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专家眼中的电力“十一五”

2004-02-05 00:00关键词: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五”过半,“十一五”愈来愈近,针对电力工业“十一五”计划编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我们邀请国家开发银行几位长期从事电力计划、规划、信贷工作的专家作客本栏目,进行研究探讨。

  今明两年发电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记者:“十五”以来,因体制改革和缺电,电力工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现在,“十五”已过半,请对“盘面”进行一下盘点。

  吴敬儒: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及电力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煤炭等单位产值耗电多的基础产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拉动下,电力弹性系数连续四年大于1。用电量的增长高于GDP的增长,造成全国21个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电。2002、2003年发电量增长大于装机容量增长约12%,全国缺少发电装机容量约3500万~4000万千瓦。2003年全国发电量为1908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845亿千瓦,均超过了“十五”计划指标(发电量170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

  记者:请您对“十五”后两年电力发展的走势进行一下分析和预测。

  吴敬儒:我预测今明两年发电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因钢铁、有色、建材等基础产业受市场及原材料等因素限制,用电增长速度将有所减慢,预计2004年增长10%左右,达到20900亿千瓦时;2005年增长8%左右,达到22500亿千瓦时。根据目前发电项目建设安排,发电装机容量也有较大增长,2005年将达到4.7亿千瓦左右。

  装机容量不能打得太紧,要适当留有余地

  记者:请预测一下,“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发电量、装机容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吴敬儒:“十一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电力弹性系数将逐步降到1以下,可能降到0.8~0.9左右水平,按GDP年平均增长7.5%左右测算,发电量将年均增长6%左右,达到30000亿千瓦时;相应需要发电装机容量6.6亿千瓦,年均增长7%。

  我认为,“十一五”预测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增长速度均低于“十五”预计值,“十一五”发电量预测增长7500亿千瓦时,也较“十五”预计增长8815亿千瓦时低。指标是不高的,实践中有可能超过,因此发电装机容量不能打得太紧,要适当留有余地。“十一五”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9000万千瓦,年均增长3800万千瓦,与“十五”后两年投产水平大体相当,“十一五”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大于“十五”预计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068万千瓦)约3932万千瓦也是需要的。一般在保证电网正常安全供电情况下,新增75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相应需新增发电装机16500万~17000万千瓦,另外需要2000万~2500万千瓦用于补偿“十五”发电装机容量缺额。

  孙宝东:根据“十一五”期间的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我预测,“十一五”期间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其中水电4200万千瓦,占22.1%;燃煤火电12400万千瓦,占65.3%;天然气发电2000万千瓦,占10.6%;核电200万千瓦,占1%;新能源发电200万千瓦,占1%。新增发电量750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300亿千瓦时,占17.3%;燃煤火电5270亿千瓦时,占70.3%;天然气发电800亿千瓦时,占10.7%;核电70亿千瓦时,占0.9%;新能源发电60亿千瓦时,占0.8%。

  建议国家加强对煤电运规划的综合平衡工作

  记者:“煤、电、运”的问题去年以来被逐渐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个问题会长期存在下去吗?

  杨永江:这个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内存续下去,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建议国家加强对煤电运规划的综合平衡工作。

  2010年全国火电发电量将达到23140亿千瓦时。整个“十一五”期间将新增燃煤火电12400万千瓦,发电量5270亿千瓦时。发电供热用煤约需12.4亿吨,相当于全国2000年煤炭产量,其中“十一五”新增用煤2.7亿吨,这个数量是巨大的。

  “十一五”全国规划建设煤矿规模4.4亿吨/年,其中十大基地矿井73处,建设规模3.71亿吨(“十五”后两年开工32处1.52亿吨,“十一五”开工41处2.19亿吨)。规划2010年全国产煤20.7亿吨,其中“十一五”增产3.1亿吨。产量应该可以满足国内需求。

  经过技术改造,大秦、朔黄、石太等铁路西煤东运能力也将有很大提高。秦皇岛、黄骅、天津、日照等港口外运煤能力也将有较大增加,以满足“十一五”用煤增长的需要。此外在东部沿海地区部分电厂也需要考虑利用进口煤的可能,扩大煤炭来源。

  我国发电标煤耗较发达国家高10%~15%,节能潜力较大

  记者:节能问题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十一五”电力工业应如何统筹电力、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孙宝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并不丰富,2002年人均能源产量1.09吨标煤/人,只有世界人均能源产量的50%。我国2002年按汇率计算每万美元能耗11.9吨标煤,用电13390千瓦时,较世界平均每万美元GDP能耗4.16吨标煤和用电4710千瓦时高得多。扣除价格等不可比因素,我国单位GDP的能耗、电耗仍是较高的。我国发电标煤耗356克/千瓦时,较发达国家高10%~15%,节能潜力较大。

  “十一五”要继续把节能降耗放在优先地位,新增火电设备主要采用超临界、亚临界60万千瓦、30万千瓦机组,并试制90万千瓦、6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成功后大量推广,并对老电厂进行技术改造,发展热电联产,千方百计降低煤耗。

  科技创新,将使我国电力工业科技与设备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记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电力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十一五”要使我国电力工业科技和设备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重点攻关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杨永江:“十一五”期间通过科技创新,将使我国电力工业科技与设备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项目有: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成套核电设备,从目前成熟的二代改进型起步,稳妥地向三代过渡;9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成套设备;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及抽水蓄能机组;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750千伏及100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600~750千伏超高压大容量直流输电设备;大型火电厂脱硫、脱氮及高效除尘设备;大容量风力发电设备及光伏发电(阳光屋顶)系统示范工程;坝高300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