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开辟“西电东送”新廊道

2005-09-14 00:00关键词:西电东送西电东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锦界煤矿煤电一体化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具典型意义的“煤电一体化”建设项目。在产煤地建设现代化火力发电厂,高效率、大规模地实现了煤的就地二次转化,大幅度提高煤的附加值,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身。这一项目的建设,不仅将开辟“西电东送”的新通道,也为解决现阶段煤电矛盾探索了一条改革之路。

  站在陕西神木电厂———锦界煤矿煤电一体化项目现场,恢宏的电厂主厂房、高大整齐的空冷立柱、初具雏形的煤炭传输线路,让人振奋不已。

  由神华集团国华电力公司控股投资的锦界煤电一体化项目,电厂规划容量6×60万千瓦,煤矿年产原煤1000万吨。一二期工程建成后,可就地将500万吨煤炭转化成130亿千瓦时优质电,通过432公里的500千伏线路输送至河北南网,开辟“西电东送”的新廊道。

  坑口电厂平衡电煤两者效益

  锦界煤电一体化项目是一个真正的坑口电厂。煤矿出煤口距离电厂不足500米,原煤出井口,通过带式输送机直接送至电厂主厂房原煤仓。而且煤、电同属于一个项目法人开发经营,在这里煤炭是原料,电是产成品。不仅实现了煤的就地转化,减少运输压力和环境污染,而且由于延长了产业链,煤的附加值成倍提高,实现了煤变电的低成本、高效益。煤、电由一家企业开发经营,消除了“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矛盾,把煤炭供需的市场风险消化在了企业内部。

  目前在陕北当地,吨煤产值为150元左右。由煤变电,产值就增加到近700元。该项目建设单位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靳华峰算了一笔账:在神木,每发一度电,煤的成本约占0.03元;到了河北,每发一度电,煤的成本就上升到0.11元,成本优势十分明显。煤电一体化建设经营模式,有效地变长距离输煤为输电,不仅经济划算,而且清洁、高效,保证了对能源的安全、节约利用,实现了电煤间的效益平衡,全方位高效益利用了国家资源。

  节水环保恪守循环经济原则

  锦界煤矿煤电一体化项目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厂机组全部采用直接空冷技术,全部加装烟气脱硫装置。这使每台机组投资增加近3亿元,投产后运营成本也相应增加。“为何采用这种似乎很不经济的做法呢?”公司总经理王建斌说:“为的是最大程度地保护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测算,空冷与通常的水冷发电机组相比,可使电厂节水70%以上,大大缓解了项目所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可持续发展留下了更大的环境容量。

  烟气加脱硫装置可使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95%以上,低于国家环保达标排放值,项目所在的榆林市大气环境压力大大减轻。

  项目选址在荒漠丘陵区,节约了耕地资源。选择陕西省神木县锦界工业园区,是因为锦界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处荒漠丘陵区,不占任何耕地,有效节约了耕地资源。

  王建斌还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发电时,炉底渣将作为当地路堤填料、路面基层材料或掺和料;电除尘飞灰将作为当地修筑高速公路的掺和料;研磨细的粉煤灰将用于水泥的骨料或作为轻质保温建筑材料的基本原料。这将带动整个锦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西电东送查看更多>西电东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