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黑龙江大庆:不再新建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天然气化工项目

2019-04-10 11:5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清洁能源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三十四)完善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联防联控机制。配合哈尔滨市,完善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水平。共同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环保联合执法机制,规范环境监察执法行为。积极实施区域应急联动,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联合哈尔滨市、绥化市按统一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市气象局参与)

(三十五)增强预测预报能力。加大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增加和优化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研究探索大气网格化微型站在提升预警预报能力方面的应用。强化环保、气象等多部门联动,加快培养和引进专业预报人员,不断提高预报预警准确度,及时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负责)

(三十六)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统一预警分级标准、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有效降低污染负荷,减少污染物累积,明显降低污染等级。充实完善职能部门、相关企业重污染应对分预案,明确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应急责任。(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气象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参与)

(三十七)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科学确定重污染天气管控措施和应急减排项目清单。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全社会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等主要污染物在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级别的减排比例应分别达到10%、20%和30%以上,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比例应达到10%、15%和20%以上。在黄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对钢铁、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矿山等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应急运输响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等参与)

(三十八)实施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在冬季采暖期间,全面实施水泥行业错峰生产,缩短水泥生产装置运行时间,避免水泥生产排放和取暖锅炉污染物排放叠加。水泥窑每年自10月20日至次年4月20日实施错峰生产,全面停产。对未执行错峰生产的企业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厉查处。(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应急管理局参与)

(三十九)实施采暖期错峰起炉。组织辖区内供热企业制定分时分区差异化控制的燃煤供暖锅炉错峰起炉计划,在每年采暖期开始时根据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指导各供热企业有序实施。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供热锅炉应在气象条件相对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期间起炉,同一区域内不同供热锅炉按早中晚三个时段错峰起炉。(市城管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参与)

七、健全法规标准,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四十)完善环境经济政策。落实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实施跨部门联合奖惩。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落实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环保电价,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等重点任务支持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落实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研究对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按照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继续落实并完善对节能、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的政策。(市财政局、市税务局负责)

(四十一)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扩大市级财政支持规模。各级财政支出要向蓝天保卫战倾斜,统筹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燃煤锅炉淘汰、城乡散煤治理、高排放车辆淘汰、工业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保能力建设等。鼓励合同环境服务,推进第三方环境治理。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大气污染防治、清洁取暖和产业升级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市财政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参与)

八、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严格环境执法督察

(四十二)优化调整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优化调整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区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合理扩增、科学设置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国家级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强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建设完善遥感监测监控体系、定期排放检验机构国家-省-市三级联网,构建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OBD)远程监控系统,强化现场路检路查和停放地监督抽测。推进工程机械安装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装置。2019年底前,建成遥感监测系统平台,与国家、省联网;2020年底前,实现区县监测站点全覆盖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现数据直联,完成高架源和重点源烟气排放自动监测设施安装。(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参与)

(四十三)强化科技基础支撑。紧密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需求,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配合省级部门开展加强重污染天气跨行政区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向上争取涉及污染排放源头控制、货物运输多式联运、内燃机及锅炉清洁燃煤、秸秆综合利用等的项目支持和科技平台建设。(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按期完成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并常态化进行更新及开展大庆污染源解析等工作,形成污染动态溯源的基础能力。(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等参与)

(四十四)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深化网格监管制度,以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重污染天气防控、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防治、燃煤锅炉专项整治等为重点,加强工业炉窑、企业无组织排放、VOCs污染治理、扬尘管控等环境执法,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措施,落实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加强县级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方式。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等参与)

开展在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建立完善环保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排放不合格机动车、违反信息公开要求的行为。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尾气检测弄虚作假、屏蔽和修改车辆环保监控参数等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加强对油品制售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行为,禁止以化工原料名义出售调和油组分,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兑调和油,严禁运输企业储存使用非标油,坚决取缔黑加油站点。(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负责)

(四十五)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健全完善环保督察体系,通过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重污染天气频发、环境质量改善达不到进度要求甚至恶化的县区,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实现对县区督察全覆盖。(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九、明确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

(四十六)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本行动计划要求,按照管发展的管环保、管生产的管环保、管行业的管环保原则,进一步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落实“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境相关考核,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强化表扬激励,对庸政懒政怠政的严肃追责问责。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指标进度,防止脱离实际层层加码,要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完善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各县区、高新区、经开区建立完善“网格长”制度,压实各方责任,层层抓落实。市生态环境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调度,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

(四十七)严格考核问责。加强对打赢蓝天保卫战成效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参考。落实量化问责办法,对重点攻坚任务完成不到位或环境质量改善不到位的实施量化问责。对年度评估不合格或大气污染问题多发频发、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且反弹严重、环境问题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县区,由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公开约谈县区政府分管负责人,实行区域环评限批;对终期评估不合格的县区,由市政府公开约谈县区主要负责人。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按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参与)

十、加强信息公开,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四十八)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加强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开展县区空气质量排名活动。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重点监控企业应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按要求及时公布执行报告。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依法向社会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四十九)构建全民行动格局。树立绿色生活和消费理念,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指导县区宣传部门和主要新闻媒体单位阐释生态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理念,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大气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增强治理大气污染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合力,倡导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群防群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及有关部门参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