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如何分享中国核电“大蛋糕”

2004-12-30 00:00关键词:核电中国中国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让时光退回到13年前,问问人们对中国核电站的印象,恐怕也只能提到一个:秦山。1991年,秦山核电站建成投产,中国内地无核电的帽子彻底甩掉。13年后,这个数字一跃升为9台。 

    权威统计显示,到2004年7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总装机容量701万千瓦。去年一年,我国核电上网电量达到415亿千瓦时。不过,这样规模的比例仍然是只占全国装机总量1.7%、占总发电量2.29%。而世界上核电发电量的比例约为17%。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以及电力供应问题的直接促成,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步伐已然是势在必行。 

    (一)按照已经确定的核电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比重将上升到4%,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这意味著未来15年,我国要净增核电容量3200万千瓦,平均每年至少要开工建设两至三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亦即每年崛起一座"大亚湾"。很快,各地纷纷向核电靠拢,已有多达13个省市的地方政府跃跃欲试,纷纷亮出自己的核电发展计划。甚至,一些已摩拳擦掌,不管不顾地开始了前期工作。这个冬天,核电分外"热"。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这里有的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问题很明显:今年9月1日,在国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明确框定:"当前,核电建设主要考虑东南沿海省份。"而在去年组织的核电厂址普选中,只是针对沿海的粤、闽、浙、苏、鲁、辽六省。据悉,进入"十一五"盘子的也仅有浙江三门、广东阳江、山东海阳、辽宁大连、福建惠安五个项目。 

    据报道,华能、华电等电力巨头都准备介入核电。一些媒体据此分析,核电市场竞争态势已形成,五大发电集团的白热化竞争亦将来临。 

    是否果真如此专家分析,我国核电市场目前远未达到通常意义上的竞争阶段,主要面临的还不是市场竞争问题,而是要充分估计到发展核电对人才、资金、管理、安全监管等各种资源的巨大需求,认识到当前的不足与差距,从而立即著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我国核电发展规划共同努力。 

    每年一座"大亚湾",蓝图虽颇为诱人,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专家分析,核电项目投资巨大,据保守估计,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至少需要100亿元人民币。按国家规定的20%项目资本金计算,投资方需要拿出自有资金20亿元。而根据以上核电大盘,今后10余年内,需要新建30余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粗略计算总共需项目资本金约600亿元。 

    不过,让众多进入者可稍心宽的是,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政策限定一定要由中核、广核来建设核电。事实上,有关各方和专家都多次表示,只有多方参与才有利于我国核电的发展。并且,就如此大的市场容量来看,目前我国核电投资、建设、工程管理制造、设计等实际力量,远不能满足要求。"仅凭当前的投资和管理能力,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核电行业发展的要求的。没有哪一家或哪两家投资方能够有能力包办中国核电的发展。"专家坦言。 

    (二)从外部环境看,一系列问题仍然横亘在核电发展的道路上。竞争力是个老话题,但仍然现实。 

    目前,中国的核电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已投入使用的核电站在电价上与火电相比还是比较高。而其直接诱因就是造价高昂。建成和在建的900万千瓦核电机组中,有750万千瓦分别从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进口,这大大影响了核电的经济性---进口机组每千瓦造价约2000美元,比自主设计的秦山核电二期造价高三分之一。尴尬不能再继续下去。 

    专家认为,核电建设进入批量化、系列化并且国产化率提高后,造价将会大幅下降,与脱硫脱硝的火电厂相比才有竞争力,"按照目前的速度,用不了太长时间。"国产化一直为业界推崇,被看作是我国核电规模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权威评论指出,加快核电建设,关键是要实现我国核电产业的自主化和本地化。并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方针,立足国内,做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造和自主运营。不过,要想实现核电的跨越发展,通过国际招标引进先进技术则是现实之举。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华祝称,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两项目将更多地通过国际招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建造,在建造过程中逐步实现本地化、国产化。据悉,不久前,这两个"自主化依托项目"已经发标,法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多家企业积极应标。这些外国公司带来的主要是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技术,似乎是对核电"代际之争"的一个回答。 

    一直以来,新建核电站应采取第几代核反应堆技术都是业界争论的焦点。目前第三代技术稍占上锋。甚至有专家认为,在基本掌握了第二代核电站技术后,需要迈上一个新的技术台阶,"这时第三代便成为首选"。无论如何,"统一核电技术路线"已铁定成为大前提,不可越界。否则,就会重蹈覆辙,永远在世界先进技术之后疲于奔命。 

    从体制来看,我国已建立健全了核电行业管理与核安全监督体系。其体现就是国家政府机构中的"三足鼎立":国家发改委负责制定核电的产业规划,国家原子能机构负责行业管理和核保障工作,国家核安全局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公众一直牵挂心中的核安全问题其实不是大问题。 

    据介绍,我国的核安全标准和核电站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是与国际接轨的。十多年来,已有的9个核电机组都没有发生过二级或者二级以上核事件,核电厂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也保持在环境本底水平,工作人员受到的辐照剂量不到国家标准的1%。专家说,这样的体制与市场化并不矛盾。各投资方、工程建设、运营和技术支持单位,都以市场竞争的方式参与核电的建设和运营,"一个也不例外"。只有按市场经济规律配置核电资源,核电建设才会走上持续、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 

    《人民日报》的评论被认为是我国当前核电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果如评论最后所言,"起好步,不停步,不走错步",未来中国每年一座"大亚湾"的崛起当指日可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