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思考: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

2016-05-11 08:39来源:第一电动网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91年,日本索尼(SONY)开发出了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1995年,丰田应用镍氢电池在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车上,在此并行有了将锂离子电池应用在车上的愿景,为此业界开启了不懈地探究与尝试。到目前为止,镍氢电池车载应用已超20年,被丰田汽车已发展到极致,而锂离子电池车载应用也已开始商业化。

短短十几年,锂离子电池实现车用化,其实已经及正在经历几个阶段:探索积累阶段、野蛮井喷阶段、调整反思阶段、三国混战阶段和有序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触发和起止都起因于政策之变、技术之争和市场之殇。作为行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其实是以一种忧虑的心情看待过往和目前的现状,但对未来广阔发展前景持欣喜热盼之心。为了梳理曾经过往的是是非非,想从行业历史、技术两方面来回顾总结过去,理解现实,并从锂离子电池的特殊性来展望未来。总共分两篇,此文为第一篇: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

延伸阅读动力电池产能呈现“小散乱” 成本和能量密度成竞争焦点

跟随国家政策(“十五”计划确定电动汽车发展,2001年启动车载用动力电池的研究;“十一五”期间实现示范运营;“十二五”期间确定以纯电为主的路线,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计划应该是技术深度化、市场规模化),动力电池发展迂回前进,概括起来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阶段(2001年~2008年)

综合来看,这个阶段锂离子动力电池属于初创期和积累期,只有少数企业在深耕、坚持、坚守着。应该来说这一阶段,特别是2006年之前,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可借鉴的是3C类锂离子电池技术),真正属于技术的“原创”期,有些企业浅尝辄止,望而止步。

唯一的示范化就是北京奥运会(595辆节能与新能源车应用,50辆锂离子电池奥运大巴),让大家看到了产业化的可能,有些企业开始转型涉猎动力电池,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第二阶段(2008年~2011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后来国家“十城千辆”计划实施,几个诱人的“蛋糕”催生了很多电池厂如“雨后春笋”,走上了短平快的发展道路:技术同质,品质管控贫乏。但市场的“饥渴”催促着他们的野蛮生长,同时市场的不成熟以及技术发展时间的“短促”怂恿着这些企业的生存。这一阶段各个电池厂技术不能分出高下,地基有多深还未能见分晓,存在“格兰亨姆现象”(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

原标题: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思考(一):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离子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