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州十三五规划:推进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 开发风能和地热能(全文)

2016-04-21 12:1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广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 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一、完善基层医疗服务圈。(一)以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可及性为导向。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建制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完善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卫生服务圈。(二)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分类指导,统筹优化,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养融合机构。

二、优化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一)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外围城区及新区布局,加大黄埔、花都、南沙、白云、从化、增城等区三甲医院建设力度。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二)强化专科医院建设,着力推进妇女儿童、口腔、精神卫生、慢性病、传染病等专科医院或特色专科建设。(三)区级政府重点办好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

三、促进社会办医协调发展。(一)落实对社会办医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强规范引导,增加社会医疗机构布局,逐步提高全市社会办医机构服务量占比。(二)支持境内外知名医疗投资集团来穗参与举办国际医院、高端和特需医疗机构,在南沙、黄埔等地按法律法规开展外商独资兴办医疗机构试点。(三)推进广州(国际)医学检验检测中心、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健康综合体、南沙高端医学城等一批医疗重大项目建设。

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以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为目标,提高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防控能力。(二)加强妇幼保健,各区完成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妇儿)医院改扩建,着力提高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服务能力。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0000人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出生缺陷干预覆盖目标人群达80%以上。(三)做好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四)加强精神卫生、口腔卫生、职业卫生、采供血、急救医疗和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第二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能

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继续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到2020年,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健全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人以上。(二)继续推动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进一步发挥医保政策对合理有序利用医疗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的有效运行。(三)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促进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用药相衔接。(四)探索社会医疗保险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挂钩制度,推行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

二、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组建广州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二)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推进医药分开,调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技术劳务性收入比重,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比重。(三)加大政府投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四)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逐步提高,强化医护人员绩效考核。(五)充分发挥城市公立医院在基本医疗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积极推进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建设。

三、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一)推动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整合,建设广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三)全面推广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应用,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医保系统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四)全面实施“互联网+医疗”行动计划,推进市民卡在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的应用,完善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费用支付、远程医疗等业务。

四、支持中医药等特色医疗。(一)制定出台新一轮中医药强市方案。(二)实施名院名科名医系列工程,加强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继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医药特色镇街建设,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中走在前列。

第三节 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一)推进健康广州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慢性病综合防治,稳步实施市民健康体检、常见病筛查,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二)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以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团体等为载体,扶持群众性健康自我管理组织,增强居民健康意识。(三)发挥广州中医药底蕴及影响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二、普及体育锻炼。(一)制定实施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强化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二)统筹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社会体育场馆惠及市民。(三)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组织体系,继续打造横渡珠江等广州特色群众体育品牌。(四)加强国民体质监测,提升体育服务信息化水平,使体育锻炼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一)研究设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扶持健康产业做大做强。(二)重点发展中西医结合的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和健康养生等高端服务业,促进医养结合。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园、养老服务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教育园区、养老地产等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三)发展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产业,积极吸引跨国医药企业入户广州,扩大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投入。

第二十四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广州

以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为重点,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法治保障。

第一节 加强改进地方立法

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规划和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立法项目。完善立法前评估机制。

二、坚持立改废释并举,重点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有序进行,推进决策与立法紧密衔接。

三、实行对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规划管理,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完善立法顾问和立法咨询专家制度,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四、全面推行立法后评估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的实施效果跟踪检查评估。

第二节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一、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二)对一般行政决策和重大行政决策实行分类管理,完善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提请决策等行政决策机制。(三)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探索第三方机构参与的决策风险评估制度,事前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四)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集体讨论机制,建立重大决策预告制度、跟踪反馈制度。(五)健全“可溯源、可追责”的重大行政决策档案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六)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落实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的指导意见》,整合行政执法主体,减少执法层级,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有条件的领域可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解决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二)重点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三)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和统一的信息采集、更新、录入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四)加强非现场监管执法,细化执法流程、裁量标准,健全行政自由裁量基准制度。(五)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审核制度,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建立行政执法公示、通报和分析报告制度,充分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六)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增强执法透明度,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重点公开部门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实现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的政府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二)健全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相关制度,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推进政府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

第三节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一、推动领导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化基层组织、部门、行业依法治理。

二、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切实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

三、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展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业,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

四、全面落实、稳步推进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联系群众工作。

五、强化房屋土地征收、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矛盾纠纷相对高发领域源头治理防范,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二十五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保障实现发展蓝图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创新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第一节 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加强人大监督,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

第二节 健全规划落实机制

一、完善发展规划体系。(一)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引导约束作用,加强规划衔接,做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加强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的衔接。(二)增强总体规划对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二、加强政策协调引导。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三、制定实施行动计划。科学合理制定相应的三年行动计划、年度计划、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分解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明确牵头单位、工作责任、年度目标和推进举措。组织协调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按照职能分工,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方案、按计划、分步骤有效得到落实。

第三节 强化规划实施支撑

一、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一)加强能源、水、土地、资金、和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二)强化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要结合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财力可能,合力安排支出规模和结构,充分考虑本规划实施需要。(三)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适当调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一)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区域和生产力布局,集中组织实施一批千亿级工程包。(二)大力吸引一批规模大、质量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落户广州。健全重点项目储备库,形成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三)对纳入规划、行动计划、年度计划的重点项目,要落实绿色通道制度,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确保如期完成。(四)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推进项目精益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广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