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分散式风电企业正文

一“锤”定江山:龙源振华的破局与变局

2019-11-12 11:19来源:角马能源作者:罗玲艳关键词:龙源振华海上风电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海上风电大爆发,这个曾经被外界忽视的细分领域,正在新玩家的不断涌入中蓬勃发展。

640.webp (4).jpg

“嘭!嘭!”巨大的锤击声打破江苏如东海域的宁静。

10月19日,晨光熹微中,中国首台国产化2500KJ大型液压打桩锤以80%的能量(2000KJ),6毫米贯入速度,24-30击每分钟的频率完成了一台风机的打桩沉桩施工。

这是中国首台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2500KJ液压打桩锤。它的横空出世,一举打破荷兰IHC和德国MENCK两大装备巨鳄的技术垄断。

龙源振华前总工程师王徽华用视频记录下这一重大时刻。他发布朋友圈称:“这为大型液压打桩锤的真正国产化、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年前,龙源振华成立。当年,中国第一大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和老牌装备制造企业振华重工达成合作,共同组建公司,主攻海上风电设施基础施工。

同年,中国第一座海上风电场34台机组在上海东海大桥全部并网发电。除三航风范号之外,所有的船机和打桩锤等设备均依靠进口。发轫之始,中国海上风电几乎被国外扼住咽喉,成本高企。

在外企夹击的压力下,龙源振华推出中国首款专业海装船“龙源振华壹号”,一举将海上风电造价降低25%。

这股国产化浪潮更是将中国海上风电推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截止2019年6月,中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达到1.93亿千瓦。

相较聚光灯下的龙源电力、三峡、中广核等开发商,及上海电气、金风、明阳等风机商,龙源振华等工程公司长期隐居幕后。但在海平面以下,它们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

如今,随着海上风电大爆发,这个曾经被外界忽视的细分领域,正在新玩家的不断涌入中蓬勃发展。

破局

在王徽华所拍摄的视频中,打桩锤平均两秒一次的巨大撞击声夹杂在嘈杂的机器轰鸣声中。

640.webp (5).jpg

2500KJ大型液压打桩锤

但仅仅一年前,这个足以划破拂晓的打桩声还属外资独有。

在龙源振华的这台打桩锤问世之前,这个细分市场长期被荷兰IHC和德国MENCK牢牢把控。中国海上风电现役的20多台打桩锤多从这两家公司进口。

在打桩锤之前,一系列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将中国海上风电推向高潮。大规模海上风电项目开工,直接刺激了打桩锤和海装船等海工装备的需求。

“供不应求的时候,国外的打桩锤制造企业开始坐地起价,平时五六千多万一台被抬价到八千多万。”龙源振华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小星回忆称。

他告诉「角马能源」,进口装备价格高昂且周期长。“技术上我们不能总是依赖进口,平价时代后降成本需求也推动我们开始研发自己的打桩锤。”

2017年,龙源振华联合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旗下北京机电研究所一同研发大型液压打桩锤。一年后,2500KJ大型液压打桩锤成功下线,投入试验期。

“大型液压打桩锤制造难点在于锤心材料和增铁材料。因为海上风电打桩都铁对铁的,这要求锤心材料足够硬,而且有一定的韧劲。这两块铁的成本几乎占到整个打桩锤的一半。”冯小星介绍。

在试验过程中,这一大国重器还曾因其液压系统问题被返厂整修。幸运的是,中国首款国产化2500KJ大型液压打桩锤顺利通过试验,在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相对于国外进口而言,国产化的大型液压打桩锤能降低40%左右的成本。”王徽华告诉「角马能源」。

事实上,打桩锤技术上的突破,仅是龙源振华近十年国产化之路的一个缩影。

十年前,龙源电力决定在江苏如东建设3万千瓦海上风电,打造“海上风电三峡”。同年,如东首座海上(潮间带)试验风电场开工建设。

但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风电项目经济效益持续走低,导致中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长期面临瓶颈。

彼时,国内海上风电施工队伍仅有中交三航局。

为实现国产化突围,2010年5月,龙源电力牵手老牌装备企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龙源振华。短短一年后,“龙源振华壹号”海装船成功下线,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此后,该公司还陆续建造“龙源振华贰号”和“龙源振华叁号”2000T自生式平台。

