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6-01-09 00:00关键词:风电市场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风电市场为啥迟迟做不大(市场分析) src="http://image2.sina.com.cn/cj/roll/20060109/196fc2509f2c075fe1918fe8a9845f45.jpg" border=1>
近几年,随着我国能源的持续紧张,合理地开发利用绿色新能源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中科院专家提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
但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我国风力发电产业举步维艰。虽然大大小小的风电场遍布全国,却并不因“发电”而受人关注,有些甚至成为当地供人观赏的旅游景点。在历经20年漫长的“试验期”后,风力发电尚无法扛起缓解国家能源紧张的大旗。
价低使风电陷入怪圈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储量超过32亿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可2004年全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76.4千瓦,占全国电网总装机容量的0.17%。对此,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风电价格偏低的现状,将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江苏省为例,国华能源投资公司以0.487元/度的价格中标成为江苏东台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投资者。据专家估算,按照江苏沿海滩涂的风能资源和地质条件,电价要在0.6—0.65元/度企业才能有所收益,按照目前这个价格预计,收回成本至少要在15年以上。
在内蒙古朱日河、辉腾锡勒等几个大型风力发电场,美国、丹麦等国的进口设备几乎一统天下。仅有的三台国产风机尽管价格低,却根本没法用,设计能力是600千瓦,用起来只能达到几十千瓦。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低成为目前公认的风电产业化阻碍因素之一。
直到今天,进口设备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仍在持续,内蒙古风电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徐成龙对此表示:国内数十家有能力开发生产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企业都在观望,等待国内风电市场能做大、能有钱可赚。所以,设备国产化水平低的根源在于风电市场没有做起来。风电市场的这种现状,导致风电产业陷入“成本高—电价低—市场小—投资少—相关产业滞后—科研投入不足—成本难以下降”恶性循环的怪圈。
扶持政策难落实
目前在我国,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风力发电迟迟无法迈出关键一步,关键在于缺乏“绿色政策”来护航。专家表示,由于电价、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不到位,我国的风电产业化进程从市场这个源头便被束缚住了。对于一个产业而言,市场是起跑线,可是因为缺乏投入和开发,风电始终没有市场。内蒙古是我国利用风力发电最早、规模最大的省区之一,由于风力资源得天独厚,设备年有效利用达到2400小时左右,每度电成本已经降至华东、南方一些电网火电成本以下。然而这种良好态势却一直受电力市场分割的制约,只在蒙西电网内销售。另外,在进口风电设备时,根据有关规定,300千瓦以下的机组可以减半关税,而目前的主流机组均达到600千瓦以上,这使关税优惠的政策也无法落到实处。业内专家坦言,《可再生资源法》于1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新一轮风电竞争至关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阻碍就自动消除了。事实上,当前国内电力市场的分割与壁垒依然十分严重,这不利于中国未来的替代能源发展战略。
近20年,尽管我国风电上网的装机容量已发展到50多万千瓦,但是从市场占有率、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发电设备制造水平等方面看,依然表现出严重不足。不论是与先于我国开发风能的丹麦、德国等国家比,还是与后于我国开发风能的印度比,我国风电始终发展缓慢,迟迟迈不过产业化这道“坎儿”。采访中,一些风电业人士表示:“做风电项目,就得跑审批、跑贷款、跑关税、跑电价,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跑’上面了。想装一台风机都那么难,风电产业化从何谈起?”
