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习李出访兼任推销员

2014-08-12 09:40来源:瞭望东方周刊作者:钱贺进关键词:核电技术中国核电三代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自主技术迟迟不能落地,海外对手虎视眈眈,中国核电如何出海。

中国核电“走出去”,已由企业孤军出海上升到了国家战略。2014年春夏两季,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在欧洲、拉美多次推介中国核电。

一边是国家首脑兼任“推销员”,为核电出口铺路;另一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国内尚无一个落地项目。

与近邻韩国、日本主推一种堆型不同,目前中国有“华龙一号”与CAP1400两种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国内外同场竞争。

好在全球核电蛋糕足够大。尽管有着日、韩、俄、美及法等核电强国的竞争压力,在全球低碳经济的压力下,中国核电的海外空间依然不小。

相比其他清洁能源,核电是目前少数可以稳定、大规模获取的。国际原子能机构2013年乐观预测,到2030年世界核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373吉瓦增长到722吉瓦。

出海的中国核电,面临一场内炼与外修。

“走出去”呼声高涨

一个常被提起的说法是:出口一个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桑塔纳轿车。

“核电‘走出去’首先发声于设备制造领域。设备制造能力在满足国内需求之后,仍有余力,需要走出国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赵成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自2005年起,中央政府开始在广东、浙江、辽宁、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布局新建核电站,并于2007年确定了“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

为适应核电发展,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特别是上海电气、东方 电气、哈尔滨电气,以及一重、二重,先后投入300多亿元,全方位提高设备加工能力。

至今,中国的核电制造行业已经形成每年8到10套核电主设备生产能力,并有望在两三年内达到每年14套的能力。

福岛核电站危机前夜的两三年,更是中国核电突飞猛进的时代:每年都有6到9台机组获批,目前在建的30多台机组大部分都是那时获批的。

到2010年,“十二五”规划中将2020年的核电装机目标提高到“8600万千瓦,在建规模在4000万千瓦”。

不过福岛危机的突袭,使得中国政府谨慎下调了数字:“到2020年建成运作装机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如此,每年6套机组产能过剩,亟待寻找出口。“今年任务还可以,假如明后年没有新的任务,我们就有了挑战。”日前在北京的中国国际核电工业装备展览会上,上海一家核电装备企业销售主管向本刊记者透露。

在此背景下,中国核企及设备制造企业多次呼吁实施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

最近一次集体发声是2014年两会, 核电全产业链的11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国家支持核电出口。

“从长远看,中国核电企业要走出去,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带动国内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为民创利,符合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强有力支持。”赵成昆说。

原标题: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习李出访兼任推销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技术查看更多>中国核电查看更多>三代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