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鹏:海洋融合发展深度之路探讨

2020-12-05 17:48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工程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洋能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单一能种利用开发成本比较高,与常规能源相比经济性比较差,不利于商业推广。如果海上风电能够结合综合开发利用,将会是一个可以研究的方向。”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鹏

2020年12月4日至6日,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鹏作题为《海洋融合发展深度之路探讨》的主题演讲。

直播专题: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陈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中南院在海上风电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认识的总结,谈不上是观点,谈不上研究,是跟大家做汇报的交流。

四个部分:第一是海洋经济的现状,第二是融合发展研究,第三是保障措施,第四是主要的结论。

海洋经济现状。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万亿,比2018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是9个百分点,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是17%,可见海洋经济空间巨大,我国海洋经济保持稳步增长,但全年产值并不高,3.57亿,比2018年增长7.5个百分点。主要支柱产业,滨海的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等。最主要的滨海旅游超过了50%。

从融合发展意义来看:

一是我们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的国家战略;

二是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海上风电的建设与其它海洋开发活动融合开发,加强集节约用海,实现立体开发,是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线;

三是海上风电提质增效的需要,海上风电的平价开发,深远海的发展趋势,需要采取多种保障措施,融合发展是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融合的模式,海上风电与其它海洋产业关系我们做了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之路主要集中在海洋渔业(海洋牧场),和油气业,其他的海洋能、旅游业和军民融合这些方向。

接下来世海洋牧场,我国农业部有一个建设规划,2017年到2025年,到2025年的时候在全国要创建区域代表性强,生态功能突出,具有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要建成200个,推动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全国累计投放人工鱼礁超过5000万立方米,形成近海的“一带三区”,“一带”就是沿海一带,“三区”是环渤海、东海和南海。山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苏省等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建设规划等政策。

海洋牧场通常有两种类型:第一是传统型的海洋牧场,包括游钓型、投礁型、底播型、田园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近几年也兴起了装备型的海洋牧场,包括海洋养殖的休闲平台,也是海上平台,深水的智能大型网箱,包括养殖工船等等。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可以从综合布局、设施共用、共同运维等方面考虑融合开发,并结合不同的海域建设条件、养殖品种、风机形式等等采用不同的融合方式进行开发。

第一适用于离岸20公里以内的海域,在风电场内布置人工鱼礁,底播贝类和海珍品开展近海的休闲垂钓,与海上风电融合性比较好,有些项目上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尝试。田园型就是对水深也有一定的要求,水深20米以内的海域,主要采用阀式的养殖,对风电场的运维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网箱养殖适用于30米以上的水深,在风机间穿插布置大型养殖网箱,可以考虑风电直供电的模式,海上升压站平台,也可以兼顾作为养护人员休息的场所,生活的场所,共用的监控系统使用范围比较广,也可以用于远海风电基地,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海洋平台适用范围比较广,可以结合海上风机平台设计安装,实现共同运维,具有观光旅游的效益。

未来海上风电远海开发,海洋牧场结合智能网箱模式,将对风电场效益有一定的增加。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测算,假设数据,包括“十四五”期间2000万,都是假设的数据,可以带动海洋渔业产值增长约500亿元。

第二是海洋能的综合开发。2016年我国海洋局发布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海洋能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核心技术装备实现稳定发电。中南院也承担了山东省的海洋能发展规划的研究,也完成了我们国家省级海洋能发展规划,常规的海洋能主要有这么几种: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岩差能等等。

作为潮汐能,这个技术在海洋能里相对成熟,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但一般位于近海海域,开发利用受到岸线资源、水域面积以及生态环境的限制,与风电开发的海域相溶上会有一些问题,桩基可以达到万千瓦级别。波浪能和潮流能技术目前还处于研发测试阶段,部分装置已经进入了并网海试,但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还没有形成,桩基一般单机300到1000千瓦之间,波浪能单机一般在200千瓦之间。温差能的技术成熟度相对比较低,目前还处于实验测试阶段,单机一般在100千瓦以下。

总体来讲,海洋能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单一能种利用开发成本比较高,与常规能源相比经济性比较差,不利于商业推广。如果海上风电能够结合综合开发利用,将会是一个可以研究的方向。结合风能和海洋能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海上风能带动波浪能、潮流能的开发,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风带海,优势互补、综合利用的目的,按照“十四五”2000万假定的数据,可以至少带动2万千瓦低成本的海洋能示范建设。

第三是海洋旅游融合发展。海洋旅游有它的特点,海洋旅游业在世界海洋经济里都是最大的产业,我们国家海洋滨海旅游业超过了50%,是50.6%,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海洋经济支柱产业,目前主要以近海为主,包括海洋旅游产业园、主题公园、滨海旅游度假区等模式。一是多元化,旅游功能多元化、产品多元化;二是生态化,环境设施和服务被视为海洋旅游产品整体框架一部分,旅游产品生态含量越来越高;三是创新化,海洋旅游要寻求持续稳定发展,也必须进行创新与调整,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海上风电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包括邮轮邮亭、海上休闲垂钓、深海养殖观光平台、深海潜水提供后勤保障等方式进行融合发展。

第四是海洋油气综合开发。我们国家海洋石油的探明程度12%,天然气探明程度11%,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从全球来看,油气40%来自于海洋,我们国家海洋油气的产量只占到26%左右。我们国家海洋的油气储量分布也有不均衡的特点,同时开发程度也存在重北轻南的现象,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地区,在南海这么大的海域面积中,油气开发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

早期海上风电开发借鉴了海上油气开发。我们国家的海洋工程,特别是海洋风电,包括施工、安装、运维等等,包括开始的一些规程规范和经验,都是借鉴于海上油气开发,所以也具备了与海上油气开发技术的基础。国内外大型油气企业向海上风电转型,包括海上风电的基础和平台的设计建造、风机安装等等,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油气开发企业,也在谋划海上风电开发。

军民融合这一块主要是结合海岛的建设,军民共融。利用海上风电开发,打造科研、整机、零部件全产业链带动沿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第二是分布式供电,第三是海上的能源岛,打造风能、氢能、海上光伏、海水淡化、储能等等,多种能源和资源集结的海上能源岛的重大示范工程,为沿海城市同时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无污染的电、氢和淡水资源,同时利用储能和海上风电实现多能互补。

保障措施方面,简单说几点:

第一是政策引导,加强宣传,前面很多领导专家都讲了,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现在还是比较难的,政府要加强引导的话,应该对我们海上产业的发展会是巨大的促进作用,海上风电的融合发展更需要各个行业的通力合作,破除行业壁垒,促进跨界融合,正确认识融合发展的优势,就需要各级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加以引导。

第二是机制创新,产业互出。产业融合发展涉及到各个产业,多个产业,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明确的分工合作方式,创新开发机制,实现产业互出,集体获益。

第三是示范开发,适当的启动。不同的融合开发模式成熟度也不相同,要根据客观实际先期试点示范,最终推进规范化、多样化的融合发展。第四是科技创新,技术引领,针对不同的融合、耦合互补方式,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打造更好的、更高效的创新融合模式,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的综合产业开发。

几点小结论:

第一,我们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对我们海洋资源的利用提出了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海洋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

第二,海上风电平价化、远海化发展趋势,要求海上风电探索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的各种模式;

第三,海上风电与主要海洋产业均由不同的融合空间,争取通过融合提高近千亿海洋经济的增加值,推动其它海洋产业共同进步,开拓新型海洋经济、海洋产业;

第四,海上风电与其它海洋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逐步推进、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各个行业共同探索。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工程查看更多>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