一哄而上警惕“绿色泡沫”
目前,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约有100万千瓦。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500万千瓦,且所有项目的机组本地化率要达到70%,否则不予核准。也就是说,“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未来5年内平均每年要增加80万千瓦。
对此,施鹏飞副理事长认为,我国的风电产业刚刚起步,应该走得稳些、好些,目前国内对风力发电的复杂程度明显估计不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40多个风电场,然而风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的0.14%,风力发电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要知道风电机组在野外恶劣的天气下运行20年,即使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欧美国家也难免出现故障,更何况我国的风电设备发展才刚开始。
风电是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但鼓励开发并不等于“揠苗助长”。目前在我国,风电产业的专业人才奇缺。“全国仅百十号科技人员搞风能发电,相比核电的上万人才,技术研发、风电厂规划、选址设计的人太少。目前全国还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设置有风机制造专业。”等国内风电设备产业的开发、制造能力都有所提高的时候,发展的步子可以迈得大一些。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则担心,一哄而上的风电建设可能会造成“绿色泡沫”。目前,广东、福建、山东、河北、甘肃、新疆等省区都在规划风电项目,江苏省近千公里的海岸线,几乎县县都在规划建设10—20万千瓦的风电场。顾为东表示:“各自布点、小规模的风电场不易于管理,发电密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他建议国家应加强对风电等新能源的整体布局规划,避免低端重复建设。
国内数十家有能力开发生产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企业都在观望,等待国内风电市场能做大、能有钱可赚。所以,设备国产化水平低的根源在于风电市场没有做起来。风电市场的这种现状,导致风电产业陷入“成本高—电价低—市场小—投资少—相关产业滞后—科研投入不足—成本难以下降”恶性循环的怪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9日,位于秦皇岛经开区东区的金风科技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厂房内,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为即将到来的投产做最后准备。据了解,该基地一期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2吉瓦海陆风电机组的装配及总装能力。作为金风科技布局北方风电市场的重要节点,该基地的建设规划远不止于此。整体项目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含公开数据及企业提供信息)数据显示,我国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在1-6月期间,中标风电机组总规模突破107GW(107096.08MW),其中国内中标87584.38MW,海外中标19511.7MW,呈现出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相关阅读:一季度风机中标规模超38.5GW!中国风电“亿千瓦
作为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轴”)以自主创新突破行业瓶颈,历时3年攻克的16MW级主轴承技术,标志着我国在大兆瓦风电轴承领域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面对材料性能、产品精度及市场竞争的多维挑战,洛轴如何构建技术“护城河”?本期《风能》特邀洛轴党委书
2025年6月25日,葡萄牙里斯本: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全球海上风能报告》,报告显示,海上风电行业在2024年新增了8GW的并网装机容量,为历史第四高的年份。截至2024年底,全球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83GW,足以为7,300万户家庭供电。去年,各国政府拍卖了创纪录的56GW新容量,同时全球还有48G
6月25日,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金重工”)发布《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相关事项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披露,大金重工于2025年6月24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
2025年将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之年,逐风深海、技术创新已然成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全方位挖掘创新潜能,激发产业活力,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将于2025年7月2日在山东烟台举办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将邀请来自行业
近日,巴西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试点项目——AuraSulWind项目正式启动,计划采用明阳智能18MW漂浮式风电机组。项目预计投资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8亿元),由日本JapanBlueEnergy(JBEnergy)牵头,联合南里奥格兰德州能源工会、港口管理局、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明阳智能以及多家工程、环境监测和运
长期以来,海上风电直驱式、双馈式和半直驱式三种技术路线分庭抗礼,各有优劣。但在海上风电技术路线的竞争中,半直驱技术凭借独特的性能优势,正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据CWEA统计的2024年中国下线的海上风电机型数据显示,在2024年下线的全部海上风电机型中,技术路线越发单一,全部为半
近日,第二十三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开幕。本次会上,晋江市人民政府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引进金风(晋江)新能源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进行签约。该产业园项目计划总用地面积1200亩,拟选址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金井镇围头物流园、晋江经济开发区金井园联合组团)。该项
2025年6月19日至20日,2025海上风电大会于大连圆满举办。会上,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与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联合主编的《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5》报告正式发布。根据GWE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共计安装23098台风电机组,这些机组由29家整机制造商提供。其中,18家来自亚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装备公司成功签约中船甘肃敦煌北湖三期、四期风电项目PC总承包工程。此次签约,是该公司在西北风电市场持续深耕结出的丰硕成果,也进一步巩固了该公司在大型陆上风电场建设领域的影响力。项目选址于风光无限的甘肃省敦煌市北湖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10万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