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地质储能技术”相关结果106
      为何西藏构网型储能领跑?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5-13

      02 “源荷”特性不匹配 待“构网”破解西藏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然而西藏地理位置偏远、地处高原、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能源人才匮乏,导致能源开发建设运维难度大、成本高。...相关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构网型储能技术在西藏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推广构网型储能技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来源: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2024-03-29

      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明信对双方在储气库选址评价方面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武汉地调中心继续发挥地质调查“国家队”的专业技术优势,为储气库选址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贡献地质智慧。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11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开发应用一批人工智能场景,实施惯导定位、智能综放、复杂地质条件智能开采等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建成更多智能化矿井。二是电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做大光伏、风电等装机规模,积极发展先进核能、氢能、新型储能等新兴能源,加快破解可再生能源供能不稳、储能技术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等技术瓶颈,锻造新能源产业的长板。其三,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两会聚焦 ||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建议加快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政策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03-04

      此外,制约抽水蓄能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建设周期长,生态环境及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审批困难等。...目前,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在0.21-0.25元/kwh,低于其他储能技术。如采用小水库方案,同时合理增加每日充放电次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抽水蓄能度电成本可降低到0.1元/kwh左右。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01-23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俊指出,随着储能技术突破和成本快速下降,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也日趋广阔。...深地储能可以将石油、天然气、压缩空气等能源储于深部地质体中,更有利于保障能源的安全平稳供应,是未来实现大规模能源储存的主要形式。湖北省科技厅将密切关注此项目的实施以及后续进展,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中国能建西北院中标全球首台(套)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来源:西北电力设计院2024-01-15

      甘肃酒泉玉门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该项目利用甘肃省酒泉玉门市良好的地质条件与优越的新能源资源,规划建设一台以人工硐室为储气库的300兆瓦/1800兆瓦时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压缩空气储能,是将低谷电能,或弃风弃光电,用于空气的压缩,并将高压空气密封在报废的盐穴、人工硐室或压力容器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空气,推动透平发电的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有什么优势?

      抽水蓄能电站核价近半年,对项目、收益有何影响?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11-22

      ,在我国抽蓄技术在各种储能技术路线中占比高达89%,技术成熟度高。...受地形、地质等环境因素影响,抽蓄电站规划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工程建造成本昂贵,大型抽水蓄能项目静态投资约为5000-7000元/千瓦,建造120万千瓦的电站至少耗费60亿元;配套建设周边设施需要清除路障等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8-02

      公司在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选址中会对电力系统条件、能源分布情况、场地地质条件、储能需求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选定。...压缩空气储能在容量、成本、安全性、寿命、系统能力等方面相较其他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是未来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一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7-23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系统配电网技术专家王成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大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管晓宏作主旨发言。...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严晋跃,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主席蔡毅德;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董事栗宝卿,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树彪等出席论坛。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5-30

      面向经济主战场: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中国建材集团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180kw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随钻成像测井仪器及井地数据传输系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集成电路用12英寸高纯钴靶材及阳极(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低温法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控制技术(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

      来源:《能源评论》2023-05-23

      团队希望通过试点项目,进一步掌握玄武岩封存的地质规律、原理机制和成果数据,为我国碳减排提供更多科学工具。...经过20年摸索,我国ccus发展取得了不小进步,但相比碳中和领域的其他技术,如光伏发电、风电和储能技术等,ccus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化步伐仍显缓慢。

      来源:广州能源研究所2023-03-15

      针对地热含水层长时储能技术瓶颈,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团队,研发了基于消纳风光等不稳定间歇性能源的中深层地热含水层储/供能系统关键技术,并依托雄安新区容城领秀城地热供暖站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3-08

      袁亮:当前,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瓦斯、冲击地压、水害等灾害风险加剧,要从透明地质条件构建、煤岩识别等关键环节发力,加强“四个突出、一个协同”,即透明地质条件构建要突出基础研究,煤岩识别要突出技术装备研发

      来源:白水县人民政府2023-02-28

      考察组一行先后查看了西固镇、城关街道等6个点,详细了解了白水新能源发展、电力基础、地理环境、地质特点、土地等情况。考察组初步判定我县具备发展空气压缩储能条件,表示将尽快组织专家深入调研。...经了解,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被誉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和“超级充电宝”,具有使用寿命长、循环效率高、零污染、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优势,可有效缓解“弃光、弃风”现象,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和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2-27

      “在大规模储能技术尚未获得有效突破的情况下,仅靠新能源电力,尚且难以担当‘去煤化’后的稳定可靠供给大任,能源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全方位安全观不仅包括产业链安全,还有技术装备、资源地质、生产供给、生态及经营等多方面的安全。“产业安全是要在安全红线意识下,做到各安全要素之间的均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2-27

      “在大规模储能技术尚未获得有效突破的情况下,仅靠新能源电力,尚且难以担当‘去煤化’后的稳定可靠供给大任,能源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全方位安全观不仅包括产业链安全,还有技术装备、资源地质、生产供给、生态及经营等多方面的安全。“产业安全是要在安全红线意识下,做到各安全要素之间的均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2-27

      “在大规模储能技术尚未获得有效突破的情况下,仅靠新能源电力,尚且难以担当‘去煤化’后的稳定可靠供给大任,能源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全方位安全观不仅包括产业链安全,还有技术装备、资源地质、生产供给、生态及经营等多方面的安全。“产业安全是要在安全红线意识下,做到各安全要素之间的均衡。”

      来源:高工储能2023-02-02

      此外,在海外有很多公司探索突破地域限制的地下空气压缩方案,加拿大储能开发商hydrostor公司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将压缩空气泵入现有的洞穴中(例如废弃的矿井),并用水保持恒定压力,其目标是使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摆脱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12-14

      岳阳龙泉山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是湖南省首个新型储能技术示范性项目,也是首座通过可研审查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据悉,岳阳龙泉山项目利用该地区硬岩地质条件,通过开挖方式建设地下储气库,设计方案可行,建设工期和投资成本可控,中南院为项目提供的设计方案,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灵活选址提供了样板,为我国干旱缺水地区、低山平原地区建设大型储能设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源:电联新媒2022-12-12

      “地下工程、设备大型化、地质条件等,压缩空气储能可靠性和维护成本待评估。当前系统造价高、投资回收期长。相比电化学储能系统响应慢,不利于配合新能源运行。”上述专家表示。...总体而言,储能技术能增加电网灵活性、改善电力质量、促进新能源消纳,不同的储能技术也有各自的特点与适用场景,没有完美的储能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