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芯片厂商积极应对CAN总线芯片市场

2004-09-29 00:00关键词:芯片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CAN总线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市场应用的广阔前景同样也使得半导体厂商开始研制多组CAN控制器,将多组CAN控制器整合成单一芯片,并配置适合的外围组件。 

  包括飞思卡尔、英飞凌、瑞萨、飞利浦、ST、TI和安森美在内的许多厂商亦相继推出各种带CAN控制器的MCU。如飞思卡尔生产了MC68HC05X4是在68HC05微控制器上加入了CAN模块,也称为MCAN。飞利浦公司生产了P8XC592微控制器上集成了CAN控制器取代了原来的I2C串行口。这些厂商知道,他们正在以此切入一块最具有潜力的新市场,带有CAN接口的微处理器将会是半导体厂商未来选择开发产品的首要之选。 

  许多新的CAN总线收发器产品趋于低功耗、良好的EMC及ESD性能、易用性等。TI在今年4季度及明年1季度将要推出的新产品包括HVD1040/39及HVD40等有很好EMC性能,适应了发展需求。 

  并且,随着汽车上电子控制单元的8位与16位MCU也正逐渐转移至32位。包括仪表板、安全气囊及动力系统这些以往运用8位或16位MCU的系统都在转移至32位解决方案。例如,现在的安全气囊系统除了前座气囊之外,侧面与后座也会加装安全气囊。随着这些系统的日趋复杂,半导体厂商也都在运用更加强大的单一芯片来处理数据或控制多组CAN子网络。 

  有关人士表示,运用32位微处理器搭配多组CAN控制器,能有效帮助汽车制造商摆脱专利的束缚,并降低研发成本。冲电气的ML67Q2301就包含一套4组CAN接口及一组6信道马达控制器,并整合所有仪表板控制组件的单芯片系统。飞思卡尔的一款MCU产品具有五个CAN总线接口。 

  “未来CAN控制器和收发器将集成为SOC,兼容性更全面。”飞思卡尔汽车电子市场部经理康晓敦同时指出,“目前的CAN网络节点每一个传送出去的讯息中都储存有辨识字段,并含有讯息的优先级,属于事件触发方式。而今后为了适应未来的需求,CAN的时序触发成为发展方向,以适应实时处理信息的要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芯片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