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企业正文

葛洲坝水轮发电机组的故事

2018-09-07 10:26来源:东方 电气关键词:水轮发电机水电葛洲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求实图强”精神的生动体现

东方电机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生产的两套单机容量为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1983年荣获“国家优秀新产品”称号,1984年荣获“国家技术开发优秀项目表彰奖”,1985年荣获首次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些荣誉来之不易,机组的设计制造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过程,它生动地体现了东方 电气人“求实图强”的精神。

东方电机参与研制葛洲坝水轮机组的设计人员

机组的设计早在1970年秋就开始了,1972年完成了机组的施工设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机组迟迟未能投产。当时有些专家极力反对采用大机,有关部门领导产生动摇。其主要理由是把容量17万千瓦称为高指标,对能否稳定运行持怀疑态度。在原一机部召开的葛洲坝水轮发电机组设计讨论会上,有人想推翻东方电机大机的设计方案。东方电机代表以有力的试验数据和分析,坚持东方电机的设计方案,并向与会者宣传,国外没有的不等于国内就不能有,国外型谱的制定也要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应低估我国这方面现有的技术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会议决定:由东方电机生产两套17万千瓦大机作为试验性机组,最高水头限制用到23米,另由哈尔滨电机厂和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重新研制5个叶片的小型机组。

葛洲坝水轮发电机转轮

东方电机接受两套大机的试制任务后,为了保证机组将来运行稳定可靠,以科学的态度采取了三大步骤:一是对原来联合设计的图纸进行了一丝不苟的全面复查、校核;二是进一步加强科学试验,先后同40多个大专院校、科研所、设计、生产、电站等单位合作,进行了50多项试验;三是加强生产准备,抓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以确保加工的顺利进行。

1977年全面投入机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有关方面的阻力。但是,在各个难题面前,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既要树立造出大机的雄心壮志,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决心造出国外没有先例的机组,为祖国争光,为中国人民争气。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79、1980年先后完成了1号和2号机组的试制任务,产品质量全面达到出厂要求。

1号机组于1981年2月25日开始安装,7月30日并网发电。但是,在该机组试运行期间曾发生了一些问题。如水轮机水导轴承淹水、端面密封冒烟、推力轴承二次磨损等,被迫停机。按理说,这样大的机组,国内第一次生产、安装、试运行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理应鼓励和帮助,使其尽快消除缺陷。但是,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讥笑和非议,并断言:“机组无法安全运行”“两台大机将要成为两堆废铁永远堆在长江里”。当时,派往工地帮助安装的技术人员都感到压力很大。但是,他们也得到有关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大家争创世界水平,为祖国争光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从电站工地到厂里,召开各种人员参加的会议,查核有关资料,细心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经过全厂上下群策群力,终于很快解决了出现的问题。

2号机组从1981年8月15日开始安装,12月27日并网发电。同年12月27日,国家启动验收委员会对1、2号机组正式验收,根据大量技术数据和运行情况证明,机组运行正常、安装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同意验收并移交电厂运行。

1982年4月20日,当这两套机组实现安全运行100天时,《工人日报》以“葛洲坝水力发电厂首次安全运行一百天”为题报道说:“它雄辩地证明:国产的大型低水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质量过关,性能良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经过多年的实际运行考验(运行的最高水头已达26.54米)证明,机组的设计、制造是成功的。它与安装小机比较,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大江电厂全部安装12台17万千瓦大机,则可增加装机容量29万千瓦,每年可多发电7亿度。事实雄辩地表明,我国的水电设备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原标题:东方人60年的故事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由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轮发电机查看更多>水电查看更多>葛洲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