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土壤有机碳”相关结果40
      上杭山地森林植被、土壤、流域碳汇精准计量在线监测平台设备采购公开招标!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2024-01-26

      七、其他补充事宜简要需求或要求:品目号1:土壤剖面四参数监测系统1.用途:高频监测土壤不同土层氧化还原电位,阐明铁氧化物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的土壤温度、体积含水率、ph的动态变化情况等,其余详见招标文件

      来源:浙江省林业局2023-10-26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以国家最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 (afolu)碳汇项目方法学,花费1年时间调查并采集常山及国内主要油茶产区油茶林生物量、土壤有机碳

      来源:环球零碳2023-09-26

      红树林植被修复项目可以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植被,增加红树林生物质和土壤有机碳的碳储量,实现二氧化碳的清除。我国红树林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湖北黄冈市:增加农田碳汇 推进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

      来源:黄冈市生态环境局2023-04-06

      研发应用增汇型农业技术,推广二氧化碳气肥等技术,改进和优化耕作措施,降低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碳固存。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土壤有机碳储量。

      来源:中晶环境2022-03-08

      对于负碳技术的组成,其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二氧化碳制成燃料、微藻的生产、混凝土碳捕集、提高原油采集率、生物能源的碳捕捉和存储、硅酸盐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碳化、植树造林、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农作物的秸秆烧成木炭还田等

      来源:三亚人民政府2022-02-22

      项目将增加调查样地数量和土壤有机碳、掉落物碳等监测内容,综合采用激光雷达、无人机高光谱成像技术手段。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9-13

      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有机农业生产系统土壤有机碳量比常规系统高18%-21%,在前15年时土壤碳存储速率最高。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有机肥施用是增加土壤有机碳最有力的驱动因素,能显著增强土壤有机碳的储存能力。一方面,施用有机肥后作物根系会更发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固定更多空气中的碳,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可以减少碳的损失。

      来源:中国土地2021-08-06

      另一方面,增加耕地土壤碳固持,不仅对于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土壤有机碳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

      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来源:科学大院2021-07-19

      碳中和的概念,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

      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

      来源:大城小E2021-06-29

      微信公众号“大城小e” id:dcxe2016 作者:大城小e)丁仲礼院士提出以人均历史排放基础分配碳排放权的“中国方案”,并表示碳中和指的是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06-03

      总体而言,活性铁铝矿物固碳是土壤固碳的重要机制且对底层土壤碳库的贡献率更大;而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土壤ph 等均会影响活性铁铝矿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来源:新华社2021-05-31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土地利用等)被人为作用(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实现净零排放。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5-31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作用(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即净零排放。

      来源:新华社2021-05-31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土地利用等)被人为作用(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实现净零排放。

      来源:纵相新闻2021-05-31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等)所吸收。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5-31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作用(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即净零排放。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05-31

      丁仲礼介绍,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作用(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即净零排放。

      生物炭——废弃物的逆袭之路

      来源:现代田园循环2020-04-13

      提高土壤持水能力;4)提高土壤孔隙度,促进土壤转化为团聚体结构,增加对氮磷的吸附,减少养分流失,持留重金属、农药等有毒复合物,控制农业面源污染6;5)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速效磷的含量,直接、快速补充土壤有机碳

      来源:科技日报2020-04-09

      此外,农林复合经营是增加土壤有机碳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具有巨大的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以改善土壤健康为基础的良好农业生产,不仅可有效增加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计多样化,还可提高农场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2020-02-23

      ,其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大。...2.3 不同处理产物还田对土壤碳、团聚体及理化性状的影响2.3.1 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比较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其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丰产性能越持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