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相关结果1927
      泰达电力王卫华:配电网将成新能源接入中枢和创新服务载体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6-07

      七是与园区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对接,对园区内独立运行的小微电网进行管理,实现信息调控和指令下发。...王卫华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道路是笃定的,泰达电力致力于建设安全、绿色、弹性、智能的电网,并且在其中挖掘新的商业主体和商业模式,并成为主导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2024-06-06

      绿能e站建设了18台功率为120千瓦的直流快充桩、19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配建了一套215千瓦时的储能设施和一座换电站,是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换电于一体的新型综合能源快充站。...微电网能高效聚合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储能等资源,可支撑新能源电量消纳和电力系统调节。绿能e站是苏州供电公司开展现代智慧配电网配微协同建设的重点示范工程之一。

      来源: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2024-06-06

      据悉,江都区供电公司计划在经济开发区内构建互联互通的智能微电网集群,力争年内形成2.5万千瓦可调资源能力,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前,扬州泰富特种公司已建成1.2万千瓦风能、1600千瓦光伏、6450千瓦/12900千瓦时储能电站,计划于本月底接入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智能微电网管控平台,建成智能微电网。

      光耀绿色未来|正泰2024SNEC时间将启

      来源:正泰2024-06-05

      在这一理念下,正泰通过110-750kv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nxm系列12kv中压开关柜、ngc5系列低压开关柜、“泰无忧”智慧电力运维平台等明星产品,为电力系统带来全面升级,为社会提供更加可靠、高效、...本次参展,正泰将携光伏新能源领域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全方位展示从光伏电池、组件智能制造到光伏电站设计、开发、投资、epc建设、运维,再到逆变器、储能、配网售电、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竞争能力

      来源:浦东发布2024-06-05

      这一项目标志着张江智电在推进区域型“光储充”建设、虚拟电厂及新型电力系统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进一步推动园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项目搭载电管家集团自主研发的“法拉第”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经虚拟电厂管理平台优化调度需求侧资源,有效降低企业的电费支出,创造经济收益之余,提升企业用电安全性和稳定性。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6-05

      贵州电网公司加快构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接入刚性可控负荷176.8万千瓦,占最大负荷的6.6%,打造新能源优化调度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全力支撑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扎实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贵州电网公司落实南方电网公司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部署,加快构建以数字电网为载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电网平台枢纽作用,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6-04

      围绕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转型大文章,淘汰关停煤电落后产能,稳步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支撑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华润电力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聚焦主营和战新业务发展统筹好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发展,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向综合能源业务要效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31

      紧扣国家电网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电网主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方面优势,建立与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特点、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管控模式和管理机制,增强各省综合能源公司健康高质量发展能力,切实扛起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责任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5-28

      国家电投将一如既往支持山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同频共振、携手共赢。...刘明胜表示,广西是国家电投集团的重要战略发展区域,国家电投集团将继续深耕广西,围绕广西“一区两地一园”建设,充分发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产业、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在桂投资力度

      来源: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24-05-27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国网冀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5-27

      构建灵活智能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所在。...随着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负荷聚合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型市场主体不断壮大,通过整合各类分布式电源、分散用户利用信息化技术聚合资源建设虚拟电厂,安徽已形成新型调控一体化市场主体。“今天的

      西门子启动中压配电年度创新巡展 携手客户共同赋能新型<mark>电力系统</mark>建设

      来源:西门子2024-05-24

      另外,巡展中西门子还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未来能源系统的自有数字化技术平台,如综合能源规划与控制系统ised & mgms,以及专业的智慧能碳管理平台smartecx 等,通过更科学的能源规划、综合能源的优化调度...“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能源产业的升级,智慧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运用各种创新的数字化和低碳化产品及技术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储能电芯突破,央企巨无霸中国能建的储能版图再落一子!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05-24

      另一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装备工业有限公司亦聚焦以新能源、储能、综合能源为核心的三大主业,业务涵盖储能系统研发与集成、bms电池管理系统等。...新型储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国内能源新业态,成为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领域。

      来源:国资报告2024-05-23

      数字华电”战略,成立数字化中心,构建数字化三级管控模式,推动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ai+等数智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数字电厂、数字新能源、数字流域、智慧矿山等场景应用,新能源智慧生产管理平台、综合能源网上服务大厅等上线运行

      来源:人民网2024-05-22

      未来,包括三大文化设施在内的城市绿心组团区域将依靠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进行综合能源监测管理。目前系统已开始试运行,预计8月正式上线。...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搭建三大平台在张家湾镇垡头,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就建在这里,占地56亩,建筑面积6600多平方米。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05-21

      据湖南能源集团介绍,该集团将聚焦能源核心主业,加快推进一批煤电、气电、抽水蓄能等重大稳定供应电源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积极推进外电入湘,加速形成“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新格局,全面服务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加速布局天然气终端市场,统筹推进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全省天然气发展利用水平;积极布局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逐步建立集能源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生产运营、能源交易、装备制造、材料、大数据、综合能源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能源产业集群

      终版议程|2024年首届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邀您参加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5-17

      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对于促进电力保供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加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推动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建设,是当下行业要解决的问题。...“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5-16

      主动参与地方综合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加强区域源网荷储系统管理;大力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能力,研究完善新能源调度运行、并网消纳及电力保供等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5-13

      如今,可持续草厂社区建设为老旧街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新样板,老胡同的居民过上了“全电能替代”的“用能新时代”。...作为北京市功能核心区供电服务的窗口单位,北京城区供电公司聚焦能效公共服务、核心区配网供电质量、居住区充电设施服务、人居环境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高标准建设数字化低碳社区配电网,围绕“电,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主题,在草厂地区打造综合能源工作站

      2024第二届虚拟电厂运营与未来发展研讨会通知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5-11

      虚拟电厂兼具快速灵活的调节能力及经济性,有望在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分担调节压力,进而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双碳”政策下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随着波动性强,稳定性差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