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政策正文

山东省发改委重磅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2030年风电并网装机达2300万千瓦(附全文)

2017-05-05 14:01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山东风电风电开发风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  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在《可再生能源法》及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省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工作部署,积极研究配套支持政策,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继续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作为重点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2015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约为3%。特别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37万千瓦,累计达到1115.1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11.5%,比“十一五”末提高7.1个百分点。

——风能。风能发电呈现规模化发展特征,成为我省发展最快的新兴可再生能源。截至2015年底,全省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21.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为7.4%,比“十一五”末提高5.2个百分点。2015年,风电全年完成发电量12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风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主力机型已从千瓦级发展到兆瓦级,单机1.5兆瓦及以上的装机占全省风电总装机的90%以上。

——太阳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水面、建筑物屋顶等,已呈现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太阳能光热应用实现了以居民为主向工、商、民并重转变,涵盖居民住宅、工业企业、宾馆、商务楼宇、学校等多个领域。截至2015年底,全省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达到132.7万千瓦,是“十一五”末的47倍,其中,光伏电站88.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44.2万千瓦;太阳能光热产品集热面积保有量超过1亿平方米,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生物质能。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各类生物质能资源呈现因地制宜、多元化利用态势。生物质能发电走在全国前列,发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沼气、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山东龙力成为我省首家也是全国第五家拥有燃料乙醇定点生产资格的企业;以秸秆、玉米芯等为原料的功能糖产业居世界前列。寿光、文登等7个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市)建设稳步推进,农村能源生产、消费、运营、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省各类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153.2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全年完成发电量7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全省农村沼气用户263万户,大中型、小型沼气工程年产沼气约1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50万吨;车用乙醇汽油年试点推广量约120万吨。

——地热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快速增长,应用类型和范围不断拓展,浅层地热能在建筑领域的开发利用快速发展,水热型地热能在供暖、洗浴(疗养)、养殖及种植等领域推广应用。截至2015年底,全省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约2700万平方米。地热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省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源热泵生产企业50余家,地源热泵系统集成企业300余家,地源热泵行业有效专利多达500个,具有良好的产业、技术支撑。

——水能。2015年底,全省已投运抽水蓄能及小水电装机容量107.7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1座,为泰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7.7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沂河、沭河、泗河、大汶河、潍河以及滨海水系的干支流上。《山东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已获国家批复,确定文登(180万千瓦)、泰安二期(180万千瓦)、沂蒙(120万千瓦)、莱芜(100万千瓦)、海阳(100万千瓦)、潍坊(100万千瓦)6个站点作为我省2020年新建抽水蓄能电站推荐站点,其中,文登、沂蒙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海洋能。我省海洋能开发利用起步较早,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等技术研发和小型示范有序开展。“成山头海域建设波浪能、潮流能海上试验与测试场的论证及工程设计”被国家海洋局纳入2011年度重点基金项目;荣成4×300千瓦大型海流能发电项目被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确定为海洋能示范项目; 荣成市被选定为国家波浪能、潮汐能海上试验场;国内首台100千瓦潮流能发电装置于2013年9月在青岛市斋堂岛海域正式安装成功。但由于海洋能开发利用经济性依然较差,大型、关键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不足,产业化发展进程依然较慢。

——核能。海阳、荣成2个核电基地已纳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前,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和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建规模270万千瓦;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和荣成石岛湾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示范工程已经获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装机规模530万千瓦。

(三)  主要特点

综合分析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资源类型多且分布范围广。我省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均有赋存,各地依托当地资源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开发利用项目。目前,全省17市均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寿光、文登、诸城、荣成、禹城、单县、临朐等7个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积极推进,德州、泰安、东营、济南长清区、青岛即墨市、青岛中德生态园等6个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园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

二是发展起步早且成就显著。我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早。1986年威海荣成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风电场;2006年菏泽单县建成全国第一个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我省太阳能热利用规模一直居全国首位,遥遥领先其他省份。“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和省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下,开发利用快速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年均分别增长39%、134%、38%,发电量年均分别增长35%、150%、39%,生物质发电装机居全国首位,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居全国前列。

三是资源禀赋不均衡但同比开发利用水平高。由于水能资源匮乏,海洋能项目大多处于试验阶段,核电项目尚在建设。目前,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集中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若扣除水电、核电,与全国同口径数据相比,2015年,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3%,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同时,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技术和经济性仍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进步,经济性显著改善,但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开发利用成本依然较高。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成本均为燃煤火电发电成本的2倍左右,同时,度电补贴强度较高,国家补贴资金缺口较大,受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当前技术水平和市场条件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若要实现更大范围和规模推广应用,迫切需要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性。

二是新能源发展的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十二五”以来,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呈现跨跃式发展,发电装机年均增长32%。但与此相对应,除个别领域外,我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核心竞争力不强;除太阳能热利用外,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显著;标准体系、检测认证、人才培养等相关产业体系建设还有待提高;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管理体系、市场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山东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开发查看更多>风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