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国际集成电路业加速向我国转移

2004-10-21 00:00关键词:集成电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伴随着全球电子整机产品向我国转移,集成电路也加速了向我国转移的步伐。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我国IC产业出现了一股投资热。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芯片制造已经到了腾飞的最佳时机。 

  随着计算机、通讯产品、家电等电子整机产品不断向我国转移,它的上游产品--集成电路(IC)也加速向我国转移。未来1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业转移的重心。 

  IC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英文缩写,它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器件,在社会、经济、国防建设等领域应用广泛。IC作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其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介绍,发达国家把6英寸以下的产品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向日本转移,90年代从日本向韩国转移,现在又加速向中国转移。截止到2002年底,美国关闭了76家芯片工厂,其它国家关闭了46家,而同期东亚地区新开工60家芯片工厂,包括中国的华虹NEC、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上海先进、天津摩托罗拉等10多家企业。因此,中国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业转移的重心已成定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说,我国80%以上的集成电路依靠进口,而8英寸以上的集成电路则全部依赖进口。根据调查,2003年我国晶片产量达到134亿块,满足国内市场需求17%,占全球4%;国产芯片(12亿美元)仅占市场的2.5%,占全球市场只有0.7%的份额。发达国家在把6英寸以下的集成电路产品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同时,自己却投巨资新上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IC产业出现了投资热潮,近4年投入资金高达100亿美元,超过过去50年投资总和的3倍。但是,目前国内IC装备产业的研发、生产制造距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巨大,发展滞后,IC装备制造业中几乎没有用于IC生产线的产品。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专家认为,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积累,现在是该产业腾飞的最好时机。北美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李茂程认为,目前只有上海和沈阳具备承接国际IC业转移的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集成电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