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芯片厂商打响“国产保卫战”

2005-11-22 00:00关键词:芯片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周,AMD继向北京大学转让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后,又宣布将于2007年推出四核服务器处理器,对英特尔的攻势可谓越来越猛。今年以来,随着国际芯片厂商对国内市场的高度关注,并纷纷采取相关策略,国内芯片市场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

  而近日中国龙芯项目总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坚持自主研发“龙芯”不动摇的誓言,也为近一段时间来,由AMD向中国转让核心芯片技术所引发的关于自主知识产权CPU“龙芯”的激烈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

  AMD谋求中国突破

  据国际著名的市场研究机构ICInsights预测,去年排名全球第三大的中国今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将达到343亿美元。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国内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他地区需求在下降。

  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引发了芯片厂商的高度热情。今年以来,芯片厂商在国内的新闻就从没间断过,而两大芯片巨头,英特尔和AMD的争夺战也从国外蔓延到了国内。在美国老家,AMD以垄断为名将英特尔告上了法庭后不久,AMD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鲁毅智首次在华召开全球董事会,并向北京大学转让了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没有现成的《反垄断法》可作依据,因此,中国政府的态度与倾向将举足轻重。将处理器核心技术引进到中国,一旦中国政府部门和IT界加入到反垄断的阵营中来,AMD所希望的“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就有可能出现。 

  同样争取国内企业的联盟也对AMD至关重要,去年中国国产PC老大联想集团宣布推出首款基于AMD处理器的“锋行”系列家用电脑,而此前,联想被视为英特尔的忠实支持者。这次合作被AMD自己认为是“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的最重大突破”。 

  目前在全球电脑芯片市场,英特尔独占九成,AMD只分到10%的份额,实力悬殊。这一次,AMD捏紧64位处理器和双核这对“双拳”,以技术领先的面目再次发起挑战。可以说,中国市场已成为AMD反击英特尔的最重要武器。

  “阴谋论”还是“国产新概念”

  据了解,X86技术是世界上几乎所有个人电脑中央处理器的应用平台,也在网络、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堪称微处理器领域的“世界语”,英特尔、AMD两家公司几乎霸占着全球市场。但在该领域,中国芯片界还是一片空白。 

  因此转让技术无疑引起了IT界的广泛争论。在相互纠缠的两派观点中,持乐观观点的一派认为AMD的转让将大大缩短“龙芯”的开发时间,提升其技术水平。另一派则提出“阴谋论”,认为AMD此举可能使中国的芯片产业重蹈“运十”飞机的覆辙——当年中国自主开发的运十飞机在跟美国某飞机大厂合作后,终于无疾而终。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来临,技术与文化的交流正不断融合加强,国产概念也发生着新的变化,正如联想、海尔等许多国内品牌一样,许多产品的设计与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只要品牌是中国的,就是国际化时代的自主品牌。

  鲁毅智向记者表示,此次转让的X86核心技术虽然仍是32位的,但已经是目前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法律规定可以向中国转让的最高级别的技术了。此次转让的技术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另一方面它可以给中国客户和中国公司带来很大益处,会对整个市场和竞争态势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帮助中国在产品开发方面走到领先的地位,同时他也承认,对AMD在中国的业务有很大的帮助和益处。

  坚持自主研发不动摇

  近日,中国龙芯项目总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 AMD转让技术对我国的芯片设计有利。但中国并没有避开专利壁垒获得X86兼容CPU的生产权,这里面还有英特尔的一脚。 

  李国杰说:“AMD与英特尔有相互专利许可协议,但AMD不能授权中国企业生产销售X86兼容的芯片,除非在AMD控股的生产线生产这种芯片,而AMD现在还没有在华建立芯片生产线的计划。”也就是说,中国公司若要设计生产X86兼容的CPU芯片,还要跨过英特尔的专利壁垒。 

  据悉,AMD转让技术最早是和龙芯来谈的,但两年来没能达成协议,因为中科院计算所不愿接受一个只能用于教学用的技术,而想取得X86技术生产授权。而根据英特尔与各家芯片大厂签署的X86授权协议,如果接受AMD转让的技术,X86龙芯必须在AMD的生产线上制造。谈判遇到问题,一是中国政府不愿意让自己的CPU在AMD工厂里生产,这破坏了我国研发龙芯制造“中国芯”的初衷;二是AMD还没有计划在华建立生产线,这造成了X86龙芯不能在中国生产。

  “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PU芯片已成不可动摇的国家意志,不会因转让某一项技术轻易改变。CPU设计是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各大公司均已为此投入了巨额的研发经费,光靠一次技术转让显然不可能立刻使中国的设计能力飞跃几个台阶。因此,要发展自己的CPU,除了在艰苦的道路上一步一步攀登,并没有其他捷径。”李国杰强调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芯片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