龙源振华副总经理谢闽介绍,该公司自主创新研发“龙源振华壹号”、“龙源振华贰号” 、“龙源振华叁号”可基本满足中国目前海上风电发展求。

在建造海装船的同时,龙源振华还在国内首创海上风电场无过渡段单桩施工技术。这为国内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海上风电在技术突破中很快迎来转机。2014年,最核心的电价政策落地。当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3196兆瓦,同比增长44.2%。

这家兼具装备和风电基因的公司伴随中国海上风电一起发展壮大。

目前,龙源振华以超过250万千瓦的累积施工量牢牢占据20%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梯队。

不过,站在中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新起点,龙源振华如今正面临着新的竞争格局。

变局

“近年来,龙源振华营收虽然在增加,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少。”龙源振华内部人士向「角马能源」介绍。

新的竞争格局源于中国海上风电在地域上的不断扩张。

2016年,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江苏、广东、福建、浙江列为海上风电建设的四个重点省份。

彼时,龙源电力所占据的江苏一省独大。截至当年年底,中国建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480MW,其中江苏高达1120MW,占比超过75%。

但此后其余三省奋起直追。去年广东省海上风电核准量超过18.7GW,甚至高于江苏核准量的两倍。

庞大的核准量吸引着各路资本的蠢蠢欲动。中海油、海洋水建以及线缆巨头中天科技等相继加入施工队伍。

中交三航局和龙源振华割据称王的时代在群雄围猎下结束。

龙源振华的另一重困局在于龙源电力。此前由龙源电力一家独大的江苏,而今成为华能、中广核等开发商竞相追逐的热土。

相比之下,龙源电力在海上风电领域攻势放缓,其在其他省份似乎迟迟未能打开局面。

龙源电力的缺位,结束了龙源振华长期坐等接单的日子,后者不得不开始投身于激烈的竞争之中。

不过,即便竞争格局生变,这家深耕行业近十年的专业公司依然承载着海工设备国产化和优化施工技术的使命。

国产海装船在效率方面曾远远落后于国外。谢闽直言:“欧洲一条支腿船一个月可以达到10台风机以上的吊装量,国内平均只能做到4台左右的吊装量。”

这正是龙源振华试图努力缩小差距的方向。

今年6月,龙源江苏大丰H7海上风电场最后一台风机成功并网。这个拥有80台风机、装机容量为200MW的项目交付建设周期用时不超过11个月。

龙源振华和海洋水建一同刷新了中国海上风电场建设纪录。

但提升吊装效率需要提升船机能力。这背后需要巨大的研发经费投入做支撑。

此外,故障率和稳定性也考验着龙源振华的研发能力。“如果打桩锤中途坏了,停工维修带来成本难以想象。”冯小星说。

他进一步解释,施工成本占总成本的35%左右,而中国海域施工窗口期仅有100多天,一旦错过,损失难以估量。

对于这家以研发为重的企业而言,利润是支撑起整个良性循环的真正动力。但在平价上网的行业大变局下,整个风电产业链利润降低已成为大势所趋。

在政策与市场两只手的不断变化中,龙源振华依旧在努力游走。

如今,该公司已拥有自升式平台5艘,大型液压打桩锤8台,大型嵌岩钻机5台,万吨级运输船3艘,大型全回转浮吊3艘。

640.webp (6).jpg

供图/龙源振华

然而,这个庞大的海上帝国正驶入一片红海。产能过剩也开始困扰着海上风电产业的各路玩家。

目前,中国海上风电开工规模达到7800万千瓦,国内的船机设备能力已完全足够满足市场需求。但相关数据显示,仍有7艘施工船正在建设中。

这样的扩张速度令业界担忧。加之海上风电政策前景不明,抢装潮后,过剩的海工装备可能面临被闲置的风险。

作为目前国内拥有海上风电场建设施工专用船舶和装备最多的公司,龙源振华曾在中国海上风电国产化浪潮中写下属于自己的注脚。

但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变局,这家老牌巨头未来将何去何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龙源振华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