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探寻“外三奇迹”的动力来源(图片)

2014-09-02 13:23来源:文汇报作者:张懿关键词:火力发电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火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螺栓、变压器,对电厂而言都是非主流专业,冯伟忠对这些环节的了解却胜过行业专家。实际上,如果把电厂比成一个乐团,他几乎能胜任所有乐器。

“文革”让冯伟忠错过了正规大学教育,但他说,这反倒是自己的优势——高校精于塑造某领域的专才;一旦跨界,博士也只是高级外行;但他一路自学,追着实际需求,啃掉无数书本,覆盖了锅炉、汽轮机、电气、计算机等专业条块。再加上常年工作在一线,他比任何教授都更了解电厂。

8小时总经理+6小时搞创新

能力过人源于努力过人。你也许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只要在一件事上投入1万小时,你就会成为该领域专家。但冯伟忠将此演绎成“10万小时定律”。更可敬、可怕的是,他为火电创新所付出的10万小时,还不包括上班时间。

每天,冯伟忠几乎都是最早到公司、最晚离开的那个。14小时里,他用8小时扮演总经理,另外6小时则一心投入学习和研究。365天,他极少“享用”节假日,而这种节奏他已坚持了40多年。对此,夫人早已习惯:“这人在家完全派不上用场。”

努力既源于家风,也是个人的兴趣。冯伟忠5年级时遭遇“文革”,学校散了。为了不让孩子们学坏,父亲将他们兄弟几个全锁在家里,留下一堆借来的文学与科技书。在简陋的“家庭图书馆”,冯伟忠一次次被科学家的故事所鼓舞,同时养成了终身的自学习惯。数十年坚持不懈的自学,让他在四五个专业领域都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记者问冯伟忠:这么刻苦累不累?他说,乐在其中:“别人爱好打牌、钓鱼,我是学习、研究。”年近六十的他,手机里依然灌满了英语教学录音;每天上下班,他一上车就会开启“外语时间”。

在“外三”,冯伟忠的身体力行也向一批包括硕士博士在内的技术人员传递着对创新的执着与勇气。在火电行业,这支由他一手打造的技术团队是最具战斗力的力量之一。

升级版“外三”渐行渐近

不同寻常的成功背后,伴随着不同寻常的价值观。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时,有人曾对冯伟忠说,“我们这里,像你这样发明家,身价至少十亿美元”。而在国内,他也经常被人问起有关“利益”、“动力”的问题。对此,冯伟忠很坦然:“在体制内搞创新,不能考虑个人利益,这类问题很难求解。如果只考虑利益,我也不可能坚持40多年。”

2008年,当着许多领导的面,一家央企发电集团老总对冯伟忠说:“你这样的人才,能不能到我们集团做总工程师?”在“外三”,冯伟忠是处级干部,这份邀约则相当于副部级待遇。但冯伟忠并未接受,逻辑很简单:如果去这家集团坐镇,他就会远离电厂、远离一线:“我好容易才有了‘外三’这个创新平台来实现创新梦,如果离开,就没法再接地气。”

原标题:探寻“外三奇迹”的动力来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力发电查看更多>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查看更多>火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