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发展受困最大羁绊

2012-12-05 10:45来源:工控网关键词:核电站核电项目核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能用类似火电厂的发电形式来发电。并为当今世界提供大约占总发电量16%的电能。

核能发电,从产生污染(不出现意外事故)的角度来说,它无愧于清洁能源,以每年消耗80吨核燃料的发电厂来说,产生电力等同于515万吨煤产生的电力。而在这之中,它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不能和同等发电能力的传统的火电厂相比。

但是,同样由于核燃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一旦发生事故,其造成的污染程度要比普通的发电燃料造成的污染程度要更高。世界范围内,有两次属于灾难型的核电站事故。一次是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造成的污染范围波及东、西欧多国,一直到现在也对当地的生态生存环境有着重要不良的影响。另一次就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造成附近居住点被废弃,有如鬼城般的存在。

这两次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例第七级(事故最高评估级别)核事故,特别是当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欧洲多国开始逐步放弃核能发电厂,转用传统的火电或其它清洁能源发电。而我国虽然在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暂停了新的核电审批项目,但现在又开始审批,虽说有严格审批在里面,但任何一起核电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在审批过程中发生的,而是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的。再严格的审批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并且,核电和火电一样,在发电的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核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一旦水源跟不上,就会造成堆芯过热,严重时就会造成反应堆爆炸,造成严重的核污染事故。而在我国审批或审批通过的一些核电项目却位于内陆,大家都知道,近几年我国局部地区经常出现大面积干旱,谁也不能保证下次干旱的地方不会在核电厂附近。而且核电站在发电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冷却水,而冷却水的温度是很高的,内陆河流的生态恢复力是远不及海洋的。这一过程极有可能损害原本就很脆弱的内陆生态环境。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无疑是大海。大海的恢复力也大大地强于内陆水脉。如果选择新建核电厂建在海边更多的应该考虑的是抗地震及抗海啸的设计。总的能说它的选址应该是在远离居住区的海边。当然,在另一项核聚变发电技术取得决定性突破之前,少建核电发电项目要更好。更多的应该选择诸如风能、太阳能、水力及潮汐等其它清洁能源发电为主。

我国在发展核电的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在全球光伏产业不景气并在光伏出口领域不断遭到有关国家反倾销调查的情况下,应该大力发展国内的光伏发电产业链,以保证本土企业在市场萧条时不会倒闭,并能维持生产。同时,加大太阳能的利用,建成规模化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