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1月5日,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克莱格-贝瑞特(Craig Barrett)对外界表示,中芯国际(SMI;NYSE/0981.HK)部署90纳米芯片制造工艺的行为,违反了美国政府的出口控制法,贝瑞特同时还抱怨英特尔在中国的商业运营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中国内地芯片工厂可以建立90纳米生产线,而英特尔公司却不可以。
这显然是中芯国际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而贝瑞特的发言让原本就基础薄弱的中国芯片厂商们更是心头一紧。
对于贝瑞特的发言,中芯国际出言相当谨慎,11月8日,中芯国际副总经理谢志峰对记者表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贝瑞特会这么说。”
贝瑞特的抱怨
贝瑞特说,中国的芯片工厂可以修建90纳米生产工艺工厂,可以不考虑美国出口控制法,我们却不可以,他认为过时的法律让美国芯片厂商在同中国厂商竞争时并没有优势可言。
事情缘于今年10月7日,中芯国际与德州仪器签订了一项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90纳米制造工艺技术。按照双方的协议,中芯国际将在2005年第一季度末向德州仪器提供采用最先进的90纳米技术生产的芯片样品,而中芯国际的目标是在2005年第3季度之前开始使用90纳米技术大批量生产(逻辑)通信芯片。
“即使真的开放管制,英特尔短期也不会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前端产业投资。”中芯国际一位员工表示,“它在中国的两个工厂都是后端的封装测试厂。”
“封装测厂投入少、风险小,属于半导体业内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薛自告诉记者。
英特尔的资料显示,英特尔目前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成都,其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美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在四川成都投资了3.75亿美金建造一座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该项目已于2004年上半年动工,预计在2005年下半年开始运营。
事实上,英特尔在中国的投资相当谨慎。英特尔官方网站披露,早在1985年,英特尔就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但直到10年之后,英特尔才在上海投资了0.99亿美金开设它在中国的第一个工厂,2002年英特尔在上海的投资才从0.99亿美金增加到1.98亿美金;而成都官方的一份资料也显示,英特尔成都的工厂初期投资也只有2亿美元。余下的1.75亿美元要等第二期工程才能到位。
英特尔的全球布局中,其晶圆厂除设在美国本土之外,只分布在以色列、爱尔兰两个国家,而其后端的封装测试则分布在劳动力比较充沛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和中国。“前端工序是它的核心,不可能移到中国来的。”薛自断言。
而实际上,中芯国际的芯片生产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2003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采用0.13微米技术生产的芯片已经占其出货量的10.1%,而在2002年,采用0.18微米及以下技术生产的芯片才占其出货量的4.7%,“我们一定要做90纳米的技术”,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
瓦森那协定可能收紧
“贝瑞特这么一闹,美国政府也许又要加强管制了。”英特尔的老对手——威盛电子—位负责人预测说。此前正是因为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威盛在内地的一些投资也只能采取转投资的方式进行。
美国政府一直对输往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采取严格的管制,按照美国政府目前的规定,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130纳米半导体生产设备,一些半导体测试设备也是受禁产品。
“巴统取消后,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和技术出口的管制主要是瓦森那协定。”薛自告诉记者。
二战后,为遏制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后来日本也加入了该组织)于1949年11月联合成立了多边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
在“巴统”成立之初,中国并不是管制对象,但到1950年7月,“巴统”的贸易管制范围便扩大到中国。1993年11月16日,巴黎统筹委员会的17个成员国代表在荷兰海牙高级会议上,决定解散巴黎统筹委员会,建立一个新的多边协议,并在此后命名为瓦森那协定。到“巴统”解散之前,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限制对中国出口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
这个由美国、日本等33个国家参加的瓦森那协定里,由于半导体是军用和民用的两用产品,所以也在限制出口的名单上。“我们对中国的出口都要同美国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全球最大半导体制程设备公司——应用材料公司——董事长詹姆斯•摩根此前在上海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
