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外资集体抽身引发电力设备制造业转型思考

2005-01-14 00:00关键词:发电外资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4年底,一则来自媒体的消息令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颇为不安。据这条消息描述,出于对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存在电力过剩的隐忧,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撤出了广西来宾电厂B厂项目的40%股份,目前已经撤出中国市场。  

  “撤股的事情有,但阿尔斯通从来没有说过要撤出中国的话。”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钱静1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阿尔斯通之所以考虑撤出来宾电厂项目的股份,是因为电厂的经营和管理并不是我们的强项。出于整体利益考虑,今后阿尔斯通将会把更多的物力、财力集中到我们擅长的发电设备等领域。”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钱静接受采访的第二天,记者又从有关方面获悉,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去年底也出售了旗下一家合资公司在河北邯峰电厂的股份。据西门子公关部负责人王君燕称,该公司投资不会再放到发电上,而是集中到发电设备制造领域。  

  是巧合还是逢高出货?  

  “这两家企业撤出电厂的股份并非巧合。”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经济师胡兆光对本报记者讲,“像西门子等公司撤出发电项目,包括最近又有一家美国公司退出了发电项目的投资,虽然相对集中,但事实上,外资撤出中国发电项目这样的事情早有迹象。此前,美国赛德能源公司、美国迈朗公司等企业已经先后撤出了电厂项目中的资金。”他说:“外资电力独立开发商退出我国发电领域的原因,除企业自身经营困难外,投资风险和电力过剩成为影响投资主体热情的主要因素。”  

  胡兆光介绍说,由于电改方案目前还停留在试运行的状态,在竞价条件以及政策制订上存在很多变数。更多的外资开始意识到,目前是电站项目最值钱的时候,所谓逢高出货,从而导致外资开始陆陆续续地撤出中国发电项目。  

  投资就会有风险,风险的增加还不是导致外资撤出发电项目的最主要原因。胡兆光对记者讲:“近年来,我国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各地纷纷上马大型电力项目,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过剩。在这样的前提下,一面是众多的发电企业残酷竞争,一面是电力大量过剩。由此看来,外资撤出中国发电领域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电力过剩苗头已经显现  

  年初,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专家叶荣泗曾对今年电力供应情况作出过预测。他指出,今年秋季以后,我国电力供应全面紧张的形势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得到缓解,电力发展不会有大的起落,保障充足可靠。如果按照叶荣泗的预测,电力过剩就具备了产生的条件。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人士透露,现在发改委能源局每天要处理大量这样的审批报告,能源局就20多号人,根本应付不过来。  

  事实也的确如此。按照能源局局长徐锭明自己的说法,如果这些项目全批,两年就要建一个三峡(装机容量为1800万千瓦),到2020年要建8个三峡。  

  胡兆光说:“截至2004年底,我国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4.4亿千瓦。而据发改委方面统计的数据,截至目前,在建发电项目有2.8亿千瓦。随着这些项目的投入运行,在未来2~3年,我国的发电总装机容量将会相当庞大。现在美国的总装机容量为8.6亿千瓦,但美国的国民经济总量却是我们的好多倍。根据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我国GDP增速将逐步放缓,增长幅度一年比一年低,届时肯定会出现电站建设大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现象,电力过剩在所难免。”  

  据业内专家称,并不是所有的发电项目都赚钱,目前花费巨资上马发电项目的许多企业,并未收到显著的效益,有的还亏损。发电项目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果投入了大量资金后并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那么肯定对行业的上下游产生影响。以电力设备行业为例,发电厂的效益不好自然要拖欠货款,这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考虑转型  

  发电设备制造业处于发电行业的上游,与下游发电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针对可能出现的电力过剩苗头,去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该文件的下发对发电设备制造业来讲就是风险出现的信号。  

  随着该文件的落实,很多发电项目将会下马,自然也会影响到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手中的订单。从国际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经验来看,发电项目风险增大后,他们会撤出发电项目中的资金,转身为发电企业提供设备和咨询服务,那么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又靠什么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呢?  

  “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锤炼,现在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日渐精明。”据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重大装备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钱涛介绍,“为了应对下游企业的变化,很多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还是有自己的防范措施的。”  

  钱涛说:“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通常靠付款数额的变化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一般来讲,发电设备制造业所接的订单有两种,一种是来自发改委审批通过的发电项目,另一种则来自各地的地方发电项目。对于前者,设备制造企业虽然垫付了大量资金,但这些项目的回款最终还是有保障的。相比之下,后者的风险就会大些,但企业会采取提高预付款金额的方法规避风险。当然企业自身情况的不同,执行起来也就有所不同。”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目前很多设备制造企业手上属于未获得审批的设备制造合同的总装机容量有6000多万千瓦,这些合同几乎成了烫手山芋。“眼下正是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黄金期,设备制造企业一方面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更应该有长远的规划。”钱涛说。  

  据钱涛讲,目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应当考虑对今后企业生产能力进行技改的问题。企业要科学地扩大产能,否则会陷入被动。  

  此外,设备制造企业应当在发电设备的关键工艺、关键产品设计方面加大投入。他指出,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应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目前的产业链还不是很宽,这些企业应该由单纯的制造商向全能型工程公司转变。他解释说,所谓的全能型工程公司,就是像西门子等企业那样,是集设计、生产、采购和后期人员培训于一身,并能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的公司。只有这样,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游刃有余,真正做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