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5-01-28 00:00关键词:煤电之争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与这条消息相呼应的是,一个月前在煤炭供需衔接会上,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打”得不可开交。双方没能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签下足够的买卖订单。卖煤的先走了,买煤的不愿离去,等着发改委怎么说。
本来,国家发改委的想法是尽快推动煤电市场化改革。然而2003年以来,“电荒”席卷全国,阻拦了煤电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2005年,煤电油运仍将处于总体偏紧状态,煤炭的供求矛盾将更为尖锐。电力供应仍然紧张。石油资源总体偏紧。原油进口持续增加,风险加大。国内主要炼油装置将继续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油品的持续稳定供应难度加大。交通特别是铁路运输将持续紧张。而且,铁路主要干线能力饱和,挖潜扩能的空间不大。受港口装卸和铁路集疏运能力限制,沿海主要港口接卸较为紧张。
“目前主要是用鼓励煤电联营的办法化解煤电矛盾。”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吴吟日前对媒体说,解决煤电之争的根本办法在于按市场机制理顺发电用煤的价格,但煤电价格之争牵涉到电力定价等体制问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
事实上,一些大的煤电企业已经开始“联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煤电联营是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煤电两大部门划分过细的一种校正,是一种进步。如果煤电双方有合作的积极性,煤电联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实际上,煤电联营并不能完全解决目前双方的矛盾,也不能解决煤矿工人收入过低的问题。
有专家说,在电厂用煤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中,运输环节的涨价十分关键。比如在今年的煤荒中,神华集团之所以能泰然自若,与其拥有专用铁路不无关系。这位专家据此认为,煤电一体化只是个“贵族现象”。国资委直属的神华集团,其业务集煤炭开采、铁路运输、船队运输和火力发电于一体,这种优势是一般的煤炭企业不可及的。煤电联营或许只能是少数煤电大户之间的游戏。
专家们的意见是,解决煤电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打破垄断,按市场机制理顺发电用煤的价格,让煤炭企业愿意卖煤给电厂。其中包括电力定价体制问题,也包括打破铁路运输部门的独家垄断问题。只不过,在煤电油运供需仍将偏紧的2005年,发改委显然还顾不上这些深层次的改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4年12月23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广东电力市场2025年度交易及年度绿电交易结果。广东省2025年度交易总成交量3410.94亿千瓦时,成交均价391.86厘/千瓦时。广东目前的燃煤标杆电价为0.453元/千瓦时,全国最高。而以此计算,年度交易均价比标杆电价下降了大约0.06元/千瓦时。(来源:微信公众号“能
煤电协同运营发展策略与应用模式研究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胡聪孔彪刘风阳煤炭和电力分别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二者具有一定的共生性,同时之间具有对立性,存在利益之争。煤炭与电力两行业的发展水平及和谐程度,对能源安全及持续稳定性起到关键影响。2016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
一部电力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电力改革史。从投资体制改革,到管理体制改革,再到电力市场化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因时而动、因势而动,推动着中国电力发展由弱渐强,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能源电力深化改革
在前述MECE用户分类文章中,我们按照电网代理购电/市场化交易,分时/一口价,单一制/两部制三个维度将用户分成了8类,同时对每个维度上的两两转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作者:黄师傅)对于代理购电用户是否该入市交易,完全取决于同等电量水平下的电费比对,而不能只看到单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未来产业正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全球产业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必争之地,能源电力作为其中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也是
好了伤疤忘了疼?来源:能源新媒文/武魏楠近日,全国各省陆续开始了1月的电力交易活动。但湖南省电力交易中心的2024年1号公告发布后却引起了较大争议。限价之争根据湖南电力交易中心关于组织2024年1月电力市场交易的公告,湖南省煤电集中竞价交易基于燃煤发电基准价的各时段申报价差范围为:尖峰时段:
在“两个联营”的实施中,煤电一头衔接煤炭,一头支撑新能源,推动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高效耦合,构建起电力保供与能源转型统筹推进的发展路径。(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翁爽)在经济换挡、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变局下,电力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不断
市场要优化配置稀缺的电力资源,电价不可能一直降,随着供求形势变化,电价也要变。在真正的电力市场,供求宽松时电价没有上涨动力,供求紧张时也没有偏低的道理。电力市场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解药”,但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存在的风险需要政府有的放矢、放管结合。
在当前电力供应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电力市场能否为缓解能源供需紧张提供“解药”?降碳目标下,电力市场将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扮演什么“角色”?
碳达峰、碳中和目前是能源行业的焦点话题,引发了相关各方的广泛讨论。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认为,目前业内外对于碳减排还存在几大误区,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他的看法。
碳达峰、碳中和目前是能源行业的焦点话题,引发了相关各方的广泛讨论。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认为,目前业内外对于碳减排还存在几大误区,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他的看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