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6年5月25日,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第11次理事会发布报告称,目前可再生能源全球就业人数超过810万人,比去年上升5%。2015年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巴西、美国、印度、日本和德国。
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是全球就业人数最多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总就业人口达280万人(比上次统计增长了2.5%),包括制造业、安装、运行和维护。其次是液体生物燃料,全球就业人数为170万人,排名第三的是风能,全球就业人数达110万人,上升5%,其中中国就业人数为50.7万人。
可再生能源全球就业人数统计图(单位:千人)
世界范围内直接或间接从事可再生能源行业人数估计值(单位:千人)
这份题为《可再生能源和就业——2016年年度综述》(RenewableEnergyandJobs–AnnualReview2016)的报告还分析了大水电支持的就业人数,保守估计全球直接增加就业130万人。
“可再生能源就业持续增长,与整个能源产业的趋势恰恰相反,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AdnanZ.Amin说,“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不断下降、有利的政策框架等因素都推动了就业上升。由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商业理由日益充分,而且各国纷纷开展行动努力实现巴黎达成的气候目标,我们预期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就业总量有所上升,而整个能源产业却出现下降。例如美国可再生能源就业上升了6%,而油气行业就业减少了18%。同样,中国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为350万人,油气行业为260万人。
与前些年一样,有利的政策框架依然是推动就业的主要因素。印度和巴西举行国家和州级拍卖、美国采取税收优惠、亚洲实施有力政策都促进了就业的增长。
2015年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巴西、美国、印度、日本和德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是全球就业人数最多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总就业人口达280万人(比上次统计增长了2.5%),包括制造业、安装、运行和维护。其次是液体生物燃料,全球就业人数为170万人,排名第三的是风能,
全球就业人数达110万人,上升5%。
“随着能源转型不断加速,可再生能源就业将保持强劲增长。”Amin总干事说。“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研究称,到2030年全球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翻一番,将在全球新增2400万个就业,同时也将足以实现全球气候和发展目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西北地区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的技术攻坚中,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滩风电场的实践具有标杆意义。该风电场虽坐拥优质风能资源,却长期受风电间歇性、不稳定性导致的并网难题制约。通过配套30MW/120MWh储能系统,依托国能日新的储能智慧EMS⁺系统,项目成功实现绿电高效消纳与灵活调度,此外,国能日新储
7月16-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盛大召开。75个国家和地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集中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亨通携电力、通信、新材料领域全链路产品矩阵精彩亮相本次展会。在电力领域,亨通此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风电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要求,加快推进青海省风能太阳能资源观测网络建设。7月9日,青海省能源局组织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及相关能源企业召开我省风能太阳能资源观测网络建设推进会。会议围绕高质量完成青海省风能太阳能观测网络建设的工作目标,总结梳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广核华建天恒(新疆)传动有限公司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陆上钢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公示。公示显示,该项目中标人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70,925,127.00元。据悉,该项目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十三间房,风电场与哈密市的公路里程约为165km,场址海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在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以东约5公里处,随着最后一台风机调试完毕,徐徐转动,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能源乌拉特后旗100万千瓦风储基地保障性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总投资约33.18亿元,建设用地65.48公顷,建设内容包括安装100台10MW风机及其配套工
众所周知,电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电灯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激烈的世纪电流之战。这场战争的主角,爱迪生和特斯拉为“直流电还是交流电更适合输电”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一个坚持直流,一个力推交流。结果呢?这场大战以交流电胜出告终,但直流也没下岗,爱迪生成为电灯之父,直流、交流各
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千伏/60千伏安双极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通过壳牌石油公司(Shell)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联合验收。该系统通过了50余项现场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获得业主方高度认可。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为欧盟于2021年启动的柔性离岸风电制氢动力装置模块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7日,在澳大利亚风能大会期间,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与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开发商FERAAustralia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NEM)联合开发大型混合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一合作标志着澳大利亚首个此类合作框架的达成,项目目标总装机容量达1GW风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7月14日下午,陕西煤业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会议深入贯彻陕煤集团半年工作会等相关会议精神,全面总结煤炭板块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按照集团公司“五个强化五个拓展”新部署,全面打赢“六场攻坚战”,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奋力完成目标任务,助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
这些追求是相辅相成的。大量证据表明,经济复苏有助于建立更具韧性的系统以及打造面向未来的劳动力群体。
据可再生能源资讯网站Rege报道,学术期刊《OneEarth》近日发表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岗位数量将增加5倍,从目前的440万个猛增至2200万个,其中,85%以上将来自风能和太阳能领域。
据可再生能源资讯网站Rege报道,学术期刊《OneEarth》近日发表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岗位数量将增加5倍,从目前的440万个猛增至2200万个,其中,85%以上将来自风能和太阳能领域。
1月3日消息,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州电力局(IPA)宣布终止了伊利诺伊州所有的可再生能源激励措施,废除了该州的可再生能源计划。据悉,该项可再生能源激励计划于2017年启动,为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提供了财政激励措施,是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就业和部署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此次IPA宣布废除该项激励措施也
