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常德市十三五规划:初步构建起水电、火电等多种能源综合体系 重点推进桃源风电项目建设(全文)

2016-07-15 08: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常德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实施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到2020年,力争培育创新型骨干企业50家以上,孵化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100家以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风投机构、中介机构的联合,鼓励以股份制、理事会、会员制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到2020年,力争组建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家以上,争取一批优势企业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国家863、973计划)立项。“十三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2000件,期末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在科技系统、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多方协作联动下,建立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资中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技术转移长效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加强技术转移、技术市场与产权交易、科技金融服务、企业需求采集与服务、中介机构服务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载体建设,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体系。“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5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促成10项共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建好常德科易网,整合现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孵化器和高新区等产业园区的创新成果,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执法力度,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夯实研发孵化与合作平台。坚持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创新服务、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和科技合作平台。重点支持常德经开区、鼎城高新区建设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西洞庭管理区建设生物科技企业孵化器,武陵工业园建立移动互联网、电商企业孵化器。支持“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推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扶持金健米业、华南光电、金鹏印务、中泰特装、常德烟机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市内其它企业申报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对云锦纺织等8家院士工作站的扶持力度,引导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与企业联合进行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深度合作,提升全市生物科技和健康食品加工水平。到2020年,全市建成5家以上国家级科技研发或孵化平台,省级创新平台和孵化器15家以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以上。

加快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鼎城高新区为核心,以汉寿高新区、西洞庭生物科技产业园、武陵工业园3个园区为拓展区,按照“一区三园”模式,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打造成为湘西北地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转化基地;积极支持临澧、澧县、津市等县市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进常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常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一区),农业科研与孵化园、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物流园、生态种养园(三园),鼎城稻米、澧县油料、津市生猪、桃源禽蛋、石门柑橘、汉寿水产六大科技示范基地(六基地)为基础,打造环洞庭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核心区,推动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产品链的有效衔接和相互补充,促进农作物种业、精深加工、高效种养、物流集散等产业的综合集成与链式发展。

专栏:科技创新重大建设项目

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常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平台建设:科技转移平台与成果转化建设工程(5家以上科研院所在常德建立技术转移对接中心、5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10项共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依托金健米业、华南光电、中泰特种装备等重点企业,建设5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先进医药生产技术及医疗器材的研发与应用工程(湖南平安医械科技自动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研发与产业化、非PVC体外循环血路的研发,三金制药莫达非尼的技术开发,市第一人民医院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系统研发等),食品加工业先进技术研究工程(武陵酒业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的不同年份酱香基酒动态检测图谱及数据库的研究,金健米业速冻米制品等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金健乳业高品巴氏奶技术研发等),先进产业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工程(常德武陵金德镭射科技与哈工大合作环保低成本无铝水性涂布包装纸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云锦集团卡络丝新型纤维纺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

第二节  大力建设教育强市

坚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强市战略,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建设区域教育中心。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以义务教育为核心、涵盖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鼓励民办教育优质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就学。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重点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科学规划与调整学校和师资布局,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做大做强市县一中,统筹抓好市县其它高中学校建设,打造常德精品教育品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创造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均等性,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到2020年,全市3-5岁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2%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100%,全市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6%以上。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全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湘西北职业教育中心。创新办学模式,按照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理念,鼓励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创建省卓越院校、国家优质院校;积极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鼓励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推动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试点模式,加大实习培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培育一批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特色专业,到2020年力争“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在市城区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常德职教大学城(智慧谷)、湖南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建设,支持各县市发展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努力形成“市城区高等职业教育+各县市中等职业教育”的职教格局。

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鼓励、支持高校加强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湖南文理学院申办硕士学位授权点、增设专业,促进教育国际交流;支持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发展壮大,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地方应用技术类大学。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重点,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政府战略规划、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抓住中央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机遇,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扶持力度。到2020年,全市各类本科、大专院校达到5家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

统筹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以加强成年人教育为核心,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强化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重视和支持老年教育。

专栏:教育强市重大建设项目

基础教育:常德雅礼实验学校、市城区荷花中学新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提质改造和新建扩建,市县一中扩容提质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全市学前教育普惠建设等。

职业教育:常德智慧谷(职教大学城)建设,湖南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卓越校建设,津澧职业技术学校申办,县市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质升级等。