按照瓦森那协定,成员国每半年向秘书处提交一份关于出口许可证的报告,汇报它们批准或拒绝的项目。同时成员国每半年从秘书处得到三个级别的报告:一份是关于批准发放许可证的报告,包括控制清单上的号码、产品和技术的简单描述,批准的数量和接收国等;一份是内容相同的关于拒绝发放许可证的报告;一份是关于拒绝向敏感项目发放许可证的报告,列出打算接收的国家的名字。
也正是瓦森那协议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设备采购和技术引进。中芯国际就曾领教过这个协定的“威力”,早在2001年上半年,当时新上任的布什政府冻结了克林顿政府对两个电子束系统发放的出口许可,导致中芯国际与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订货合同撤消。
虽然在应用材料和中芯国际的努力下,半年后,一个由美国国防部、商务部和国务院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复审该出口牌照,但是也没有获得通过,这项技术出口最终搁浅。
而就在今年3月份,美国半导体交易组织透露,美国政府将支持一项放宽半导体测试设备输往中国内地的提案,并有可能完全取消这项限制。“以前很多时候是商业利益会突破政策限制,但是英特尔这么一闹可能会让美国政府收紧政策限制。”威盛的这位负责人说,“全中国的PC厂差不多都在为英特尔打工,贝瑞特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不太合适。”
中国半导体设备10年鸿沟
也正是因为瓦森那协议的限制,极大地阻碍了内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造成台湾和内地的半导体产业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瓦森那协议的管制。”一位台资半导体公司主管告诉记者。
据他的观察,内地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要早于台湾,从1965年开始,内地就想利用半导体制造能力协助自身的发展,但是在技术上始终无法突破,而此时的美国坚持冷战思维,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出口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也就是在美国的管制下,内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水平开始落后于台湾,虽然台湾在1974年才将半导体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但是由于台湾能够顺利从国际市场采购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很快,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就超过了内地。
就算是内地在此后投入巨资发展的908和909工程,也受到了美国、日本等国在设备、技术出口管制方面的限制,华晶、华虹等到国际市场采购设备都先后遭遇到了瓦森那协定的限制。
“有10年的差距”,在薛自看来,内地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2到3代的差距,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0年左右。
内地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发展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和半导体制造业同步开始,当时曾有上百家单位从事半导体设备研制和生产。但是这些设备制造业在跟踪、仿制一段时间后与国外距离逐渐拉大。而此后的908和909工程先后从国外引进生产线,在应用材料等外资公司的强势冲击下,原来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有90%先后倒闭。
根据专业调查公司iSuppli的统计显示,目前内地半导体设备市场96%以上被外国公司占有,重要的半导体设备几乎全是进口货,2003年国产设备的产值不到5亿元,所占市场的份额不到4%,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的也只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等少数几家。
10月2日,应用材料公司总裁兼CEO麦克-斯普林特就在上海对记者透露,在截至今年10月份的12个月里,应用材料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约10亿美元,占应用材料公司本财年全球销售收入的大约10%至15%,而其余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则被东京电子等公司瓜分完毕。
麦克-斯普林特同时还预测,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开支将保持长期的增长态势,在到2010年为上的六年时间里,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开支可能会增长5倍至6倍。他还表示,应用材料公司曾考虑在中国建立一个半导体设备生产厂。
据调查机构信息网络的报告:由于中国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迅速膨胀,中国前端芯片设备市场将从03年的12.5亿美元攀升到2005年的42亿美元。
