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狂人”冯伟忠和他的“外三”

2013-05-02 10:14来源:解放日报关键词:冯伟忠PM2.5脱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说起这个经典案例,发电部党支部书记包卫忠至今津津乐道,“原来两台汽泵1台电泵,启动时要切换,阿拉"外三"就1台汽泵,运作时就像开自动挡的车,简单多了,效率也高”。

有员工回忆起“外三”在创新过程中冯总许多惊人大胆的改动,“至今还有点后怕”。冯伟忠坦言,“当时有供应商连发急电阻止,甚至以"如果改动后果自负" 施压,我还是坚持”,“最终结果令他们佩服连连”。后来,西门子发电部总裁出访中国,点名要来“外三”“认识一下冯”,“顶级赛车和舒马赫”的比喻就出自这位老外来访之时。

自称“非体制成长”难以复制

“搞创新其实不难,只不过,有的人没想到,有的人做不到,我呢,想到了,也做到了。”

能把艰深的技术创新说成 “海派清口”,能把学到的电力知识加以“活学巧用”,甚至于敢把传统东西“拗”过来,冯伟忠的底气来自于他对电力知识的烂熟于胸。

可就是这样一个创新达人,正宗学历不过“小学”,坚实功底全部“自学而筑”。上世纪50年代生人,读初中时恰逢文革,正规上学不可能。

“1971年去崇明电厂做学徒,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差不多我儿子现在年龄的对折。”冯伟忠说,“是一场对话定了方向。”

与父亲一场相当朴素的对话,影响了冯伟忠的一生。“文革宣传"读书无用论",很少有人想读书。但我父亲是吴淞中学老师,之前教高三数学,他想法不一样。在他看来一个国家不可能不要科学技术。”冯伟忠记得,当时他要乘船到崇明电厂报到,父亲一路送他去码头,那次对话,至今存忆。

“现在形势的社会不正常。”

“那恢复到正常要多久?”

“不会超过一代人,侬要看20年之后。20年之后侬几岁?”

“36岁。”

“如果侬现在不读书,到辰光要文化要技术,侬哪能办?被社会淘汰侬不甘心吧?”

“不甘心。”

“所以侬现在没得选择,只能自学。我相信20年之后,肯定是需要知识需要文化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