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跨越历史的艰难抉择--煤电联营系列报道

2003-10-14 09:15关键词:煤电联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壁垒逐渐消融,煤炭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思路日渐清晰。以煤电联营为例,煤炭、电力这两个昔日的“顶牛”行业也有望通过产业联动的格局解决争端,实现双赢。为此,本报将刊发系列文章,来分析探讨这个问题,希望对广大煤炭企业有所启迪。

  
  近期,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正在积极筹备,联合开发淮南煤电基地,力争在2020年之前建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的“火电三峡”。若此项举措成功施行,将缓解淮南供电紧张的局面,带动企业乃至整个安徽经济的发展。到时,煤电携手、互惠双赢产业格局的实现将不再是梦想。

  如何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直是煤炭行业专家、学者力求解决的难题。就产业自身而言,煤炭属于一次能源里的资源型产品,本身并不需要过多加工。煤炭企业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把煤炭从地下运到地面上来,经过初步洗选,降低灰分硫分,从而直接提供利用的过程。实践证明,受开采条件、安全等诸多问题的限制,煤炭产业仅靠自身发展劳动密集型格局,并不会带来更多效益。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煤炭产业的生存、发展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专业化公司,煤矿和煤矿不断兼并组合成大企业集团,向用户提供产品并大量出口,这种类型适用于开采条件好、铁路运距短、用船舶运输出口,或距离国内用户较近的煤炭企业,比较典型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印尼及南非;第二种是和下游产业结合,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如煤电、煤化工、煤冶金联营。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实现资源共享,减少税收环节,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终端产品的附加值占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均采用这种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不均,如何降低运输成本往往成为企业致胜的一环。以一吨优质动力煤卖出价160 元计算,从山西到江南,若采用铁路运输,有时运费甚至比煤价还高。在没有区位优势、市场距离又比较远的情况下,同其他下游产品结合往往是煤炭企业最明智的选择。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的主要市场是电力市场,这在冶金用煤逐渐饱和,化工、建材所需煤炭缓慢增长的局面下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电煤供应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局部地区供电紧张的局势愈演愈烈。根据统计,我国人均用电量距发展中国家人均用电量仍有较大差距。如果将我国的人均用电量提高到发展中国家人均用电量的中上等水平,那么电煤的需求量还要在目前7亿吨的基础上再增长1倍,加上其他行业和部门所使用的煤炭,到2020年,我国煤炭总需求量应在 22亿吨至23亿吨。当然,这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

  受环保条件的限制,电力产业也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火电在全部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今后要降到60%以下,其他40%由天然气、核电及水电构成,总计3.2亿千瓦。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共需要火电装机容量9亿千瓦,除了天然气、核电及水电的装机容量,还有5亿千瓦至6亿千瓦的缺口,以目前3亿千瓦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半尚须填补。另一方面,目前衰老的国有煤矿到2020年至少减少产量2亿吨,乡镇煤矿大约减少1亿吨,经济发展需要增加5亿吨,里外一算,煤炭总需求的缺口要在8亿吨左右。业内专家指出,这只是依据经济平稳发展而界定的数据,若国民经济持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能源需求将更加吃紧。

  8亿吨煤炭不是小数目,对国家来说,这些煤炭如何布局,应该吸取教训,科学规划。从资源分布来看,陕西、宁夏以东煤田,包括西南的贵州都应列入规划,大举开发;而在开发方式上,实施煤电联营,采用优势互补延伸产业链无疑是当前最现实、明智的选择。(苏日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联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