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有机导电聚合物”相关结果100
      上海硅酸盐所陶瓷基锂氟转换固态电池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来源: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2023-01-30

      通过热激发诱导三苯基锑(tpa)中苯环面间的p-p共轭相互作用,使其自组装成油性导电网络,进而形成类液态金属的流体聚合物(a-tpa)。...锂金属负极理论容量高、反应电位低,因此锂金属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广泛的正极材料选择,然而有机电解液的易燃性和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使得锂金属电池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8700元起拍!一种防火保温光伏装饰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即将拍卖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1-12-06

      所述聚合物水泥砂浆粘合剂是由水泥、骨料和可以分散在 水中的有机聚合物搅拌而成,聚合物在环境条件下成膜覆盖在水泥颗粒子上,并使水泥机体 与骨料形成强有力的粘接。

      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水处理功能膜研究进展

      来源:《 化工进展》2021-08-19

      以相转化法为例,将导电高分子聚合物、二维纳米材料作为掺杂剂与铸膜液充分混合,然后通过正常的相转化流程就能制备得到二维纳米材料/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掺杂的复合膜材料。

      来源:集邦新能源网2021-01-12

      hit 银浆是低温固化型有机体系,对温湿度、有机及金属杂质的影响更加敏感,所以相比于高温光伏银浆在三辊工序,需提升剪切速度、温度、辊距控制精度。...由于低温导电浆料的导电性比高温导电浆料差,印刷性能也差,使得异质结电池的浆料增重较大,在四,五根主栅的情况下,大约在 300mg 左右,占据整个异质结加工电池的成本的约 30~40%。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11

      比如,聚合物界面好、工艺简单,但导电率低,电压不稳定;硫化物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但工艺难度大,对水分敏感;氧化物电导率高、稳定性好,但界面差,大容量电池难以实现。...目前主要探索出了三种固态电池体系: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它们各有优缺点。

      来源:粉体网2020-11-05

      (1)具有高的室温导电率(10-4s/cm)。(2)电子绝缘(li+迁移数近似为1)。(3)电化学窗口宽(相对于li+/li大于6v)。(4)与电极材料相容性好。...固态电解质比有机电解液普遍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有利于进一步拓宽电池的电压范围。在发展大容量电极方面,固态电解质能阻止锂枝晶生长,因而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电池的短路现象,使金属锂用作负极成为可能。

      来源:中国航空报2020-09-09

      研究团队研发的电池电极为透明导电聚合物pedot:pss,中间夹着一层有机太阳能材料、外层再涂上防水的聚对二甲苯,避免太阳能电池因为风吹雨淋受损。

      来源:中国科学网2020-08-19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转换效率非常低。李永舫最开始研究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时由于条件不太好,效率也一直不高。

      来源:维科网2020-05-28

      目前用于柔性器件制备的衬底主要为聚合物衬底,当达到临界弯曲半径时,其透明导电层发生断裂,导致光电性能发生严重衰减,同时水分子极易穿过聚合物衬底,影响电池的机械和钙钛矿长期稳定性。

      来源:盖世汽车网2020-04-23

      然后,该团队采用旋涂法,将硅导电带(simw)阵列嵌入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pdms是使用最广泛的硅基有机聚合物。...研究人员还结合采用干法蚀刻与湿法蚀刻技术,制备了硅导电带阵列聚合物复合膜(simpf)。“六角形阵列导电带直径为2μm,长度为30μm,由涉及反应离子蚀刻的光刻法工艺制成。”

      来源:科学网2020-03-13

      最近,陈剑辉等人又发现低维导电材料可以很好地结合有机钝化技术,实现导电和钝化的双重效果。...据悉,陈剑辉等人早在2017年就已发现带有磺酸基团的聚合物薄膜具有高质量的钝化效果,为晶体硅表面钝化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技术路线,同时也开辟了晶体硅表面钝化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新型聚合物钝化技术。

      来源:pv-magazine2020-02-26

      电池的背面电极端则使用混合铅粘合剂的聚合物膜。文中表示,“当浸入水中时,两面吸收铅的薄膜膨胀吸收铅而不是溶解铅,从而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以便在损坏后收集铅。”...薄膜这一技术是在正面玻璃一侧,即透明导电电极上使用一款能与铅紧密粘合的含膦酸根的透明分子膜,研究人员在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装置内置铅隔离》文章中如是解释。

      来源:科技报告与资讯2020-02-20

      将透明的铅吸收膜复合到太阳能电池正面的导电玻璃上。隔离膜包含强的结合铅的膦酸基团,但不妨碍细胞捕获光。在背面金属电极上使用了一种较便宜的与铅螯合剂混合的聚合物薄膜,不需要透明性。...这些太阳能电池中的钙钛矿结构化合物最常见的是基于有机-无机卤化铅的混合材料。科学家们大约在十年前才就已开始研究这些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晶体结构,并迅速提高了它们的太阳能转换效率。

      来源:MaterialsViews2020-01-31

      对于大分子聚合物,在有机钠离子电池(osib)中常见的主要有硝基自由基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有机金属聚合物、共轭微孔聚合物、共价有机框架(cof)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

      来源:盖世汽车网2020-01-15

      研究人员以集成到透明聚合物基质中的硅微线为基础,有效利用独立薄膜打造透明太阳能电池。在电池底部设置透明导电膜;并在设备顶部,使p型聚合物半导体和n型硅之间形成异质结。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新能源城轨轨道车辆上应用现状研究

      来源:新材料产业2020-01-08

      聚合物衬底主要有: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聚萘二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pi)等聚合物,甚至纸张也可以作为衬底材料。...相对玻璃衬底而言,有机柔性衬底由于其柔韧性释放应变,在薄膜制备过程中呈现小的应变。由图2可知,目前主要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薄膜电池、化合

      来源:膜链2020-01-02

      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用pvdf背板膜和eva封装胶膜、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用柔性聚合物膜 。...特种分离膜特种分离膜的重点材料包括渗透汽化膜、有机蒸汽分离膜、工业气体分离膜、血液透析膜等。

      干货|探究电化学储能机理 该如何应用原位表征技术?

      来源:微算云平台2019-06-14

      赝电容器是基于发生在氧化物或导电聚合物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随着纳米氧化物电极和碳/氧化物杂化电极的发展,对赝电容储能机理的认识正逐渐改变,由于对氧化物表面和电荷转移机制等细节无法准确表征,人们对赝电容器的机理认识还远不够

      来源:潮流科技fans2019-05-24

      研究人员在溶液中植入了一个微米厚的多孔导电纤维垫,附着在柔软柔韧的有机塑料层上,这种构成有点类似于一个三明治。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机制与潮湿的钢表面生锈的机制相同。...研究人员认真设计了纳米结构的取向,使聚合物薄膜平行于生锈的表面组装。它形成一种交织的聚合物纳米纤维垫,具有类似纺织品的结构,非常灵活,非常适合在超级电容器中储存能量。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2019-05-05

      1986年,李永舫进入中科院化学所,跟随钱人元先生进行导电聚合物电化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1988年,他留在化学所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研究的目光投向有机聚合物光伏电池,除了因为其重量轻、价格有望降低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制备成柔性和半透明产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