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0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和能源消费增速均由负转正,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0.9%。电力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电力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为社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并坚决落实好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前三季度电力消费增速由负转正,三季度实现中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消费需求已恢复常态。
一、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5.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一、二、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6.5%、3.9%、5.8%,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是用电量增速回升的最主要原因。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变化趋势,反映出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以及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取得进展。
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6%,畜牧业和渔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4.0%、11.9%和11.6%,近年来国家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和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等举措,第一产业用电潜力得到释放。前三季度,畜牧业、渔业、农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8%、11.2%和5.4%。
二是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5%,三季度增速继续回升。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3.6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8.8%、3.3%、5.8%,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拉动三季度增速继续回升。前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增长0.7%,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其他制造业行业、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7%、1.3%、1.1%、-4.3%。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上升至10.8%,是当前工业生产中的一大亮点。
三是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继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897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随着复商复市的持续推进,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已逐渐好转,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8.3%、0.5%、5.9%。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6.5%。
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6.0%,三季度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4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3.5%、10.6%、5.0%,受7月华东、华北部分省份以及9月华东、南方部分省份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影响,三季度增速有所回落。
五是西部地区用电增速领先,全国有22个省份用电量为正增长。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0.4%、-0.4%、4.2%、0.6%。全国共有22个省份用电量为正增长,其中,云南、甘肃、内蒙古、四川、广西、西藏6个省份增速超过5%。
(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
截至9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9亿千瓦,同比增长5.9%。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为5.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
一是电力投资同比增长20.0%,非化石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纳入行业投资统计体系的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5980亿元,同比增长20.0%。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082亿元,同比增长51.6%,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投资分别增长138.4%、113.9%、21.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899亿元,同比小幅下降。
二是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224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224万千瓦,同比增加769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288万千瓦。截至9月底,全国全口径水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火电12.3亿千瓦、核电4989万千瓦、并网风电2.2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2.2亿千瓦。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8.9亿千瓦,占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2.6%,比上年底提高0.6个百分点。
三是发电量同比增长0.9%,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0.9%。其中,水电发电量为90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汛期重点流域来水偏丰,7、8、9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1%、8.9%、22.8%;火电发电量为3.83万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核电发电量为27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全口径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3330和200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7.1%。
四是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98小时,核电、风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前三季度,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758小时,同比降低9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2894小时,同比降低9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3047小时,同比降低127小时,其中煤电3119小时,同比降低140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5521小时,同比提高69小时;并网风电设备利用小时为1549小时,同比提高30小时;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1009小时,同比降低1小时。
五是跨区送电量同比增长13.2%。前三季度,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45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其中,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6.8%、11.7%、17.0%。全国跨省送电量11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5.2%、5.9%、9.9%。
六是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16.2%,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同比提高。前三季度,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25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76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32.6%,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七是9月底市场电煤价格进入“红色区间”。根据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显示,前三季度各期5500大卡现货成交价波动范围为464-608元/吨,9月底市场电煤价格已超过600元/吨,进入“红色区间”。
(三)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逐步复苏,电力供应能力稳步跟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受华东、华北等部分地区7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影响,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低速增长,迎峰度夏期间仅四川、湖南等少数电网采取有序用电措施。
二、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一)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
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陆续出台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三季度经济延续稳定复苏态势,消费信心逐步提升。从后续形势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四季度国内外经济形势、气象、电能替代等对全社会用电量的影响,预计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3%。
(二)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
