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国际核聚变”相关结果435

      来源:人民网2024-06-19

      近年来,中核集团部署一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加快实施核能“三步走”战略: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热堆主力堆型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快堆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核聚变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4-06-17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在全球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情景下,全球光伏装机需达到180亿千瓦以上。...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能源电力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向清洁、低碳、可持续方向全面迈进,要“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

      来源:中国能建2024-06-13

      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其实就是热核聚变的过程,因此,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又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该实验堆项目一旦成功,人类将有望获得最清洁且取之不尽的能源。...课题组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结合中国自主化聚变堆cfetr能量输出特性和设计特点,提出通过储能缓冲系统稳定核聚变能量输出的解决方案,为稳定发电、供热创造条件。

      来源:央视新闻2024-06-13

      “中国环流三号”去年底开始面向全球开放,今年首轮国际联合实验,就吸引了包括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日本京都大学等全球17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本轮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特殊的先进磁场结构。...“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由于可控核聚变能源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一样,它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

      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4-04-16

      大力推进核能科技创新和综合利用,本质安全度更高的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已在国内外规模化建设部署,“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有望于 2024年内建成投运,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已率先投入商运,小型模块化堆、快堆建设稳步推进,核聚变技术创新研发不断取得突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4-10

      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的70%被海水覆盖,所以核聚变的原料就相当于是取之不尽的。”这是2018年《中国能源报》记者在某次北京科技活动周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项目展区所听到的信息。

      来源:中核集团2024-04-10

      ,到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了以中国环流三号为代表的聚变装置。...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快堆技术通过分阶段推进,掌握了原理性技术、建成了试验装置、培养了技术人才、拓展了研究平台,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我国自参加iter计划以来,相关科研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核聚变技术已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

      来源:中国核工业2024-03-28

      与此同时,埃及政府认为,对核技术出口的不合理限制,财政支持不足,以及区域和国际金融机构和发展基金不愿投资等,限制甚至阻碍了全球核能发展。...当地时间3月21日,首届核能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峰会由比利时首相和国际原子能总干事共同发起,来自32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代表签署了《核能宣言》,共同承诺充分发挥核能发展潜力,全球核能迎来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3-28

      2023年11月3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的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交付。...2023年11月3日,由东方电气集团承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以下简称“iter”)项目的18套极向场线圈pfcs 3-4悬挂梁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举行交付仪式,设备将以水陆联运的方式到达港口

      来源:《能源评论》2024-03-15

      核聚变:跟踪前沿技术,坚持国际合作2023年12月29日,由中核集团牵头,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筹...从安全角度看,内陆核电和沿海核电有着同样高的安全标准,法国和美国的核电站有一半以上在内陆,而我国压水堆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纪录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际领先,值得放心。“十五五”期间宜加快内陆核电建设。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3-12

      ”国家战略提升我国核能国际竞争优势我国核科技发展迅速,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和工程建设,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四川省委会主委 欧阳泽华中国可控核聚变领域发展正加速前行建议设立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领导小组,协同推进国内可控核聚变前沿技术研究,加快解决技术短板问题;整合国际国内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细分路线

      来源:中核集团2024-03-12

      ,到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了以中国环流三号为代表的聚变装置。...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快堆技术通过分阶段推进,掌握了原理性技术、建成了试验装置、培养了技术人才、拓展了研究平台,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我国自参加iter计划以来,相关科研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核聚变技术已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11

      段旭如近年来国际核聚变研究屡获突破,令人鼓舞。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第一阶段任务圆满完成。...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不断深入推进,核聚变研究屡获突破,核聚变能开发正进入宝贵战略机遇期。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11

      ,为促进我国核聚变领域产业链发展再创新征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核工程2019年首次参与了iter组织的tac1项目,这是中国核能企业首次以工程总承包形式参与国际大型科技设施建设;在2024年2月,中核工程再次牵头中标iter组织的托卡马克核心安装标段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3-07

      段旭如:我国自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以来,相关科研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在聚变科研方面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建成了多座国际先进的研发平台,核聚变技术已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到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晓盼说事2024-03-04

      政治局在去年底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时提出,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在上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新质生产力,具体至能源领域,更要坚定不移瞄准新型能源体系、氢能、可控核聚变等科技前沿方向,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技术攻关。

      来源:中核集团2024-03-01

      地球万物生长所依赖的光和热,源于太阳核聚变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

      中核工程联合体在这一<mark>国际</mark>大科学工程中成功中标

      来源:中核集团2024-02-08

      中核工程iter项目部在执行tac1合同的同时,持续密切关注其他重要托卡马克主机安装工作,积极开展核聚变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积累,为后续可能的iter建设工作进行技术储备。...2月6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正式确认将托卡马克核心安装标段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授予中核工程联合体。

      来源:成都市政府2024-01-09

      二、重点培育方向(一)前沿生物深入贯彻国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战略导向,聚焦以种业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依托生物经济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全牌照”比较优势,发挥成都未来医学城、天府国际生物城...用氢的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和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光储充”等新型储能设备产业化布局,积极探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液流电化学电池技术路线;中远期重点培育先进核能细分领域,攻关电磁驱动聚变、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等新一代先进核能系统核心技术

      零碳智慧园区应该如何建——院士领衔、园区实践,各方建议、企业加码!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12-25

      金院士是我国著名化学工程专家,是国际公认的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循环经济领域相关学科发展与实践的开拓人,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从教50余年,培养了三代科学家,曾获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一是从从后工业化时代转变为信息化时代,二是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导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时代,三是核聚变时代,四是化石燃料变为化石材料的时代,五是资源循环利用时代。在这其中我们将得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