普通高等教育:湖南文理学院硕士授权点建设,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扩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扩建等。

其它教育:津市、桃源、安乡3所特教学校扩容提质,老年大学建设等。

第三节  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

以建成智慧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集约共享、应用服务协同融合,将常德建设成为网络平台统一泛在、公共管理协同高效、民生服务普惠便捷、产业经济创新增效的区域智慧中心。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建设“宽带城市”,大力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发展。加快在公共场所新建WIFI无线热点,尽快实现重点区域无线宽带开放式全覆盖,到2020年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市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达到5000吉比特每秒(Gbps),光纤网络、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夯实信息应用基础。加强物联网架构研究,推进二维码、射频识别、传感器、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加快形成比较广泛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络。保障安全基础。实行网络基础设施与安全保密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在国家重点党政机构和涉密单位,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加快建设信息安全、应急处突、人民防空指挥平台以及电子签名互认平台、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平台。

发展“互联网+”经济。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互联网+”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联网创新。发展生产型“互联网+”经济。推进重点领域互联网融合,发挥互联网对工业、农业、能源等行业的创新促进作用,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新型业态,在研发、设计、制造、市场销售、客户反馈等环节再造生产流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发展服务型“互联网+”经济。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创新成果作用,培育新兴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提升医疗健康、文化教育、旅游交通、金融物流等领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互联网+”服务产业集群,提升政府对“互联网+”经济形态的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加大“互联网+”对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完善智慧服务系统。以常德云计算中心为依托,整合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网络资源,促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努力构建民生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经济发展智能化、政务运行高效化的良好格局。围绕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健康、教育、安居、社保、养老、旅游、文体等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着力营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防控、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城建监管、规划设计等领域信息化水平和深度应用水平,着力构建运行可靠、精细全面的智慧城管系统;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通过感知、整合、分析及智能化响应等方式,实现政府资源有效整合、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全面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围绕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园区、智慧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创新试点和应用示范。

专栏:信息化建设重大建设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常德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工程,联通、移动、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工程,湖南广电石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工程等。

“互联网+”: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澧州大数据中心建设,武陵互联网创业园、鼎城电子商务产业园、桃源县互联网+益民服务、澧县电子商务产业园。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公共停车信息平台、交通诱导系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智慧健康(远程诊疗系统、医疗大数据采集系统等),智慧教育(在线教育平台、基础教育信息化等),智慧安居(住房保障管理平台等),智慧社保(市民“一卡通”建设等),智慧旅游(电子门票、自助导览、视频监控等),智慧文体(公共体育设施监管平台等),智慧养老(远程健康监护等),智慧城管(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等),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智能环保,智能安防等。电子政务一体化、政府大数据中心等。

第四节  引领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顺应创业创新时代潮流,以培育创业创新精神为先导,认真落实国家创业创新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新态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作用,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常德人“知书知礼、有情有义、谦逊谦和、包涵包容、坦荡坦诚”的人文精神,努力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摒弃“伪现代、假开放、浅作为”的消极行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加强创新能力支撑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大型科研设备、科技基础设施、专利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支持有条件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力争新增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和5个省级科普基地。加强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园区、基地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有利条件,构建若干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示范基地。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办好“常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常德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常德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积极举办各类创业创新活动和展会,鼓励企业家、专业人士、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创业者在常创业。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增强创业企业信息透明度。加强资金扶持。落实创业创新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直接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鼓励银行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支持贷款风险补偿、专利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业务的开展,对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成长性好,从事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应用的科技型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票据或债券市场进行融资。鼓励县市区出台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积极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

打造创业创新人才高地。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根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人才培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继续组织实施“四个一”人才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高技能型“名师名家”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工程、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大学生基层培养计划等人才强市工程,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重视发挥老年科技人才的巨大作用。加强人才引进。以更优惠的政策引进人才,修订完善引进人才来常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努力在周边地区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以更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鼓励以短期聘用、兼职、合作研究、项目招标、技术指导等方式,引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关键技术等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更优质的服务引进人才,重点围绕解决后顾之忧、加强感情联系等方面,全力关心人才、关爱人才。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大力加强智库建设。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0万人以上,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7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10万人以上。

第六章  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健康常德

坚持产业协调构建、城乡协调互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产业协调、城乡一体、社会文明的健康常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常德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