“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据薛自透露,上海市就在“十一五规划”中表示要加大对半导体设备和技术的投入。但是就应用材料一家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就达到了10亿美元,中国要在半导体设备和技术上取得突破目前看起来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设备制造业与集成电路产值之比差异悬殊,2003年中国集成电路与设备制造业的产值比为70:1,而国际上这一比值大体为6:1,也就是说在美国和日本等半导体生产大国,其半导体设备制造业会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目前述没有出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5月8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再添里程碑!海德利森自主研发的液驱压缩机正式启程发往澳大利亚,这是中国液驱压缩技术首次进入大洋洲市场,为澳大利亚提供更高效、低碳的综合加氢解决方案!海德利森最“大”集成设计实现技术突破海德利森交付澳大利亚项目压缩机撬本次交付的氢气压缩机集成设备为海德
当地时间5月7日至9日,IntersolarEurope2025在慕尼黑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采日能源亮相展会,重点推出适配工商业全场景的智慧储能解决方案矩阵。此次参展不仅系统呈现了采日能源持续深耕欧洲市场形成的深厚技术积淀,更通过多维度产品生态彰显了其在储能赛道的战略纵深。新品发布:新一代“星链”
2025年5月15日,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联合北极星电力网在浙江杭州举办“第五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现场将设机器人互动区,云深处将携机器狗,宇树科技将携机器人,杭州电力大有科技将携机器人/狗+无人物流车参会,与大家共同探讨“AI+”在电力行业的落地应用。5月15日·浙江杭
随着“430”并网节点尘埃落定,不少抢在节点前完成并网的经销商、EPC承包商长舒一口气,但市场的紧张氛围并未消散——距离“531”政策节点不足一月,从资本方到行业龙头,再到中小平台商与经销商,整个分布式光伏行业都笼罩在焦虑之中。变局之下,分布式光伏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深层次变化?又该如何在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8日,中国华能发布甘肃武威凉州区300MW/12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招标公告,招标人为武威华景领航电力有限公司。项目位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300MW/12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内,距离武威市中心约52km,周边交通便利。规划建
浙电e家推出新栏目「电网深谈」,聚焦行业最新趋势,结合社会热点,用“视听语言”讲好电网故事,实现报道深度化与视频化有机结合。栏目形式包括室内访谈、实地探访等。第一期邀请到了2024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系主任杨洋,杭州灵伴科技副总裁黄兆霖,国网浙江电力的“浙电工匠”麻吕
5月8日,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楚雄州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竞争性配置公告。公告显示,楚雄州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共15个,规模总计118.36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5个,项目规模合计35.36万千瓦,共分为4个标段开展市场化配置,风电项目参照光伏项目进行市场化配置,开发建设按风电相关政
南网总调调度工作评价系统云化升级改造及人工智能辅助与RPA技术融合等4项功能加装招标公告(采购编号:CG0000022002053297)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南网总调调度工作评价系统云化升级改造及人工智能辅助与RPA技术融合等4项功能加装,招标人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资金已落实,该项目已具备招标
5月9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5月5日-5月9日)。政策篇山东136号文实施细则:存量项目机制电价0.3949元/kWh,6月份竞价(征求意见稿)5月7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5月8日,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览会(ThesmarterEEurope)期间,远景科技集团面向全球发布《2025零碳行动报告》(下称《报告》),宣布自2022年起连续第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并于2024年成功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使用,提前一年达成RE100承诺,彰显出其在绿色能源转型领域的卓越领导力与高效执行力
德国当地时间5月7-9日,海辰储能携旗下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欧洲智慧能源展(ThesmarterEEurope),重磅发布了专为欧洲市场定制的欧版#x221E;Power6.25MWh2h/4h储能系统。该系统凭借极致安全、极易适配、极易维护、超高效益和环保引领五大特性,成功解锁“容量、场景、环保”多重限制,助力欧洲能源
2025年5月8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再添里程碑!海德利森自主研发的液驱压缩机正式启程发往澳大利亚,这是中国液驱压缩技术首次进入大洋洲市场,为澳大利亚提供更高效、低碳的综合加氢解决方案!海德利森最“大”集成设计实现技术突破海德利森交付澳大利亚项目压缩机撬本次交付的氢气压缩机集成设备为海德
安全为基,可靠护航!宇通环卫18吨燃油洒水车高效登场!
