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访谈正文

国务院研究员:水电发展不容耽搁(图)

2014-03-24 10:46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关键词:水电开发内陆核电水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作报告:《解决中国心肺之患水电发展不容耽搁》

王亦楠:

我来自国务院发展中心,我到这今天看了以后,除了媒体界的朋友,我也是属于水电专业研究院所之外的。但是我这个单位虽然不是专门从事水电的,但是我本人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我现在研究的专业也是中国能源资源问题,是这么多年一直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这十年来,我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给中央提了一系列的建议,像十年以前关于GDP翻两番,能源翻一番是不是能实现?针对太阳能发展我都写了意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近是2012年在核电,是否重启问题上,在2012年7月,我给温总理上了一个折子。我坚决反对核电往内陆发展。刚才贾院长谈到去媒化,汤社长谈了一点核电。今天我不仅仅谈水电,也要讲讲同样的选择之下,能源结构优化怎么选择?我的题目是解决中国心肺之患,水电发展不能耽搁。

总理提出来的治理雾霾目标,已经上升到民生高度,人民群众心肺之患,从过了年就召开会议,一定要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抓住能源结构,尾气排放等关键环节。两会的时候,李总理提出我们坚决向污染宣战,心肺之患从中央政府高层到普通百姓是最关注的事,怎么解决心肺之患的问题?从目前看,国内的形势,一个要有决心,再一个硬举措。决心从总理这块,提的已经非常高了,到举措方面,我们看一下国内的氛围我有一些看法。

这个举措应该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制度层面,还有一个就是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得到高度的关注,三中全会决议,两会,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制度体系。三中全会决议谈到生态文明谈了一系列的制度,健全各种各样的制度。两会讨论我们又怎么加强政府政绩考核等,制度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和高度的关注。相比而言,技术层面更关键,技术层面相对来讲,我们的技术路线并没有统一,也不清晰。解决心肺之患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能源结构转型。我对目前执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等等制度我持反对意见。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首要的问题还是要发展。现在我们的环境跟发达国家的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发展经济的时候兼顾环境的问题。

整个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还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我们还有1.5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在低水平的能源消费基础上,怎么建设现代化?我对能源总量控制我是持反对意见的。

靠能源总量消费控制政策,甚至纳入政绩考核,会把我们逼入稳增长,调结构,建设生态文明无法兼得的死胡同,这是很多省份面临的现实难题。我走访很多地方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天然气清洁,但是市长跟我说,我知道天然气清洁,我把化工厂改成天然气,我的成本涨10倍,经济怎么发展,保就业,保民生一系列的问题,能源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我们单纯靠总量控制的政策是行不通,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业化建设对能源总量特别巨大的需求。解决心肺之患必须开创新道路,用清洁能源支撑工业化的需求。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调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用什么能源代替煤?这个有很大的分歧,有不同的利益集团进行博弈。去煤化炒的比较凶的,一个是核电,一个增加天然气的比重。我今天想谈三个问题,一个是去煤化是靠核电,靠天然气,还是以水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

2012年7月份的时候,我给总理上了一个折子,我们工程院,包括核电集团,包括我们能源界的很多官员主张重启内陆核电。当时我写了一个我国启动内陆核电需要十分莘莘,温总理对这个建议比较重视,批给环保部长,能源部长和国务院主任。10月份发表的意见,反对核电占了多数。在福岛核电之后,当时正在筹备之中,没有拿到批复的核电叫停。随着2013雾霾污染成为焦点,重启内陆核电之声又起来了。核电没有污染物排放,似乎很多人认为提出何典是满足中国能源发展需要,解决中国能源环境污染,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现实重要的路径。

今年我看媒体一些观点,积极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长期重大战略选择,甚至有专家提出中国应该加速发展核电,再建80个核电站,这个肯定往内陆发展。无论从安全性,经济性,清洁性哪方面来说,核电都不能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选择。贾院长展示国外的情况,我们和发达国家有一个对比,我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外是去核化的大的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开发查看更多>内陆核电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