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观点丨心有余而力不足 关于我国核电合并重组的一点看法

2018-01-09 10:37来源:中国核网关键词:中核集团核电企业秦山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8年1月2日,余剑锋同志正式出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原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调任国家电投集团,接替王炳华任董事长。

2018新年伊始,我国核电高层换帅的新闻引起了核电界不小的震动,结合2017年中核集团和中核建合并的消息,以及各种小道消息时常传出的核电企业合并传闻,人们纷纷猜测,这次核电高层换帅,是否预示着我国核电企业合并重组的序幕就此拉开呢?

笔者认为,我国核电企业合并重组,在高层(核电集团公司和国家层面)应该是一种共识,但是如何重组,什么时候重组,至少在现在看来,既没有确切的方案,也没有确定的时间表,甚至连稍微具体一点的框架也没有。这并非说国家层面对核电不关心,也不是说核电行业缺乏人才,而是因为历史原因,我国核电业内部关系太过复杂,要想顺利的进行合并重组,并非易事,同时,核不仅是牵动公众敏感神经的话题,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一旦合并重组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正是基于以上两点,我国核电合并重组一直以来都是呼声大,行动少。

作为一个年轻的核电国家(相比西方,我国核电起步很晚),我国核电体制既不同于法国和韩国这种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战略规划的国家,也不同于美国这种很早就市场化的国家,更不同于俄罗斯这种核电技术丰富的国家。我国核电发展早期,与其说有规划,还不如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就是在这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核电业独有的特点。

当年秦山一期30万千万机组的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大陆核电技术“有无”的问题,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立,则是为了解决向香港供电的问题。从一开始,我国核电发展的两条腿就向着不同的方向迈进,注定了我国核电发展的亚健康状态。

在中核集团的领导下,秦山核电基地渐渐发展,但是秦山从一开始,就背负着反哺核工业体系的数百家亏损企业的沉重负担,在秦山三期投产后,作为头号央企,中核集团才艰难地实现扭亏为盈。而在此期间,由于核电理念并不同于传统的核工业理念,也由于待遇上的巨大差异,在中核集团内部,经常会出现“以核为主”还是“以电为主”的争论。这种情况下,中核内部核电发展的意见都不统一,更遑论为国家核电发展献计献策了。

而相比之下,大亚湾的日子就好过多了,中广核旗下并无老企业负担,同时由于发电主要供应香港,收入也较之秦山为高,中广核的日子一向都要好过。但是中广核也有自己的软肋,即核电的设计和建设技术,都掌握在中核集团的手中。这使得广核的发展先天不足。

当中核和中广核形成竞争势态时,从资金上看,中广核显然比中核集团更有前途,而从技术实力上看,中核却比中广核更有前途。实质上,国有企业并非单纯的企业,而是实现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的经济实体,如果此时的中核和中广核能够合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则是国家之幸,也能够让我国核电发展步入快车道,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而令人失望的是,由于当时国家对于核电发展态度不明确,这两家明显互补的国企,却成了竞争对手。在核电项目上,二者各自为政,当二者在核电项目上出现竞争时,则由国家层面进行调停。在本世纪前十年,我国核电大发展的时候,经常是发改委轮流为两大核电企业批项目,这其中的调停意味耐人寻味。

随着两大核电集团的逐步壮大,中广核开始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并寻求国外核电企业建设核燃料生产线。中核也不甘示弱,开始了自己的核电规划。在广核的角度看来,这些行为是做大做强国企,提高我国核电技术的正当行为,但是在国家层面上看,却相当于我国核电研发力量的分散,相当于我国核燃料生产能力的浪费,这种国企之间在核技术上竞争,在国家层面上来看,就是一种内耗。而且,随着两大核电企业的不断壮大,各自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结构逐渐成熟,核电项目的股权也渐渐变得复杂,此时如果提合并,已经很难了。

这种竞争,从小的方面看,是国有资产的浪费,从大的方面看,不利于我国核电资源的统筹使用,更不利于我国自主核电路线的形成。随着这种竞争的愈演愈烈,以及新的核电企业的加入,这种内耗将严重影响我国核电的发展。

我国高层真正意识要核电要统一管理统一发展,应该是在06年前后我国GDP增长步入快车道时。彼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提高,而国家计划用发展核电来满足社会用电需求时,却尴尬地发现我国核电技术和产业并不具备大规模自主发展核电的能力,而两大核电巨头对于如何发展核电也意见不一致。为此,国家才急切的引入AP1000,意图在同一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核电。

随着国家引入AP1000技术并指定国家核电承担引进吸收任务,中核与中广核在华龙一号上的竞争日渐激烈,最终不得不通过国家层面的调停才貌合神离的走统一技术路线,但是,纷争仍在技术,在宣传上,华龙一号与AP1000的斗争尤为激烈,直接导致的公众对于我国三代核电项目安全性的质疑。在三门核电一号机组调试完毕,核燃料就位的前提下,三门核电却未获得装料许可却又没有明确的技术原因,笔者认为这与社会对三代核电安全性的质疑关系很大。

近十年来,华龙一号与AP1000技术间的明争暗斗,估计让当年希冀通过统一核电路线将我国核电做大做强的高层们愤怒不已吧。想当年,国务院故意撇开中核和中广核选择AP1000路线,后来又威胁这两家,不合并路线就不批项目,只能说国家层面对核电重组合并早就是有心无力了。而现在,随着AP1000项目步入正轨,华龙一号发展也如火如荼,我国核电发展并未如国家当初期望的那样,以同一的技术发展壮大,而是由二代核电时代的双雄争霸变成了三代核电时代的三足鼎立的状态。这种激烈的竞争不仅在国内存在,在国外的核电项目上,三家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前几年在英国核电项目上的“窝里斗”还一度让世界震惊。

尽管如此,为何我国却一直有着合并重组核电企业的打算呢?这个问题得从核电的特点说起。

首先,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核电资源才是核电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样的正面例子很多,早期的如法国和韩国,后来的如俄罗斯(重组后的俄罗斯核电一扫颓势,很快成为了全球最具竞争性的核电企业),反面例子也有,比如日本。日本这个传统的工业和科技强国,在核电发展上九大电力公司各自为政,国内核电技术发展一直不如人意,福岛核事故后更是暴露出日本在核电运行管理上的问题,让我国业内人士深感震惊。

其次,核电项目投入巨大,但是核电市场并不大,即使像我国这样的大国,能够容下的核电机组,也就那么几十台,如果还是多公司多路线并进,则会造成产能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做大做强。

最后,我国核电走出去屡屡遇挫,深深刺痛了高层的心,尤其是曾经让世界震惊的核电集团内斗,让人们只管了解了核电竞争的坏处,而重组合并则可避免这个问题。

综上,统一发展和分散竞争带来的结果的巨大反差,让核电合并重组成为业内人士和政府高层间不可争辩的共识。但由于初期缺乏规划,我国核电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独特体制,让核电的合并重组成为了一个难题。不管怎么,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核电合并重组依然会是核电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如何实现,何时能实现,诸君只有慢慢等候答案了。

原标题:观点丨心有余而力不足 关于我国核电合并重组的一点看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核集团查看更多>核电企业查看更多>秦山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