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法国的核电“奶酪”是怎么做大的?(3)

2005-07-15 00:00关键词: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安全局副局长阿兰·斯密特先生在采访中告诉我们,该局向公众宣传的工作已做了30年,办有自己的杂志和网站,每年都要发表一次长达400多页的年报,披露各种情况,包括核设施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比如去年年报中就披露了核电站存在的100项安全隐患(当然,这些隐患都是安全级别很低的,并且很快得到解决)。还经常举行新闻发布会,与媒体沟通,向社会释疑。

  法国电力公司是法国惟一的核电运营商,多年来一方面在公众沟通方面投入巨资,比如每个核电站都会定期与传媒和地方上的各种机构接触,广泛派发宣传品,消除公众对核电的神秘感,每年组织约10万人参观各地的核电站等;另一方面,则是建立了一种核电厂特有的企业文化———无论哪个环节哪个人出何种程度的安全事故,绝不追究责任,而是鼓励及时报告,再由管理者向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通报,决不隐瞒。

  “如果运营商对我们隐瞒情况,我们严厉的惩罚制度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的。”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阿兰·布嘉先生这样对我们强调。

  客观上,技术标准化使核电机组的安全性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这种对运行实行体外监管,并且以信息透明度为基础的管理方式,更使运营商在安全方面不得不时时刻刻如履薄冰,从而不断刷新自己安全运行的纪录———截至目前,法国核电站已安全运营达1000个堆年。

  “公众的信任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只有他们对我们核电技术的安全性等真正了解了,他们对法国核电的长远发展才会抱有信心。”阿兰·布嘉主席说。

  1978年,一项秘密的民意调查显示,当时法国只有30%左右的被调查人表示支持核电。而2003年1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法国公众对核电的支持率已达52%左右,还有10%没表态。

  到位于法国中部布勒的长寿放射物地下储存研究所参观时,负责人与我们聊起这方面的变化。这个研究所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开放日活动,让公众参观,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介绍各种情况。前些年每次活动都会引来上千的抗议者。“今年只来了20多人,并且几乎没有本地的。我见到一位以前参加过抗议集会活动的本地人,问他为何不参加了。他说原来并不清楚核电是怎么回事,听着就害怕。现在了解了,也就放心了。再说你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而那些人(指组织抗议活动的‘绿党’成员),都是从巴黎来的。”

  2003年,法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就能源发展问题和能源结构问题开展大辩论。辩论的结论之一便是:核能是法国能源结构的支柱。

  2004年2月,经过能源大辩论,法国政府在“能源法草案”四项原则中提出,建设法德联合开发的EPR-欧洲压水堆核电机组。2004年10月,法国电力公司宣布,在弗拉芒维拉建设一台EPR-欧洲压水堆机组,于2012年前后投入运行。

  3.美国是压水堆技术的诞生地,然而法国的运行成本却比美国低40%———管理一体化 成功的保证

  法国的奶酪有200多种,但核电机组只有一种。美国核管会原主席塞林并非只是说了一句俏皮话,这句话意味深长。

  美国有上百个核电机组,技术上也是兼容并蓄。美国是压水堆的诞生地,沸水堆技术的诞生地也是美国。美国的电厂建设是由不同的公司承担的,建完后又由多家私营电力公司运营着。因此,许多技术上的、运营管理上的经验,也就无法共享。形不成规模,建设和运营的成本自然增高。

  而法国58台核电机组都是同一技术,因此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每千瓦低于1000欧元,仅相当于世界核电平均投资水平的一半。运行成本也低,法国核电站的运营成本比美国低40%。法国的电价在欧洲是最低的,法国也是世界上工业和民用电价最低的国家之一。

  法国核电的这种成功,除了技术标准化,与它独一无二的核电工程管理模式也是分不开的。

  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法国政府只授权法国电力公司为惟一的法国核电站的业主、运营商以及法国核电计划的总体工程管理单位(法文简称AE)。AE主要负责核电站的整体设计、工程和设备采购、总结经验并反馈。

  简单地说,法国在核电的建设、运营领域,是“一龙治水”。

  “一龙治水”的好处是什么呢?

