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用电紧 产电忙 电力会“不值钱”吗

2003-08-13 00:00关键词: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业用电比重一直上升,高耗能行业单位电能创造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02年与1999年相比,每千瓦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0.53元 


    据各个部门公开的数据,全国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5%,是带动全社会用电快速增长的绝对主力,工业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为74.2%。工业用电总体呈现继续上升的势头,其中的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势不减,仍是“火车头”。 


    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势不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电力处处长郝卫平曾公开表示,电力需求增长重在工业用电。由于目前我国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很高,所以工业用电增长速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全社会用电增长速度的高低,在未来20年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仍将是我国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电网公司刚刚完成的分析报告认为,工业用电高速增长是与工业增加值和投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的。我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363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是1994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速。工业高速增长特别是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将带动下半年工业用电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受市场需求及价格等因素影响,近两年高耗能行业发展较快,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势不减。上半年,在部分省市继续实行优惠电价政策的刺激下,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而铁合金等企业用电又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而且回升势头强劲。 


    山西、河北、内蒙、河南、湖北、云南、贵州、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的全社会用电需求也不断加大。其中占工业比重较大的化工、冶金和建材几个主要行业用电平均增长18.52%。 


    在今年上半年,各地区用电增长仍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和以高耗能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在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建材、金属制品等耗电较大的行业带动下,山西、内蒙、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全社会用电需求也不断加大,电力需求增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反映了东部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和中西部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的生产力发展布局。 


    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用电在持续了多年低速增长后,在对大工业用户主要是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的刺激下,用电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分别达到12.5%和14.4%。 


    国家电网公司的分析认为,上半年主要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长18.52%,新增电量中占了34.63%。目前全国电解铝的在建生产能力高达300-350万吨(今年仍有260万吨的新增生产能力),随着新增能力的陆续投产,对电力的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高耗能用电增速同时直接取决于其优惠电价调整是否能尽早落实到位,若在三季度全面落实到位,则导致高耗能行业用电低速增长,否则下半年高耗能行业用电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工业用电比重上升 


    造成电力供应紧张” 


    来自某电力集团的王改现对这种现象一直非常关注。他认为,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缺电紧张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用电)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用电“过多”,比重不降反升,直接导致单位电能产值和电力生产对国民经济“支撑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大部分地区缺电。 


    目前的数据是:2003年以来,第二产业用电量继续攀升,工业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为74.2%。 


    王改现认为,1998年以来,第二产业用电一般占全社会用电的72.4%-72.8%之间。而到了2002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了73%。 


    在第二产业用电结构中,高耗能产业用电比重增加较快。2002年全国用电增幅11.5%,工业用电占73%,同比增长12.6%,新增工业用电的80%以上是高耗能产业用电。这意味着在2002年全国净增发电量1702亿千瓦时中,近1200亿千瓦时电用于工业。如果新增工业用电中按80%用于高耗能产业,那么2002年新增用于高耗能产业电超过了960亿千瓦时。工业用电尤其是高耗能工业用电直接导致了全社会用电大幅度增加,在不少地区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状况。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用电比重增加,不但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单位电能创造国民生产总值大也大下降。 


    王改现分析认为,第二产业用电比重越大,单位电能产值就越低;第二产业用电比重越小,单位电能产值就越高。如1999-2002年全国单位电能(按发电量计算)产值分别是6.78元、6.63元、6.53元和6.25元。2002年与1999年相比,每千瓦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0.53元。换句话说,2002年与1999年相比,就创造国内生产总值本身而言,电“不值钱”了。 


    他认为,这种变化反映在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发电量增幅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之比)上就是单位电能产值越高,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通过分析1998年以来的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的变化,王改现认为,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大与电力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成反比。比如在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0%,却需要11.7%的发电量。每增长1%的发电量只能使国民生产总值增达到0.68%,而在1999年,当年6.5%的发电量确保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0%。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