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全球销售持续下滑 芯片中国热遇寒流

2005-05-25 00:00关键词:中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芯片产业供给过剩的趋势最终导致一场周期性的衰退,而这一周期的长短则很难预计。曾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芯片业被当头泼上一盆冷水。

  中芯国际不久前公布的200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在今年前3个月里的亏损达3000万美元。这一总部设在上海的知名芯片企业已经连续两季出现巨额亏损,本来就十分吃紧的资金链又雪上加霜。

  中芯国际的巨亏昭示着所有同行的困境。曾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并成为全球芯片产业发动机的中国芯片厂商,如今要经受一次芯片产业全球性衰退的考验。

  全球性的行业衰退

  去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的财报就已显示出巨额亏损,但亏损额为1120万美元,与今年的3000万美元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中芯国际今年首季的财报还显示,与去年第四季相比,该公司今年首季毛利由20.3%跌至3.4%,产品均价下跌9.6%,至829美元,产能利用率由95%跌至85%,8寸芯片销量减少6.2%。

  对于财报显示的巨额亏损和其他业绩指标的下降,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解释说:“主要是因为产业景气疲软和晶圆代工整体价格环境严峻所致。”记者了解到,在全球芯片行业供给过剩、需求疲软、价格下跌等连锁因素作用下,不仅中芯国际遭遇到经营困境,其他国内主要芯片厂商,如上海的宏力半导体、华虹NEC以及苏州的和舰科技等企业也都感同身受。

  “整个芯片产业已经进入一个衰退期,不仅中国如此,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芯片企业今后的日子都不会好过。”金时咨询芯片行业分析师徐晓光对记者说,由于近年来亚洲新兴国家芯片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全球芯片产业出现供给过剩的趋势,最终导致周期性的衰退,而这一衰退周期的长短则很难估计。

  国际市场调研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球芯片装备厂商的销售额为376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下滑到248亿美元,2006年可能再下滑6%左右。据记者了解,面对全球性的衰退,目前主要芯片设备供应商已冻结原有招聘计划,在全球芯片制造设备产业掀起一场裁员潮。徐晓光指出,这种影响还会向上游芯片设计企业和下游封装测试企业波及。

  冷水泼给中国芯片

  有迹象表明,在这场全球性的行业衰退当中,中国芯片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巨大,因为此前几年中国芯片业刚刚开始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2000年以来,中国芯片产业掀起一轮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全球大芯片厂商,如德州仪器、英特尔、AMD等,纷纷在中国建立合资或独资公司。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俞忠钰介绍,2000年至2004年,中国芯片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为同期全球之最。中国成为全球芯片业增长最快的地区,“芯片中国热”的说法也随之流传开来。

  “2004年以前的若干年间,全球芯片产业欣欣向荣,为中国芯片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如今全球性的行业衰退,又给本来充满活力的国内芯片厂商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徐晓光对记者说。

  早在今年1月,全球芯片业就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当时,中芯国际的张汝京还十分乐观,坚信情况很快会转好。而如今的形势显然令他失望。专家指出,此轮业界衰退并非短期波动,有可能持续数年。不久前,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王武小珍辞职,据说与业绩亏损有关。

  据业内人士介绍,和国际上主要的芯片厂商一样,国内的芯片厂商近来也纷纷调低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盈利预期。如何消化库存、缓解资金链的压力,或者想办法开发新的市场,将成为他们今后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目前,无论技术方面还是市场方面,我国芯片企业对外依赖性都比较强,当国际市场萧条时必然受到影响。”徐晓光认为,要想尽快摆脱全球行业衰退的影响,中国芯片企业需要减小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随着国内移动通信、数字家电等产业近年间正在进行的升级换代,国内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此时国内芯片企业应该创造条件捷足先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