  法国电力公司作为业主及运营商,由其直接组织管理核电设备供应商体系,这样就可以保证将建设、运行中的经验不折不扣地反馈给设计部门、制造部门,促进设计工作不断改进,推动提高设备质量,从而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性。

  核电站设计、与核电站设备供应商的关系、核电站运行经验及对设计的反馈,将这3方面的力量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国家自主掌握核电技术的基础。3者结合越密切,掌握核电技术的程度也就越高。“一龙治水”的AE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AE一开始将供应商引入竞争机制,让他们参与分割成许多小包的合同的竞争。比如核电站中很关键的核蒸汽供应系统,法国电力公司引入两家制造厂竞争,一家是获得美国西屋公司准许证的法马通公司,另一家是获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准许证的CGE公司。结果,法马通在产品价格和质量上胜出,从此成为法国电力公司惟一的核蒸汽供应系统供应商。

  在首批核电站建设和运行经验反馈的基础上,法国电力公司逐步掌握了全面的核电工程技术。从美国引进的是90万千瓦级的,这个级别完成自主开发后,接下来,他们又自主开发出了因为有4个环路,而被称为P4的130万千瓦级的新机组。1982年,145万千瓦的N4级系列启动,压水堆技术完全实现法国化。这距法国政府决策放弃自主技术、学习美国技术引进压水堆,仅仅十来年。

  我国核电工业的发展年头也不短了,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秦山核电站。20多年过去,我国已有9台核电机组,然而离自主掌握核电技术还有相当的差距。采用多种工程管理模式,或许便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核电站的工程管理模式大致分3种:

  一、秦山一期和秦山二期。采用了类似法国的工程管理模式,但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由中国工程设计院承担设计工作,采购工作是由核电秦山联营公司组织完成的。设计与采购二者之间没有衔接。

  二、秦山三期和田湾核电站。这是传统的“交钥匙”工程模式,设计建造归设计建造,运营归运营,切断了运行经验反馈和工程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这是一种中间模式,“交钥匙”工程只涉及核岛和常规岛。除核岛和常规岛技术之外,其它都由广东核电公司自己干。从而我们掌握了核电站的整体构思、设计、工程、设备采购、建设、调试和运营方面许多关键技术。

  这样多种并存的管理模式,不仅导致了造价过高、运营成本过高,尤其不利于核电站运营单位全面掌握核电技术。

  法国电力公司是法国全部58台核电机组的业主和运营商,同时也是核电总体工程管理单位。而我国类似的单位除了秦山核电站的业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大亚湾核电站的业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还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前不久,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力集团公司———华能集团,也与清华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准备投巨资开发高温冷气堆核电机组,有些媒体已在炒作华能拟在山东选择核电站站址。可见是“多龙”,并且,在“治水”方法上也各搞一套。

  “一龙治水”的法国电力公司,治出了法国核电工业30多年来保持连续、快速发展的好局面,法国电力公司也成为能够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全球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他们以在中国大亚湾、岭澳核电站的出色表现,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

  在法国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句谚语:被驴子踢了一脚的人,会长两倍的聪明。法国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压水堆技术的由引进到自主创新。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中国核电的自主创新之路,大家现在还在争论到底该怎么走,答案似乎还不是那么清晰。我们何时能从被踢的一脚中长出两倍聪明呢?

  青出于蓝,但可胜于蓝。法国的核电发展之路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能不能也来个“胜于蓝”呢?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十分耐人寻味。2000年,引进法国技术建造的大亚湾核电站,参加了法国电力公司举行的核电厂安全挑战赛,结果成绩名列榜首———学生超过了老师。对这一结果,法国人很诙谐地说:没办法,我们碰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学生。

  可是,这毕竟仅仅只是一台机组的安全运行管理。

  中国核电,能不能在已经面临的能源危机的更大挑战中“胜于蓝”呢?

  这取决于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方式、路径学习。

  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真的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学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