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样本借鉴丨提质增效 打造燃煤电厂燃料管理新模式

2016-06-08 11:23来源:华能上都电厂作者:王建丰 范红梅关键词:火电厂火电企业燃料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煤占火电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 70%,为有效降低电煤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上都电厂以“创燃料标杆”为总目标,依托区域协调优势,外拓市场,内抓精细化管理,以“供、运、储、管、保”形成闭环,打造燃料管理新模式,为企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加强冬储煤

“把脉严寒”保电煤

上都电厂位于内蒙古正蓝旗,冬季长、雪量大,煤源来自 240公里外的神华胜利煤炭公司,运输全部依靠集通铁路。生产用煤日均最高可达 17 列近 5万吨,开创了全国单一煤矿对单一电厂供煤量之最和高寒地区大批量、长距离、高水分褐煤采购之最。由于褐煤水分大,电厂投产第一年,由于经验不足,处理冻煤措施不到位,每天粘煤达 3000吨,相当于每天减少一列到厂车体,降本增效很难奏效。为此,电厂想方设法寻求解决办法,经过协调铁路和矿方增加防冻液喷洒,抑制冻煤粘箱,实行车辆在管内区域大循环、定期清理粘煤,有效地控制了运输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上都电厂煤场设计容量小,配煤难度大,冬季铁路线路经常结霜,出力受限。由于冬季用煤量骤增,不但锡林浩特地区用煤量加大,而且外销量也加大,每年冬季铁路运力严重不足,运输车辆紧张,一旦库存大幅下降,再增加库存困难非常大,还会给设备带来巨大的压力。再者,由于褐煤特点,冬季是煤场自燃高发时段,所以,冬季既要保持协调铁路,保障运输车辆,运输稳定,库存高位运行,还要保证煤场不发生自燃,这就需要电厂燃料计调部和运维部积极合作,合理安排煤的接卸工作,以及堆放和煤场轮烧工作。

为此,上都电厂与煤矿建立冬季互保机制,与铁路协商增加运输车次,建立了运输和生产的绿色通道。同时,保证冬季翻车机的作业效率,制定燃料短缺应急预案,深度精细化管理,使企业成本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保证了电厂冬季经济可靠用煤。

“切脉问诊”破难题

“在燃料管理方面,特别是褐煤的管理问题,一直是影响燃料精细化管理的难点。为此,我们在燃料标杆电厂的创建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褐煤存放、防自燃、掺配、防尘等极有价值的经验,为火电厂褐煤的管理填补了空白”,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金平介绍。

针对煤场多次大面积的自燃现象,上都电厂在仔细研究了解褐煤的特点和煤堆自燃的起因后,根据季节调整堆放方式,建立煤场轮烧制度,倒堆存放褐煤,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一管理经验在许多使用褐煤的电厂得到广泛推广。

除此之外,上都电厂也在煤场存取、入炉掺烧、煤质检斤等方面寻找效益“增长点”。电厂立足于精细化管理,潜心钻研,从储煤场损的角度认真分析,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制定对策 ;通过采取煤场分类存放、烧旧存新、喷水降温、防风抑尘等措施,减少燃煤量、质的损耗 ;对轨道衡计量采用重车、轻车双向计量,有效解决了褐煤水分大容易粘连导致的亏吨现象 ;不仅如此,上都电厂还投资 1000余万元建设“燃料全过程数字化动态管理平台”,引入燃煤采样智能存放、燃煤制样智能管理、煤场煤堆温度监控、煤样采制智能监控、入炉煤曲线称重系统等 8项科学管理手段,实现了燃料数字化管理。电厂在煤样采制化各通道及重要区域实行 24小时实时监控,避免了人为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煤质问题,实现了燃料管理由“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相关阅读:

【深度】求索燃料“创标”之路——六问燃料管理标杆电厂创建工作

华能集团各分公司“一把手”是如何践行电厂燃料管理工作的?

原标题:标本兼治创标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厂查看更多>火电企业查看更多>燃料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