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给重金属划一条科学的“红线”

2014-04-21 09:08来源:科技日报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环境标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标准不是安全线

标准就是安全线吗?胡建英并不这么看。

在每年给学生上课时,她都会讲到一个美、日汞摄入量基准比较的例子,告诉学生们这些环境标准都是怎么来的。美国环保署(EPA)规定每天单位体重(千克)汞的摄入量是0.1微克,而日本的标准则是0.29微克。为何出现接近3倍的差距?

科学界认为普通公众汞的摄入主要是吃鱼。两国都使用来自三个食鱼多的岛国的流行病调查数据确定的安全值。计算方法是安全值除以不确定系数。安全值相同,但两国的不确定系数存在很大差距,美国采用了10,而日本则采用了4。“不确定系数背后隐藏着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日本的标准尽量跟踪美国,但日本是一个食鱼多的国家,如果这一标准和美国一样,那日本的很多食品都要超标,很多产业会受到影响,所以他们做不到。”

来自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纪翠玲和贾朋群曾合作过这样一篇文章——《美国空气质量标准的制修订——科学界与产业界和政府不断博弈的过程》,用具体事例清晰展示了环境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角逐。

还是以铅为例,2008年5月1日,EPA提出了一个新标准,即每立方米大气铅含量最高0.3微克,是旧标准的1/5。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一位律师表示,在拟议的铅含量范围中,高端部分的0.3微克仍比美国科学顾问委员会一致推荐的水平还要高。美国参议院环境和公共工程常设委员会主席芭芭拉˙伯克瑟认为,新标准不够严格,不足以保护儿童。这一次布什政府又没有理会科学家的意见。铅标准的修订再一次证实了白宫对新标准的影响。

“环境标准就是这样一个科学界、产业界和政府互相博弈、妥协的过程。”胡建英说。她建议我国环境标准制定过程应该更大限度地公布出来。“你是怎么制定出来的,用什么方法,什么过程,让科学家在内的各方来质疑、讨论。这样才能让标准更科学,最终保护人群健康。”

而对现有标准,胡建英说,我们不能把标准当做安全线,应该让重金属尽可能减少到最低水平。

科学的评价才能带来有效的管理

重金属的风险评价发展在我国方兴未艾,已经越来越融合环境监测、生物毒理、数学建模、统计分析等各方面的技术。胡建英说,相对于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毒性测定、处理技术而言,我国的重金属风险评估研究做得还很不够,“要把很多问题说清楚,还需要系统的研究工作”。

张红振也在研究中发现,虽然我国关于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铅污染调查和人体尤其是儿童血铅含量研究相对较多,然而关于从环境铅到人体血铅含量的风险评估研究,无论是理论框架体系还是基础数据收集还是相当匮乏。

他们希望,未来成熟、科学的风险评价技术能更多应用于我国的环境管理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环境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