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工厂节能”相关结果2057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9小时前

      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等领域,加快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大节能先进装备。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效评价,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构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开展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评价和示范,创建150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和15家“零碳”示范单位,形成10条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供应链,培育10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对标国际标准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

      又一年高考志愿填报 如何选择碳中和相关专业?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10小时前

      工业、建筑领域主要涉及到的是节能,涉及到的专业是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工程、暖通等常规专业。虽然碳中和对于这些行业是促进作用,但这个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工厂也有许多的需要燃烧化石能源的地方会改造成电加热。所以有很多额外的人才需求,涉及到的专业包括:能源工程、电气工程等。碳捕获与封存(ccs)是人类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技术,未来将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

      来源:彭州市人民政府10小时前

      支持重点企业创建智能制造“灯塔工厂”,对标世界和国内领先水平,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到2024年底前,创建成都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8家,新增上云企业200家。...到2027年底前,组织实施节能技改项目15个,我市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至15%。对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按其技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5%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资金扶持。

      中国石化发布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来源:中国石化报昨天

      连续9年开展“能效提升”计划,全年节能86万吨标煤。高标准打造国内首家“无废集团”,探索建立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把绿色洁净打造成中国石化的亮丽名片。...纵深推进长江、黄河流域企业生态保护,湖北石油主动搬迁王家河码头为中华鲟和江豚畅快洄游“让路”,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工作力度,建成一批生产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花园式工厂,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来源:晋江市人民政府2024-06-21

      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推动企业在装备、生产线、车间等进行智能化升级,到2027年新增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3.开展用能设备能效对标。...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到2027年,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

      绵阳市2024年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推荐入库项目名单公示

      来源: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06-21

      6月20日,绵阳市2024年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省级切块资金项目)推荐入库项目名单公示,其中包括由维谛技术(绵阳)有限公司建设的智能制造及装备智能化及节能升级项目。...2.自动化项目,引进自动化测试装备,提升测试效率,扩大测试产能,提升操作安全性3.工厂智能数字化信息系统导入项目: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工厂首先将依托mes系统打造具备物流库房智能化、生产管控体系透明化、

      来源: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6-20

      三、实施数智设备和软件普及推广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鼓励利用“云大物智移”等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设备、产线、车间和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电子信息行...一、工作目标到2027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较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6-17

      目前,新建房都是保温性较好的节能住宅,这种房子停电几个小时,室内温度实际变化并不明显。...对于普通企业而言,更倾向于从工厂日常运营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黄辉表示。林伯强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通过碳市场逐步平衡绿电溢价,有助于为企业减轻成本压力,并刺激绿电交易市场的活力。

      来源:乌海市人民政府2024-06-14

      新增智能制造车间和工厂分别达到3家和6家以上。探索开展各行业更新改造的直接效益和带动效应分析评估。...(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50%以上,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

      来源: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6-12

      推动固废在园区内、厂区内协同循环利用,提高固废就地资源化效率,创建一批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工厂)。...建材等10个行业为重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链条垂直改造和关键环节数据互联互通;“面”上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推动集群、园区开展新型信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及节能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6-06

      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落实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建设近零碳园区、工厂和新型智能微电网,是落实“双碳”战略部署的有益实践,是放大常州特色优势的重要抓手。

      来源: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2024-06-06

      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次高温次高压及以下热电联产机组全部淘汰或提升为高温高压及以上参数锅炉机组。...支持企业对原有装备、生产线、车间等实施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到2027年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未来工厂(试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灯塔工厂5家以上,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商局。

      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24-06-03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各区政府)(二)智能制造设备进工厂。到2027年打造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场景。...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5%、77%,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

      迈向“无废”新篇章:SGS废弃物零填埋管理解决方案助力“无废工厂”建设

      来源:SGS环境健康安全EHS服务2024-06-03

      无废工厂/园区”建设的重点,是要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与之相应的,是对固体废弃物实施“零填埋”管理,通过原料替代、工艺改造、技术更新等手段,实现源头减量、重复利用、循环回收,实现环保、节能和低碳可持续发展

      来源:上海市经信委2024-06-03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各区政府)(二)智能制造设备进工厂。到2027年打造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场景。...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5%、77%,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

      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24-05-31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各区政府)(二)智能制造设备进工厂。到2027年打造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场景。...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5%、77%,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05-31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各区政府)(二)智能制造设备进工厂。到2027年打造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场景。...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5%、77%,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

      来源: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5-27

      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

      来源:海南省工信厅2024-05-24

      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部署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装备、智能控制装备等,推进制造单元、加工中心、产线等全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5月24日,海南省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

      来源:常州市发改委2024-05-23

      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落实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开展近零碳试点,激发园区、企业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