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浅谈中国能源观的创新

2019-09-24 08:48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杜祥琬关键词:能源转型清洁能源能源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能源结构观持续优化

世界能源低碳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能源结构转型要优化能源结构,要发展非化石能源,以实现能源结构低碳化。

随着我国核电、光伏、风电的发展,能源结构在规划引导下不断优化。“十五”能源规划指出,我国能源发展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以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进入低碳转型,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背景下,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实施“双控制”,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各方努力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1990年的76.2%,下降至2018年的59%,与此同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仅有水电)比重为17.4%,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30.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能源方面,不仅表现在能源结构上,也体现在能源空间格局上。中国的能源分布特点和欧洲、美国不同,中国的东部是用能大户,西部是产能大户。通过西部发展经济来提升消纳能力,东部提高产能的能力,可缓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东部地区也可以将“远方来”的能源与“身边来”的能源相结合,发展和调动身边的能源。我国中东部区域技术可开发的海上和陆上风能资源量有11亿千瓦,集中加分布式太阳能可开发量有9亿千瓦。而中东部已经开发的占比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0%。集合生物质能、地热、核电和天然气,东部能源高比例自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东部的储能、节能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较为先进,煤电在提供电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灵活性改造发挥调峰作用。经济性方面,经过天津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组测算,东部自发电与西部发运送电的度电成本相比较更便宜。而且,分布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必然带来能源结构优化。倘若中东部省份把身边能源调动起来,结合远方能源,将会更平衡和充分,而且自控水平和空间更大,安全性更高。我国东部成为能源的“产消者”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空间格局转型相互促进,将进一步带动经济与环境的共赢。

五、能源格局观多元细密

过去长期习惯集中式概念。近些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光伏、天然气、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分布式能源,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分布式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2002年,分布式能源概念首次引入我国。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有关问题的报告》中对分布式能源的概念、特征、发展重点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明确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方向。2011年,国家能源局与财政部、住建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4年发布了细则。“十二五”规划中也曾明确提出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对分布式发电的管理予以规范。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2017年1月《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为推动分布式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分布式能源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分布式能源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将极大改变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这不仅是能源、电力的关键变化,而且有助于城乡一体化能源转型。低碳能源网络(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天然气),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可以由集中式的大电网与分散的微网进行互动。微网可以通过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对星罗棋布的自发电小产能进行管理,虚拟电厂的概念应运而生,并与分布式结合起来。未来,一系列低碳能源网络概念和大电网、大能源基地结合起来,配电网中分散电源的接入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更多电力用户将由单一的消费者转变为混合型的产消者。分布式发展壮大后,与小区、居民一家一户结合。寓电于民可培育大面积产消者。产消者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把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等分散在电网的各类资源聚合,进行协同化运行控制和市场交易,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另外,走向现代化和美丽中国所面临的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难题,可以通过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垃圾、固体废弃物,通过分布式利用,如堆肥、沼气、焚烧发电等能源化利用,也成为可再生能源之一。如果我国能源消费者大部分都是产消者,中国能源局面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六、能源技术观纵深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社会正在形成新的发展图景,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业态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世界各国和企业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在此浪潮下,“大云物智移”等数字化技术日益融入能源产业,重塑着能源业态。能源、电力、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构成能源物联网,其影响力不断增长。当前物联网在能源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环保等方面。

人工智能AI技术与能源领域也有结合。然而,AI耗能很高,如何发展节能AI成为了AI的新问题。由此可见,能源和信息技术结合点反过来要求节能。这个结合就是一个多能能源服务业。能源业要成为能源+能源服务业,不仅提供能源,还要提供服务,而且未来服务功能会越来越强。70年千锤百炼,70年厚积薄发,中国能源战略定位和部署的思想在淬炼中升华。上述六个方面能源观的创新共同成就能源的新常态、高质量、新体系。


作者是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转型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能源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