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装备国产化”相关结果3019
      2023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规模同比增长近70%  各主要环节设备基本完成<mark>国产化</mark>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18小时前

      此外,预计光伏设备将进一步反哺泛半导体领域发展,我国设备企业将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光伏级硅片设备向半导体级硅片设备突破,推进高端半导体装备国产化。...硅材料加工设备主要有单晶炉、截断机、开方机、磨面倒角机、多线切割机、硅片检测分选设备等,全部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其中单晶炉更是以优良的性价比批量出口亚洲,进口设备在国内新建产线已鲜有踪迹。

      东方风电获奖!

      来源:东方风电前天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行业首创双驱电动变桨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成功开发全国产化集成式电动双驱变桨,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攻克碳纤维设计、制造、检测关键技术难题,相继成功研制国内最长的90米叶片、世界最长的126米叶片。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前天

      牵头成立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联合核电企业以及产业链优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完成80余项自主化专项研发并实现成果应用。...设置白鹭氢科基金投资科创企业,完成1吨/天氢液化装备研发。2023年,新增4家子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一是构建“一心两圆”科技创新体系。

      来源:中国三峡能源2024-06-26

      产业园于2021年建成,相继下线8兆瓦、10兆瓦、13兆瓦、16兆瓦、18兆瓦大容量风机,实现主要电气设备国产化、机组大型化。...6月24日,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我们持续深入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全面推进重点区域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振奋精神、激昂斗志

      国家电投“大型先进压水堆非能动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4-06-26

      截至2023年底,“国和一号”已实现整机100%国产化能力,有力支撑了核电“走出去”战略。...自2008年“国和一号”研发工作启动以来,国内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等700余家单位、3万余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设备制造及工程建设,成功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06-24

      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广核集团通过河南白鹭氢科股权投资基金控股的一家致力于氢液化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及国产化的市场化高科技公司,公司业务主要涉及氢液化设备研发及制造/液氢工厂投资/其他低温技术和装备

      国内首艘自建多功能海上风电运维母船交付!

      来源:中国船舶七O八所2024-06-19

      经过特别设计的后作业甲板,可根据不同作业需求搭载多样化的技术装备,能够执行深远海风电运维、海缆铺设及检修等工程服务,是深远海风电开发及其他海洋工程作业的保障利器;其配置的海上风电智能运维系统、铺缆作业系统及埋设犁等核心装备均实现全国产化

      来源:中国石油2024-06-19

      从经济性角度看,目前年产180万吨的煤制甲醇单台装备已经完全国产化,技术完全成熟,可以实现2吨煤炭产1吨甲醇,汽车用改性甲醇燃料成本远低于汽油零售价。...《指导意见》中提出,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加快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氨、电池等动力形式的绿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应用,推广内河、近海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

      来源:人民网2024-06-19

      中核集团在“华龙一号”研发设计过程中,贯通起从应用基础研究、反应堆、先进核燃料、安全系统设计到装备研制的创新链条,建立起了完整的自主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批量化建设过程中,国产dcs(集散控制系统)平台首次应用于核电机组,反应堆冷却剂主管道焊接设备首次采用国产焊机进行焊接,一系列国产新技术、新设备的创制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华龙一号’后续机组的自主化、国产化水平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4-06-17

      与此同时,作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我国也在大力推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加大深水工程技术攻关和水下生产系统国产化研究与示范,储备一批海上重大装备建造和安装关键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深水装备体系。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4-06-13

      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国产化,成功研制并量产首款国产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拉动上下游产能超千亿元。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6-13

      10年来,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平均造价分别下降30%和60%,白鹤滩水电站、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等一批世界级工程相继投产●国家电网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水平●构建完整的特高压试验、研究、技术标准体系...建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供需对接平台,累计成交绿色技术1300项,交易金额超31亿元5 积极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推动电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电力行业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技术、装备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06-12

      据悉,中科清能自主研发制造了1吨机氢液化设备,得到了行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目前已中标国家航天领域第一个国产化氢液化装备采购订单海南文昌发射场氢液化项目,成为我国首个应用于航天的国产氢液化设备。

      来源:浙电e家2024-06-12

      目前园区内有宁波绿动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浙江博氢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多家氢能相关企业,围绕车用氢能产业链,重点发展氢燃料电堆、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等,打造宁波氢能产业装备制造基地。...氢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多端口直流变换器变换效率、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综合效率2项关键指标实测分别超过97.5%、84.7%,高于国际同类系统标杆值,实现了氢电耦合核心设备100%国产化

      来源:中山低温院2024-06-11

      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大型氢液化系统的全国产化,形成了成熟的大型氢液化器的工艺包,建立起我国自主生产氢液化器的技术体系。...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6月3日,我国首台套自主研制的5吨/天氢液化器成功运抵中山低温院,这一装备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制,中山低温院负责引入装置、落地示范。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6-11

      抢占电网技术制高点,引领装备升级和标准制定当前,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驱动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十余载攻关,国产化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及平台将大电网仿真时间尺度细化至微秒级,打破了国外对电磁暂态仿真工具的垄断。

      中科院理化所在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中科院理化所2024-06-07

      该项目的成功运行打通了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全流程,为全国产化关键装备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更大规模级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开发提供了有效经验。...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张振涛研究员团队针对二氧化碳储能工质机理、系统优化、装备开发和实验验证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6-05

      公司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电网工程带动我国技术、装备、标准“走出去”。这不仅是技术与智慧的传递,更是友谊与合作的桥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研制世界首套完全可控换相技术换流阀,实现国产化大功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国产阀侧套管批量化应用,在紧迫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方面攻关实现突破;推进能源体制革命,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推进

      三峡集团总经理韩君:致力于成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践行者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6-03

      、引领性技术攻关,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电、新能源重大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高端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致力当好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建立“产业单位出题、科研单位答题”的差异化考核机制,以创新推动能源供应清洁化、能源装备国产化、能源系统智能化,不断进行原创性

      来源:《求是》2024-06-03

      我国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分类推进技术自主创新、重大装备国产化,扎实开展关键技术装备攻关,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特高压输电、先进核电、新能源技术、百万千瓦水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