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打造国家级辐射防护研究基地:当好核能发展安全保障先锋

2017-10-12 10:17来源:中核集团关键词:核安全放射性废物核科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专门从事辐射防护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科研院所,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辐院)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核工业的发展进程步步相随。特别是近5年来,中辐院以加强国家安全战略为己任,围绕“建成国际先进,与中国核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一流辐射防护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战略目标,通过加大系统整合和科研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了更加适应当前核科技工业发展的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院改革发展和现代化院所建设事业迈出新步伐,实现了综合实力和军民融合发展能力的持续提升。

勇担保驾护航历史重任

近5年来,中辐院作为“国家辐射防护研究基地”、“国家战略核威慑力量和核能发展安全保障先锋”、“国家核科技工业安全技术创新主力军”,牢记强军首责,坚持创新驱动,聚焦国家和核科技工业需求,着力打基础、提能力,“国家队”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在夯实基础方面,列入国防科工局统筹规划建设单位,作为基础性、公益性院所的整体性改造和基地建设得到保障。“国家级辐射防护研发基地”建设目标和思路得到认可,并列入集团公司规划。挂靠在中辐院的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经国家批准升级为一级学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增强了中辐院在国内外辐射防护领域的影响力和主导性。

在提升能力、增强发展后劲方面,通过系统整合形成了以保健物理、放射医学、核环境科学、核应急与核安全、三废治理和环境工程为主的辐射防护科研体系,并获得国家核应急辐射防护技术支持中心及救援分队、山西省药物毒理与放射性损伤药物重点实验室和中核集团辐射防护、核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等相应的国家级中心和省级、集团级重点实验室授牌。坚持国拨和自筹“两条腿”走路,系统开展了六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建设。通过核环境、核应急能力建设和安全改造的实施,提升了相关领域的核心能力和全院的本质安全度;落实了院“十二五”整体改造项目,将在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等方面形成核心能力;同时,随着放射医学、环境工程、运输容器试验设施建设等自主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这些领域核心能力的提升。

在提供重大技术支撑方面,全力开展了“福岛”以及国际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任务,为上级部门开展决策、发布信息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可靠数据。圆满完成了我国乏燃料与放射性废物管理联合公约和核应急公约履约技术支持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阶段核应急准备和待命任务,参加完成了“2015-神盾”国家核应急演习和2017年Convex-3国际公约演习,研制的航天员个人剂量仪成功应用到“神舟”系列载人航天任务。在此基础上,一批重点科研、工程项目得到顺利落实和推进,国家重大专项参与度显著增强。

在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方面,“十二五”以来,先后获国防科技奖13项、集团公司科技奖40项、军队及其他省部级科技奖7项,鉴定成果65项,申请专利234件,授权专利80件。新建行业标准24项。与“十一五”相比,省部级科技奖获奖数增长66%,成果鉴定数增长62%,授权专利数增长86%。通过近5年的努力,中辐院已在多个技术领域达到国内唯一、主导/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比如,个人剂量监测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唯一的航天员剂量监测产品与服务提供方。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评价拥有国内唯一的130吨级(乏燃料)运输容器安全试验设施及能力,技术水平居国内主导地位。辐射防护最优化支持技术构建了较为先进、系统的现场辐射监控与防护技术体系,其中三维辐射场剂量模拟、基于虚拟现实的远程智能化辐射监控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地位。放射性核素大气迁移扩散模拟依靠自主开发的数值模拟系统和新建的亚洲第一大型环境风洞,形成了现场试验、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核大气环境迁移扩散模拟技术能力,科研技术应用于我国80%以上的核场址大气环境评估研究,整体水平居于国内主导地位等等。这些新技术、新成果取得的突破,既为核科技工业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科技创新向纵深挺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创新驱动实现军民融合新突破

“对于中辐院来说,我们要抓好科研任务,掌握核心技术,保持‘国家队’地位。而对于推进军民融合,我们要在‘融’字上做文章,加强核技术应用研发与推广,我们同样责无旁贷。”院长常学奇说。

近5年来,中辐院以项目带动产业,不断发挥和扩大在辐射监测、环境治理、核技术应用等军民融合产业方面的优势,科研成果在军队、核电、核燃料循环、民用等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先后与13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获批战区级辐射防护军民通用装备动员中心。军工科研与应用合同总额超过13亿元。

在辐射监测仪器方面,为核电站及涉核场所研制生产的折叠式碘吸附器、放射性碘连续监测仪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00%和90%,核级水过滤器、惰性气体滞留床等产品完成样机研制并投放市场,放射性气溶胶连续监测仪市场占有率达到90%,这些产品及技术均为我国打破国外相关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口产品做出了贡献。如今站在最新研制生产的全新一代全身γ污染监测仪上,不到10秒的时间,人体辐射污染测量整个过程即可全部自动完成,并能语音播报监测结果,该系统成功中标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机组出入口辐射监测仪表项目。截至目前,中辐院辐射防护仪器仪表产业服务对象已遍布涉核行业、环保、卫生、工业探伤等多个领域和几乎所有运营的核电站,并随着我国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华龙一号”配套产品,到2020年这一产业将打造成产值超亿元的科技产业。

在废物处置及环保产品方面,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核电“走出去”步伐,积极推进辐射防护技术出口,与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正式签订了固体废物焚烧装置供货合同,成为核环保产业重大装备“走出去”第一单。依托中辐核仪室内环境中心,开展室内环境污染治理,已先后为人民大会堂、集团公司总部、晋祠国宾馆等单位和个人家庭住宅场所进行室内环境治理。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CMA级室内检测实验室、中辐院特有的核空气过滤净化技术在民品上的转化,以及十余年的室内环境专业治理经验,生产的“中辐牌”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产品,用于改善PM2.5污染,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

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方面,随着放射性药物在临床的普遍应用,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的研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安全,以中辐院放射医学与环境医学研究所为主体建设的国内唯一具备资质的GLP实验室,已获批山西省及中核集团重点实验室,将成为国内唯一的核药研发临床前安全评价机构。目前,该实验室已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申报了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下一步,将冲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放射毒理、放射性药物安全评价及辐射损伤救治药物的研发科技创新基地,使核技术能够更好、更安全的造福人类。

如今,中辐人正按照“三步走”战略,奔跑在实现“国际一流”目标的大道上,积极践行强核强军首责,全面开展国际对标,着力推进“1341”体系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完成国家级辐射防护研发基地(一期)建设,优化提升科研开发、检测认证、技术支持三个体系能力,系统完善辐射防护与放射医学、核应急与核安全、核环境及核三废治理等四个研究平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比“十二五”翻一番,部分领域创新能力跻身国际一流行列,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步战略部署,以“强院梦”助推“中核梦”、“中国梦”的神圣担当,为我国向核强国转变保驾护航。

原标题:打造国家级辐射防护研究基地:当好核能发展安全保障先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安全查看更多>放射性废物查看更多>核科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