9月29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并持续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第七版《可再生能源与就业——年度回顾》(RenewableEnergyandJobs–AnnualReview)显示,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人数达到1150万,其中太阳能光伏行业就业人数最多,约380万,占总就
近日,一项新研究预测,到2028年,法国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将使该行业就业机会增加55%以上,达到23.6万个,而2019年为15.2万个。据悉,这份名为《可再生能源对法国及其领土经济的贡献评估与分析》的报告由法国贸易协会SER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oung)联合撰写,旨在为法国的多年能源规划(PPE)提供参考。
根据美国非政府组织EnvironmentalEntrepreneurs的调查,2018年加州能源领域的就业情况如下:(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能源小数据”)——在全州范围内,2018年清洁能源行业共有512,934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就业,如安装太阳能和风能;建设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在建筑物中进行能源效率工作;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日前发布的《2019年度可再生能源和工作报告》(RenewableEnergyandJobsAnnualReview2019)指出,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100万,较2017年的1030万增加了70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以39%的占比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大“雇主”。亚洲就业占比最大尽管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日前发布的《2019年度可再生能源和工作报告》(RenewableEnergyandJobsAnnualReview2019)指出,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100万,较2017年的1030万增加了70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以39%的占比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大“雇主”。亚洲就业占比最大尽管
据印度能源环境与水资源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在今年3月刚刚结束的财政年度中,印度可再生能源行业新增就业人数仅为1.2万名,较上一财政年度的3万名锐减了60%。印度能源分析网站Quartzindia撰文称,新增就业人数的锐减,无疑给莫迪政府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泼了一盆冷水”。据了解,此前,莫迪政府
近日,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消息,截至2018年,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已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至少1100万个工作机会。据统计,尽管在过去一年中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增长有所放缓,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生产、交易以及关键技术的投入,这一领域的就业岗位仍增长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可再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14日-2025年7月18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蓝晓科技陕西西安用户侧智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7月11日,蓝晓科技用户侧智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位于西安市高陵区渭阳九路999号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园区内部。储能总装机0.875MW/1.7
当前,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现代能源服务业通过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新型商业闭环,催生出涵盖规划咨询、系统集成、智慧运维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北极星电力网拟于202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风电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要求,加快推进青海省风能太阳能资源观测网络建设。7月9日,青海省能源局组织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及相关能源企业召开我省风能太阳能资源观测网络建设推进会。会议围绕高质量完成青海省风能太阳能观测网络建设的工作目标,总结梳
随着国家发改委136号文的全面实施,新能源电站价值评估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新政策要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全量进入电力市场,电价完全由交易形成。这一变革打破了过往“保量保价”的稳定预期,将电站收益拆解为“机制电价保障+市场化交易”双轨模式。其中,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机制锁定基础收益(
“关税风险分担”正成为美国储能系统购电协议新常态。7月16日,加州社区选择聚合商(CCA)AvaCommunityEnergy与EDPRenewables签署的两份电池储能系统购电协议(PPA),提交至Ava董事会会议审议。值得关注的是,鉴于投资税收抵免(ITC)激励可能逐步取消等政策风险,其中1份协议中纳入了分担项目成本所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创新驱动十年间,国家电投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发投入强度从0.91%跃升至3.5%,累计建成一支1.3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央企领先的创新力量。十年间,肩负“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作为同时牵头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能源央企
7月17日,中城大有投资建设的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300MW/300MWh共享储能电站正式破土动工。作为中城大有在山西落地的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该电站的开工标志着集团通过储能电站建设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目位于繁峙经济技术开发区,电站将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配
7月17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公布了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名单,由南方电网公司申报的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成功入选国家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能源),是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能源领域唯一入选单位。据悉,可信数据空间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基于共识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当前,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现代能源服务业通过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新型商业闭环,催生出涵盖规划咨询、系统集成、智慧运维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北极星电力网拟于202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
近日,由龙源电力牵头研发的专用于风电IGBT功率组件测试领域的功率测试平台,在国家能源风电运营研发中心正式投运,助力提升IGBT功率组件检测效率与故障诊断智能化水平,为发电场站的良好运营提供有力支撑。IGBT功率组件在新能源电力变换装置中承担着能量转换的重任,一旦发生故障将直接导致无法送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