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广东、山西、山东、甘肃电力现货市场陆续正式投入运行,各地正在加速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2024年,我国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正式投入运行,电力现货市场在多地全面铺开,整月及以上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已扩展至十余个地区;市场主体范围不断扩大,集中式新能源、独立储能、虚拟电厂进一步入市,且呈“报量报价”参与趋势。
2025年2月,《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发布,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意味着将有更多新能源项目参加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发电特点,亟需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与应对措施,面对复杂的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数据和价格波动机制,科学的交易决策成为市场主体保证收益的关键。在成功举办前二十四期电力交易员仿真训练和电力现货交易仿真训练营的基础上,兹定于 2025年4月27日-28日 在南京举办“ 2025新能源电力现货交易仿真训练营(总第二十五期) ”,以电力市场知识为支撑,在进行电力现货市场规则解读的基础上,运用现货交易仿真模拟平台,带领新能源发电企业和相关市场主体对电力市场交易模式、报价操作、竞价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在发售电企业模拟现货交易过程中,对从业人员给予指导讲解,用技术方法解决交易报价问题。

必备知识讲解
掌握电力市场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力现货市场的开展流程与内在逻辑、市场出清模型、边际电价、阻塞盈余、影子价格等;
分析新能源在电力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规则分析;
掌握电力现货市场新能源报价流程和方式,掌握新能源的报价策略并能够灵活应用;
熟悉影响现货市场价格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式;
理解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机理,掌握基本的对冲方法。
了解我国当前新能源发电的机制电价政策,对比分析英国电力市场新能源的灵活性差价合约制度。
原理及交易技巧
现货市场出清模型(SCUC和SCED模型);
现货市场出清电价模型,包括边际节点电价(LMP)、分区电价(ZMP)和系统边际电能电价(SMP);
节点电价分析(5节点电网的节点电价分析);
现货两结算系统(日前和日内市场)中的新能源发电交易策略;
新能源中长期差价合约(CFD)的对冲与套利;
交易仿真
发电公司的各项直接成本分析,售电公司的平均合同价格分析,机会成本和报价底线分析;
运用EXCEL表进行现货市场电价预测方法分析;
演练中长期差价合约的分时分段双边交易、分时段集中撮合交易、分时分段挂牌交易、滚动撮合交易等过程;
分析现货市场中新能源发电的中长期差价合约交易的交易组合和风险控制策略。
交易仿真
搭建典型现货省(如广东)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仿真环境;
组织参会人员开展演练日前交易、日内交易、实时市场,由系统自动出清结算,对成交情况、竞价情况;
分析新能源出力对电网阻塞和节点电价的影响;
演练实时市场出清结算机制、结算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新能源发电、售电公司、火力发电商竞价行为与竞价心理;
及策略解读
对现货交易仿真结算结果进行复盘分析,对利润差异的主导因素进行分析;
对发电资产,特别是新能源发电的交易组合效率进行评价;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经济特征分析基础上,针对新能源发电的策略亮点进行分析;
对火电和售电交易策略复盘及对比分析;
交易策略
对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性的认识;对试点省份交易规则的对比分析,对交易规则、市场出清算法、结算方式的对比分析;
不同省份规则下中长期及现货报价策略解读;
理解发电机组需要申报的各项参数的意义以及申报注意事项;
新能源机组现货报价的决策要素,出力预测偏差的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CFD差价合约的交易模拟;
现货市场(日前市场)交易模拟;
现货市场全天96点出清结果模拟;
现货交易和中长期差价合约交易的结算;
市场出清结果分析;
新能源发电现货的交易组合策略分析;
分析市场出清结果;
分析节点边际电价和阻塞电价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分析日内供需比动态变化、机组最小出力约束及成交价格上限等因素对出清结果的影响;
分析主体报价策略,针对主体报价底线、对手行为、阻塞情况、机会成本、供需比和风险厌恶等因素解构新能源发电、火电和售电公司现货交易的策略;
分析新能源发电交易规则和策略对现货市场出清的影响,对比不同报价结果的优劣,对比新能源报价对出清结果的影响。
分析在机制电价政策下,新能源发电的在不同市场上的交易组合策略,分析日前市场申报策略,分析阻塞情景下新能源发电对节点电价的影响策略。

训练结束后可参加线上考证,考核合格可获得“电力交易员”课程培训证书(该证书非职业资格证书、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非专项能力证书)。培训证书由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印制并颁发,此证书可通过实验基地官网(http://www.nptb.org/)进行查询。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主要承担新职业标准研发和推广任务,开展培训鉴定实验项目和课题研究,进行新职业教材和课程设计,建立新职业考核标准、考试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