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10-20
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等瞄准光催化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太阳能光催化电荷分离过程全时空域动态成像,揭示了复杂的多重电荷转移机制的微观过程,明确了电荷分离机制与光催化分解水效率之间的本质关联,为突破太阳能光催化反应的瓶颈提供了新的认识和研究策略
来源:环境工程2021-09-18
但由于uf、nf和ro 膜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差异,三者的分离性能有很大差异。超滤膜的分离机制主要为尺寸筛分(size exclusion)作用,能够截留直径大于膜孔尺寸的溶质。...而nf膜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微孔结构的荷电分离膜,其表面存在大量的负电荷,膜孔径主要在1nm左右,对应的分子量为300~500 da。
来源:清新电源2019-10-24
到目前,石墨烯-电解液内界面极化动态过程中的电荷/离子分离机制仍然未得到良好理解,阻碍高性能二维或三维石墨烯电极的发展。...所以需要进一步探究石墨烯/电解液内界面响应特性,用以分析除石墨烯本身特性之外的主导石墨烯电容的离子分离机制。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10-09
石墨烯-电解液界面动态电荷分离机制仍然未得到良好解决,阻碍了高性能二维或三维石墨烯电极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电荷转移动力学限制,超级电容器可以在极高的充放电速率下运行,具有达百万次的良好循环能力,使得它们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
来源:净水技术2019-07-05
目前研究认为纳滤主要是通过电荷作用和筛分作用两个机制进行溶质分离。电荷作用通常也被称为“道南效应”。...纳滤膜表面带电荷,所以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和超滤、反渗透有所不同。进行分离的时候,因为截留分离过程受到不同运行参数的影响,所以难以简单把纳滤膜的分离机理界定为筛分作用以及道南效应。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18-07-13
大连化物所揭示太阳能光催化向阳背阴电荷分离机制...该工作区分了两种电荷分离机制,分别是drifted-漂移电荷分离机制:由cu2o的晶面内建电场产生,在光照和阴影面呈现对称分布,仅有利于光生少子迁移至表面,其表面光电压为10mv;以及diffused-
来源:水博网2017-05-08
其分离机制可以运用电荷模型(空间电荷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细孔模型以及近年来才提出的静电排斥和立体阻碍模型等来描述。...目前,纳滤技术已成为世界膜分离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 纳滤膜定义 到目前为止,对纳滤膜的准确定义、机制、特征等的认识还远远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