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项目正文

能源短缺加速西南水电项目

2004-12-10 00:00关键词:水电项目西南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然遭到众多环保人士的反对,但中国西南部怒江和虎跳峡上的水电项目正在加快审批进度,这直接“归功”于中国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短缺,特别是电力的严重不足。在此形势下,民间环保人士的反对意见也不再局限于项目本身,而是延伸到更深层的决策领域,希望政府能够科学决策与权衡。

  10月27日,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云南绿色流域、绿家园志愿者、野性中国工作室、自然之友等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出倡议,希望有关部门规范当前的水电建设,暂时搁置西南地区有争议的水电项目。

  这些环保组织所说的有争议水电项目主要指怒江水电站和虎跳峡水电站。2003年4月,虎跳峡水利枢纽规划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评审,当年8月,《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也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但之后,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组织的激烈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根据规划,怒江水电项目将在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区沿江建成13级电站,涉及到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德宏三个地区,总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比三峡水电站还要多出300多万千瓦。这项庞大的水电开发计划,将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提供新的能源支持。

  在最初的论证过程中,最积极的项目鼓吹者是云南省当地政府。去年10月,云南省曾委托国电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了一份名为《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情况简介》的报告,其中在“怒江开发的评价”项下算了一笔账:“怒江全部梯级开发后每年可创造产值340多亿元,直接财政贡献可以达到80亿元,其中地税年收入可以增加27亿元。”27亿元对地方政府的诱惑是巨大的,目前怒江州财政收入仅为1亿元左右,财政自给率为14.7%。2002年末,怒江州还有22万人处于贫困线下,占农业人口的50%以上,存在大量极端贫困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其贫穷落后程度超乎许多人的想像。

  如何发展经济,让农民摆脱贫困,这对当地政府是一个严峻考验。当地政府考虑过发展旅游业,不过事实证明由于交通制约,靠旅游业让农民摆脱贫困是不可能的。于是,水电开发成为政府官员们发展经济改变落后状况的“救命”稻草。

  但对这些项目,民间环保工作者进行了激烈的反对。11月23日,正在怒江下游考察的“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向《商务周刊》强调,怒江是我国最后一条生态河,其周围有大量珍贵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建坝截流发电,改变库区和下游的水文、水流、水温、气候、地质、植被等方面生态系统状况,会导致流域生态恶化,使这一地区遭受无可挽回的损失。

  同样,位于云南丽江的长江虎跳峡如果要建设“一库八级”梯级水电站,按照其高坝方案,近20万亩河坝田将全部淹没,十万人被迫迁徙,河谷地区大量的古代石棺、火葬墓群、岩画碑刻将被淹没消失。

  而对于“水电扶贫”的设想,反对者同样提出了异议。汪永晨称他们在已经建成的漫湾水电站考察的时候发现,当地百姓并没有因为水电站获得多少收益,用电还是依赖小水电,要加入漫湾电站的国家网,一度电的价格是3元,是沿海地区的好几倍,“水电站的收益主要到了地方政府和电厂,水电扶贫并没有达到目的”。

  就在几个月前,《中国水危机》一书的作者马军等人考察了川西北多个将建或在建的大型水电工程后得出结论,50年来,中国大型水电工程共有1600多万移民,其中有10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

  其实,在民间环保的呼吁下,中央政府的态度也一度发生动摇,怒江水电站在2000年、2003年曾两次动工又两次停建缓建。今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国务院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未获通过,温家宝总理对规划做出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怒江水电规划随即进入搁置状态。

  如今7个月过去了,形势正在发生变化。11月安邦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称,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能源短缺形势日趋严重,显然已给政府高层带来了超乎寻常的震动。特别是电力方面,今年1至4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6493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5%,以至于全国持续出现大范围拉闸限电,二季度全国电力缺口2000万千瓦以上,三季度预计在3000万千瓦左右。面对如此严重并愈演愈烈的全国性能源问题,中国政府不得不再次做出艰难权衡,西南地区水电项目究竟是否应该尽快上马,政府的天平在逐渐朝更紧迫和更全局的问题倾斜。

  在上述10月27日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中国近年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导致原油、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而中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总体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汪永晨告诉《商务周刊》,今年的能源短缺和高油价以及水电站可预见的巨大收益,为国内加大水电投资提供了最好的理由,不排除一些过去有争议的水电项目有放行的可能。

  11月13日,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牵头组织的“怒江流域规划评价专家审查会”在北京召开,最新的《怒江水电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经在此次会议上出炉,如果这一报告在年底能够被国家环保总局通过,则表明怒江工程获得最后许可。

  “我们民间环保组织认为,发展水电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符合游戏规则,必须规范。” 汪永晨强调,即使是开发,也必须仔细论证、评估和监管,落实新的《环境评估法》和《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实现重大项目论证中的公众参与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广泛听取各类专家的意见,才能避免一些后顾之忧的发生。

  “从现在来看,不管是规划、环境评价还是操作,并没有遵循相应的规范。”汪永晨举例说,这次怒江水电项目专家审查会开的就“非常奇怪”,参会的多是支持怒江水电的专家,而且是在开会的前两天才收到通知。她问道:“这样一个重要的并且应当公开的环评会实在有些神秘,许多对怒江进行了多年考察并且是政府邀请过的专家都没有参加会议,如何能够保证环评会真正的意义?”

  “大水电开发可解决一时之困,但如果决策和评估不够科学,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所带来的损失将是长远的和系统的。”汪永晨告诫说。

  11月20日召开的一个有关中国公共服务监管国际研讨会上,新西兰经济发展部监管与竞争政策分部副秘书长斯迪尔也附和了汪的观点,他强调:“公共服务项目中,如果决策对社区产生重大影响,常常是天平无论向哪边倾斜都要付出代价,所以公众认可特别重要,必须听取公众意见,让他们参与决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项目查看更多>西南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