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全国海水利用”相关结果116
      《2023年<mark>全国</mark><mark>海水利用</mark>报告》发布!

      来源:国家自然资源部2024-06-14

      近日,《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2956吨/日,比2022年增加165908吨/日。...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0个沿海省(区、市)。海水淡化水的主要用途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为主。

      《2022年<mark>全国</mark><mark>海水利用</mark>报告》发布 截至2022年底 <mark>全国</mark>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0个

      来源:自然资源部2023-10-08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2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0个,工程规模2357048吨/日,比2021年增加了500615吨/日。

      2021年<mark>全国</mark><mark>海水利用</mark>报告出炉 截至2021年底<mark>全国</mark>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44个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2-09-29

      2021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022年9月前 言海水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在对2021年海水利用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制了《2021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报告中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字,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来源:工业水处理2022-09-20

      据介绍,该中心是部、省、市共建的全国首家以海水综合利用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重点在海水全要素分析提取、海水综合利用发展路径、全产业链协...当前,长清区已经形成高端装备智造产业集群,具备海水利用装备发展的天然土壤,可以为科技转化提供产业平台。本次签约仪式上,和山东淡化院签约的山东国辰实业集团就是一家以装备制造为主业的企业。

      来源:自然资源部2022-08-04

      三、海洋对外贸易稳中有升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外部需求增加,海运贸易稳中向好,上半年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3%,高于全国同期1.2个百分点。...重点联系的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企业中,上半年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的企业超过七成,企业利润实现增长的企业接近七成。

      来源:中国水利杂志2022-07-27

      “十三五”时期,为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向规模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共同印发了《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海水淡化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7%,却创造了55%的国内生产总值。区域内55个沿海地级以上城市中有51个为缺水城市,12个海岛县全部为缺水县。

      咸水酿甘露 缺水城市如何向海洋“要水喝”?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2-05-27

      其不仅拥有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型企业,以及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更是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膜材料研发等多项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围绕这一目标,天津将建设全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创建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天津市印发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创建<mark>全国</mark>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2-05-22

      天津海水淡化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拥有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型企业,以及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规模居全国前列。天津是国内唯一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术均得到应用的地区,正常运行的海水淡化工程3个,工程规模30.6万吨/日,占全国的18.5%,位居全国前列。

      涉天然气项目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发布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2-05-10

      经营403.燃气发电与可再生发电互补系统开发与应用404.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经营405.清洁能源微电网的建设、经营406.使用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区域供能(冷、热)项目的建设、经营407.海水利用...全国目录新增或扩展元器件、零部件、装备制造等条目。二是持续鼓励外资投向生产性服务业。全国目录新增或扩展专业设计、技术服务与开发等条目。三是持续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海水淡化发展利用状况分析与启示

      来源:工业水处理2022-05-10

      2019年,全国建成115个总规模达15...2.1.2 海水淡化产业相关政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等海水利用产业较发达的国家均制定了相关政策及执行措施,在海水利用产业上给予支持引导,确保其健康发展。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2-05-05

      以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为支柱,依托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建设天津市海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创新中心和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产业集聚优势初显;海水淡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达1亿立方米左右,创建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2020年<mark>全国</mark><mark>海水利用</mark>报告出炉 截至2020年底<mark>全国</mark>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5个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1-12-07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12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35个,工程规模1651083吨/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11-16

      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领域,《规划》坚持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不同地区根据资源禀赋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持续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雨水集蓄利用,扩大海水利用规模。...在农业农村节水领域,《规划》强调四大主要举措,一是坚持以水定地,因水因地制宜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以水资源安全支撑粮食安全;二是推广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推进,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mark>全国</mark>最大规模海水淡化示范基地落地天津

      来源:天津广播新闻中心2021-09-27

      天津市持续培育海水利用产业链,强化产学研衔接,提升海水淡化产业在天津市的产业聚集和协同创新能力。...全国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近日在天津落地完成,预计年底将正式启用。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1-06-09

      国家高度重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国办发〔2012〕13号),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环资〔2012〕3867号)《全国海水利用

      <mark>全国</mark>各省市海水淡化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图)

      来源:中商情报网2021-06-07

      一、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海水利用规模扩大海水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利用业稳步发展,海水利用项目有序推进。

      水务行业研究及分析报告

      来源:何说投资2021-05-10

      虽然包括《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在内的一系列顶层规划将海水淡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型新兴产业,但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相比世界其他国家仍落后明显,近三年全国海水淡化规模增速为7%,仅为全球的一半,总量占全球比例也仅

      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有何进展?(下)

      来源:脱盐中心2021-04-07

      依据《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末,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 万吨/日以上,现有的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距离目标值还有一定的差距。...标准的发布对于海水淡化工程的安全可靠设计及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健全了海水利用标准体系。虽然我国的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和海水淡化技术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总体利用规模

      来源:滨海时报2021-02-24

      同时,围绕海水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渤化集团可以为海水淡化产业相关单位提供市场应用场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化工/发电—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浓海水制盐/制碱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上游海水淡化技术研发、中游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和下游工程总包为主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总量居全国前列。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2021-01-18

      1967—1969年开展的全国海水淡化大会战,为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和蒸馏法等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1982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海水淡化站——西沙永兴岛海水淡化站;1997年,在浙江省嵊山建成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制造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