当地时间5月7日至9日,IntersolarEurope2025在慕尼黑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采日能源亮相展会,重点推出适配工商业全场景的智慧储能解决方案矩阵。此次参展不仅系统呈现了采日能源持续深耕欧洲市场形成的深厚技术积淀,更通过多维度产品生态彰显了其在储能赛道的战略纵深。新品发布:新一代“星链”
5月7日,国能信控公司承建的国能福建连江公司输煤廊道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已上线投运一个月,运行状态良好,标志着电厂迈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打造成为国内火电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标杆案例,助力连江公司从传统“人防”向“技防”的跨越式升级,推动能源数智化转型发展。该项目基于国能信控自主研发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近日,国网甘肃电科院完成110千伏龙首变1113间隔GIS设备X射线检测。此次检测利用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对设备内部进行了细致检查,目前,已完成4个变电站共6台罐式断路器、23个间隔GIS设备的X射线检测,为这些关键电力设备进行了全面“体检”。射线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通过穿透物体并记录不同部位对
安徽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监理服务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安徽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由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核准的批复》(皖发改能源[2024]569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资金,出资比例为100%,项目法人为绩溪皖
4月24日,在国网浙江杭州供电公司配网部低压可靠性试点的背景下,基于“电网一张图”智慧透明台区微应用在余杭小古城村下钱公变首次成功试点应用。该微应用可实现台区拓扑结构、节点资源及运行态势的全景可视化,推动低压管理模式从“用户故障工单报修”向“主动抢修”转型。近3年,该台区累计发生8起
4月20日,国网冀北电科院应用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套35千伏旁路箱变平台在沙河试验站35千伏变电站成功实现负荷转带带电作业。这是国内首次实现35千伏变电站不停电负荷转带作业,为变电站该领域带电作业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35千伏变电站检修、预试等工作需要全站或部分区域进行停电,常常给居民生活和企业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内蒙古超算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松山区10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之赤峰智算中心一期、二期及三期工程项目备案获批。三期项目合计配置储能249MW/996MWh。据悉,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创新基地以西,国能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以南,天义北路延伸线以东
目前,沪深51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总体看,去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持续显效,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上市公司业绩显现不少亮点。总体业绩韧性显现部分行业表现亮眼从2024年年报看,74%的沪深上市公司实现盈利,48%的公司盈利正增长。
5月7日,珠海高新区关于征集2025年珠海高新区黑科技产品的通知。要求符合珠海高新区“3+3+1”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方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1个未来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4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的满足国Ⅵ车用汽油标准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详情如下: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甘政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华塑科技联合设立的孙公司正式落地取得营业执照,该公司将主要从事锌镍电池研发制造。据悉,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万元设立了合资公司杭州华锌能源有限公司,其中华塑科技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300万、出资比例为60%,大锌能源认缴出资200万元、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6日晚,中创新航及苏奥传感同时发布公告称,双方签订协议,中创新航将以5.1亿元收购苏奥传感1.56亿股A股股份,同时苏奥传感还将放弃部分表决权。收购完成后,苏奥传感将成为中创新航的控股子公司,中创新航累计获得22.61%股份、取得苏奥传感控制权,并成为苏奥传感的控股股东、实
随着“4.30”关键并网节点日益临近,国内光伏市场进入白热化抢装阶段。清源科技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争分夺秒推进施工进度,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客户“保交付”的郑重承诺。从前期项目规划的精密部署到施工现场的有序推进;从实地勘察的细致入微到并网验收的严苛把关,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高效协同。目前
光伏行业深陷泥沼,多数企业严重亏损之下,依然有企业高歌猛进,业绩甚至成倍增长。近日,光伏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业绩年报、快报。据北极星统计,截至目前,有10家企业在2024年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在凛冽寒冬中划出一道强势增长曲线。营收榜单中,捷佳伟创一马当先,以116.26%同比增幅领跑;拉普
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一面是能源转型需求持续增长,另一面是阶段性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快速下滑。作为硅料、电池片双料全球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保持了一贯的稳健经营步调,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生产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主要业务环节领先的技术、成本、品质、品牌等
4月29日,国电南瑞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4.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6%,基本每股收益0.95元。报告提到,报告期内抢抓特高压、抽水蓄能发展机遇,中标甘肃-浙江等特高压、辽宁大雅河等抽水蓄能工程。新一代调控中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活动走进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的多个生产制造基地,深入了解这家国企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走进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制造中心,AGV机器人穿梭于智能化生产线之间。偌大的
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平均水平,这一增长主要由各行业的电力使用量增加推动。电力行业引领了这一激增,其需求增长速度几乎是整体能源使用增长速度的两倍——这一增长受到制冷需求增加、工业活动、交通电气化以及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扩张的推动。(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