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9300万千瓦左右。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1.4亿千瓦,同比增长6.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3.7%,比2019年底提高1.7个百分点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比重提高至22.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左右,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三)全国电力供需保持总体平衡
四季度,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分区域看,预计华北、华东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但东北地区电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供电供暖保供压力较大。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电力供需偏紧,主要是湖南、江西、广西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可能需要采取有序用电措施。
三、有关建议
四季度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期,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过渡期,更是电力行业迎峰度冬的关键期。电力行业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及电力消费形势,把握天气、燃料变化趋势,综合施策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人民生活用电需求,为继续推进“六稳”“六保”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做好电力保障,并分阶段地有序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远期目标。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电煤供需协调,切实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热力供应
四季度电力消费将延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相关部门预测,今冬将形成“拉尼娜”现象,很可能出现大范围极端低温天气,拉动供电供暖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国外第二波疫情爆发对我国部分行业外贸需求增加,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制造业生产上升走势,加大用电需求,因此电力行业需提前做好迎峰度冬电力供应保障工作,建议:
一是切实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东北地区采暖季用煤保障工作要求,化解东北时段性电煤供应紧张问题。加快推动产能释放,依法依规增加有效供给;抓好中长期合同的签约履约,督促蒙东等地区应急保障煤矿履行好中长期合同,切实让中长期合同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区外调入保障,适度增加进口煤配额指标,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引导市场电煤价格回归“绿色区间”。二是做好用电高峰时的有序用电预案。部分燃料供应将可能偏紧的地区,根据用电需求较快增长以及可能出现的极端低温天气情况,提前做好有序用电预案,确保电网平稳运行和电力安全供应。三是提高可再生能源预测准确度。由于系统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介入,以及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增多,导致电网抗干扰性降低,应提高可再生能源预测准确度,在推动新能源消纳的同时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四是根据《关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财建〔2020〕426号)中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结算规则,加快发放拖欠的新能源补贴,减缓新能源发电企业运营压力;针对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部分火电企业存在资金接续困难的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亏损治理、处僵治困等专项工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切实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二)不断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推进电力中长期合约签订及现货市场建设
当前,我国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地区已经开展长周期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运行期间市场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市场规则不完善、调度模式转变、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平衡资金额较大及价格信号误导等深层次问题。为加快建立完善完备的中长期及现货市场,建议:
一是统筹解决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的衔接。充分考虑市场主体与电网运行情况,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中长期电力交易曲线进行分解,推动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同时,尽快出台相关措施,指导各地区做好2021年电力中长期合约签订工作,更好发挥中长期交易“压舱石”作用,形成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价格良性互动。二是加快健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用户历史分时电量数据公开,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帮助市场主体进行合理报价。三是妥善处理新能源进入市场的方式,完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机制建设,保障好可再生能源的全额消纳。四是尽快研究和建立容量成本补偿等辅助服务机制,允许火电机组有回收固定成本的合法渠道,促进火电企业有序转型。
(三)加强电力规划引领,进一步加快推动清洁低碳电力结构转型
要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十四五”是制定分阶段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的关键期。电力行业作为碳减排的主要领域,加快调整和推动电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目标更为明晰,同时要推动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体系的构建。建议:
一是综合考虑各类资源条件、发电经济性、系统调节能力、电网接入消纳能力,合理确定全国和各省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消纳责任权重,推动“十四五”规划期内非化石能源快速有序发展。二是加快建设适合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多样化新型电力设备接入的多元高弹性智能电网,研究大容量储能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并针对电化学等储能装置出台容量电价,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裕度。三是加强体制、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协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成本补偿机制,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定位向辅助性和调节性电源转换。四是源网荷储的互动将加速推动配网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载体、及电网各环节互动的桥梁,建议重视配网设计规划,加大电网投资向配网倾斜的力度,同时,进一步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链条,持续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
注释:
四大高载能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个行业。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9个行业。
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个行业。
其他制造行业为制造业用电分类的31个行业中,除四大高载能行业、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6个行业。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0.7%。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9%。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4%,影响工业生产者出
这个超级周末,“苏超”第六轮迎来最“热”赛事。天气“炎热”,温度直逼40℃,频繁刷新历史记录。人气“火热”,南京队主场0:0战平苏州队,观赛人数60396人,创下“苏超”单场观众人数新高。战况一度焦灼,呈现“白热化”态势……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场江苏最“热”赛事背后的风采。38℃!10142.4千瓦
为提升电力市场交易透明度,帮助企业更精准管理用电成本,国网山西电力有限公司于6月23日在“e-交易”APP上线智能决策工具——“零售客户月度账单展示分析”功能。零售客户指的是从售电公司批量购买电量的工商业企业。这些企业与售电公司签订用电合同,电价、电量等条款通过市场协商确定。清晰了解自身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叠加经济增长双重拉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创历史
6月26日,国网甘肃张掖供电公司建设的“以电折水”水资源智慧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为水务部门加强水资源监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统筹管理提供电力数据支撑。张掖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网张掖供电公司充分发挥电力大数
江苏能源监管办严格执行《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加强电力业务许可管理,进一步规范许可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缩短审批时间,为申请许可企业提供便利。2025年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如下:一、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6月份,全省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共计31件。其中,新申请13件、登记事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5亿元,同比下降7.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170.7亿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56.8亿元,增长0.3%;私
