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物联网综合正文

数字农业田里装上传感器 智能机械送肥料

2004-11-05 00:00关键词:传感器机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海专家的技术,神了!用计算机一弄,原本咱种葡萄每亩用水1200吨,现在只消200吨。葡萄还更甜,怪不怪?”往年,金华农民夏本禹夏的葡萄3元一公斤卖不掉,如今卖到10元,还被抢着要,每亩增收5000元没问题。奇迹从哪来?“全靠上海的数字农业。”受惠农民已广布宁夏、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  
  什么是数字农业?老夏说不清,只知田里多了不少“怪东西”。课题首席专家、上海精准信息技术公司杨星卫研究员解释,他们在田里装了传感器,哪块地缺水,哪块地少肥,哪块地长虫……都能反馈到电脑终端。然后,经分析处理,形成不同的“营养套餐”清单,传给智能农业机械,分门别类处置,“再也不是‘一人生病,全家吃药’了。”同时,专家采用根域限制技术,用薄膜包住葡萄根部,按照科学要求的分量,精准加水、施养料,既使光合作用效率最大化,提高了含糖度,又避免水和养料在根部外白白蒸发。  
  作为重大科技专项,市科委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数字农业”是提升上海农业品质、保证重要农产品自给率的必由之路;利用高科技优势,为全国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技术服务,更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支持“数字农业”发展,市科委提供立项经费 800万元。上海五四农场在 2000亩温室和大田搞试验,品种涉及水稻、甘蓝、白葱、水蜜桃、甜瓜等,目前均收效明显。两年内,本市将推广“数字农业”到万亩水稻、千亩蔬菜、百亩桃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