一、原煤生产情况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182.03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一般烟煤3968.25万吨,下降2.9%;炼焦烟煤185.58万吨,下降3.1%;无烟煤28.21万吨,下降15.7%。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销售量2082.22万吨,同比增长6.1%。截至5月末,全区原煤生产库存533.99万吨,库存周转
2025年5月,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172.5,比2020年基期(以2020年基期为100)增长了72.5%,同比增长15.9%;其中,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263.9,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163.9%,同比增长28.2%。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非化石能源及其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5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6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8亿千瓦,同比增长56.9%;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3.1%。1-5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249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32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省份2025年5月各类型电源规上发电量增速情况,包括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注:数据来自统计局披露的规上发电量,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港澳台数据暂未披露。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650号文试图在电网的“主干道”供电之外,给与市场主体一个新的绿电采购选项:以用户为中心,开辟一条点对点的“专属通道”,允许新能源电站通过专用线路,直接供给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7日,黑龙江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7月份第1周黑龙江电网发电偏差情况及未来一周影响发电相关情况。根据新能源、水电、火电发电能力及电力平衡预测,2025年7月4日-7月11日(周五至下周五),省内电力供需总体平衡。7月4日-5日、7月7日、7月9日,部分时段阶段性存在电力紧张情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6号提案办理答复意见的函。答复文件明确,现阶段由于国家政策规定、中央巡视、审计和监管要求,加之电力供需形势逆转、市场公平性风险加大等因素影响,全水电战略长协交易已不可持续。鉴于国家能源监管
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的研究报告。根据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3万亿kW·h,比上年增长5%。全年新投产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3.2%,规模再创历
日前,湖南发改委解读《关于优化我省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主要优化内容为:一是优化峰谷时段。午间11:00-12:00由高峰调整为平段,12:00-14:00由高峰调整为低谷,预计可释放电力需求300万千瓦;低谷和平段时间连续执行,16:00-24:00为高峰(尖峰)时段,0:00-16:00连续16个小时为低谷时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自2025年7月1日起,一批电力市场新政正式开始实施!其中国家层面政策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地方/区域层面政策有:《深化蒙西电网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叠加经济增长双重拉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创历史
“预计2025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突破5亿千瓦。到2025年底,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随着全国气温攀升,各地陆续进入迎峰度夏保障供电的关键时期。国家能源集团扎实做好能源保供各项工作,确保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6月份,国家能源集团发电量1025.8亿千瓦时,突破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有力发挥了能源供应压舱石作用。迎峰度夏以来,国家能源集团细化分解各子分公司指
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以“绿色电力直供+市场交易+绿证认证”为核心的新型能源消费机制。这一政策不仅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支点,也将深度重塑能源流通路径与用能模式。绿电直连的理论内涵与管理模
热浪来袭,电力迎峰度夏大幕开启。截至目前,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2.4亿千瓦,同比增长6.1%,比历史最高负荷仅差1000万千瓦。据南方电网预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将达到2.7亿千瓦。6月30日,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22个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建设线路总长度达1.1万千米,输电
7月2日-7月4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人才评价与教育培训中心、中小企业分会主办为期3天的“2025年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第一期高级研修班”在河北北戴河举办。本期研修班以“科技创新引领能源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汇聚国内电力行业精英智库资源,旨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能力。中电联人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4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分别较上期上涨2元/吨、5元/吨。曹妃甸指数小幅上涨后企稳。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窄幅震荡。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4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除航运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外
7月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本部会见了来访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民一行。杨昆对王绍民一行到访中电联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中电联基本情况,以及在电力规划、电力科技、可靠性、标准化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对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长期以来对中电联各
7月3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本部会见了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司为国一行。双方围绕“十五五”电力发展规划、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方面深入交换了意见。杨昆对司为国一行到访中电联表
6月26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推进会,深入学习《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部署安排下阶段工作。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武出席会议并讲话。王绍武肯定了公司在实现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第一个五年
7月1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共同举办2025年浙江电力市场服务春风行动(杭州站),针对全市场主体多渠道联合开展电力政策培训会,累计培训市场主体超5500余人。随着浙江电力市场“春风行动”最后一站——杭州站的结束,标志着为期3个月、覆盖11家地市的首轮走访圆满收官。截至目前,“
2025年上半年,南京电厂以“11234”工作思路为指引,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大唐“卓越文化”,牢记“原点”使命担当,以实干实绩奋力跑赢“上半场”。成绩的取得是坚韧不拔的南电人以敢为人先的豪情,锚定目标、笃行实干的生动实践。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突破今年以来,南京电厂锚定二期燃机项目高质量开工“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的正式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步入了全新的规范发展阶段。目前,江苏、宁夏、重庆、辽宁、海南等多地已相继发布地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能源局也于4月11日配套发布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问答,进一步明确了政策细
在如今的电力系统中,随着资源分散化、碎片化程度加深,常规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调度控制、市场交易行为,很难直接作用于这些资源,于是,以资源整合、协调互动为特征的虚拟电厂便应时而生。(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本刊记者刘光林)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进,虚拟电厂的发展
1-5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449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8%,同比提高1.36百分点,占售电量比重为75.9%,同比提高1.74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841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月份,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
储能大电芯从起步到现如今百花齐放,也不过短短三年。但是企业对储能电芯的技术储备,和业界对于储能寿命的钻研,远远不止几年。随着储能行业向“价值驱动”转变,电芯技术要求已从单纯的低成本,扩展至高能量密度(优化空间)、长循环寿命(摊薄成本)及高可靠安全性(保障稳定)等多元维度。聚焦新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