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6-02-27 00:00关键词:电煤僵局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距离国家发改委确定的“2月底必须签定电煤供销合同”最后的日期已经不足一周时间。煤电双方的价格博弈还在持续着固有的僵局。
曾有分析人士认为,本轮煤电僵局的主要责任在电力企业,尤其是由一些大型的电力集团组成的采购联合集团不想接受电煤提价。这一“指摘”未必确实。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国内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大型电力集团,还没有一个签定电煤供销合同。此前曾传出的国内某大型煤业集团首破僵局的消息,也已经被当事方否认。
尽管煤电这两个行业的博弈还在持续,但却有另外的迹象表明,以地域为主的谈判正在悄然开始,谈判双方也是明显的分为产煤区以及贫煤区。只不过还并不能确定是否将打破目前的煤电僵局。
电煤市场化下的新利益格局
2006年国家对电煤市场的放开让国内的产煤大省无不欢欣鼓舞,在他们看来,终于是等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长郑勇在其报告中所列举的一系列数字,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省份兴奋的原因。根据他的分析,在2005年,安徽省内重点电煤和市场电煤之间的价格差超过100元/吨,比真正的市场煤炭价格则低200元/吨。仅此一项,该省四大煤炭企业即减少销售收入26.8亿元,和市场价格之间相比,减少更达40亿元。
不只安徽如此,同为产煤大省的山东、山西等也面临类似的情况。曾参与煤炭价格政策设计的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长王宏英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煤炭价格必须放开,特别是电煤,占到山西煤炭出省的60%至70%,国家继续控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不是一件好事。”
“山西出省煤炭已占到全国的80%,但在价格上却没有话语权。山西急需掌控对煤炭价格的话语权,也应该有足够的资格争取这一权利。”这是许多山西煤炭界人士的共识。
在电煤价格放开之后,产煤大省的地区利益意识正在苏醒。在许多人看来,他们再也不能为电力行业甚至是全国的经济来买单了。另外,由于煤炭资源本身的稀缺属性,也推动他们正朝着这一利益诉求迈进。
电力企业的不同利益
尽管与重点煤炭合同相关的五大电力集团尚在按兵不动,不过担负地区电力保障供应的省级能源公司却已经早有行动。2005年全省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已经相当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的浙江省就是其中最为积极的一个。
在经济总量方面,浙江2005年生产总值为1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超过增长11%的预期目标。可以说,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而言,浙江去年的经济表现都非常抢眼。不过,有一个瓶颈可能是他们永远的心痛——能源短缺,而这也足以从他们的行动上反映出来。
2006年的2月15日,以总经理吴国潮为首的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一行人,为将来的电煤供应而踏上了行程,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山西省的大同煤矿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组建于2001年2月,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能源类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截至2004年6月底,其控股、参股发电装机容量1450万千瓦。承担着确保浙江电力供应安全的重担,它的目标是,到2007年实现控股电力装机容量“达到和超过1200万千瓦”。
尽管此次双方商谈的具体细节并未公开,但双方声明还能明确表明这一会晤的核心内容:希望双方在兼顾各自利益的前提下,求同存异,保证煤炭价格的相对稳定,保证供需渠道的畅通。
除了浙江之外,另一个与其有同样经历的省份——广东也在积极拓展资源,他的目标也是山西。就在此前不久,广东省属的重要发电企业之一的粤电集团,就声称投资2亿元开发山西霍尔辛赫煤矿等项目。
能否共赢
电煤价格市场化尽管对于产煤大省是一个利好,但由于重点电煤合同僵局至今未破,业内人士对于未来的煤价走势也无不担忧。一位煤炭企业人士则认为:“2006年煤炭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并不乐观,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显现,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在许多人士看来,电力企业至今之所以不接受电煤涨价,其主要依据就是2006年国内的煤炭供需已经基本达到平衡,甚至有些过剩。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则认为,目前的供需平衡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国内煤炭行业的生产安全情况不容乐观。
就在本月的21日,从山西传来消息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草案)》已经经过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一位在山西的温州煤碳老板对记者称,现在煤炭行业的利润已大不如前。尽管整个行业还没有到清洗的程度,但洗牌是无可避免的了。
23日,来自山东的消息称,山东的电煤企业已开始签供销合同。价格上则稍有涨幅,每吨提价在20—30元左右。或许这是一个打破僵局的信号。
面对电煤僵局,国家级电力公司稳坐钓鱼台,地方电力却已开始寻找出路。同为电力企业,行动却为何相反?其实很简单:就国家层面的五大电力集团而言,根据中国现行的规定,他们不必为电力的短缺或中断负任何责任。相反,在现行国家对电价实行管制的情况下,煤价一路看涨,有可能是发电越多,亏损也就越大。国家级别的电力企业没有义务保障各个地区电力供应,在这一现实下,为了保证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省级的电力企业就必须得承担起这一重任。所以才有了电力企业“中央不急地方急”一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9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就电煤价格并轨方案征求各方意见,最新方案是并轨后的中长期电煤合同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而无基础价一说。这意味着电煤价格将彻底走向市场化。此前林伯建议,电力体制改革第一步应先煤电联动,煤和电联动起来,终端电价就能控制,然后就通过补贴电网来控制,电网亏,就补贴电网;第二步要从政府控制电价到企业自己调电价;第三步政府什么都不管了,那就完全市场化了。“煤电联动能不能走出去,还是个问题。煤电联动必须有个时间表,有个长远的目标。”现在一年一度的煤电谈判又到关键时点。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电煤价格彻底市场化的办法。电煤是煤炭最
价格较去年初涨4% 全国还有相当比例重点电煤合同未签 北极星电力新闻网讯 记者闫志强报道:煤电谈判僵持不下的局面终于破冰!记者6月4日获悉,在端午节前,兖州煤业等山东煤矿企业与华能、华电和国电集团等五大电力集团及鲁能集团等电力公司签订了省内重点合同煤炭协议,价格为在2008年年初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的基础上上涨4%。 对于4%的涨幅,五大电力集团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由于今年煤炭企业增值税由13%上调至17%,因此4%的涨幅几乎相当于抵
僵持近半年的重点合同电煤获重大进展。6月4日,本报记者获悉,在山东省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山东省内各主要煤企与五大发电集团已签订了省内重点电煤合同,敲定价格为在2008年年初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的基础上上涨4%。 该消息同时获得了华能、国电、华电等电力集团高层的证实。华能集团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告诉本报:“涨价4%方案一直是山东省政府积极协调推动的,但因煤电双方分歧较大,直到近期才最终达成协议。” 这是2009年电煤僵局破局的第一单,上述接受采访的各电力集团高管均向本报记者表示,山东电煤合同的签订,对于落实全国其他重点电煤合同将会有推动作用。据
煤炭占中国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69%,预计到%26ldquo;十二五%26rdquo;这个比例都不会改变。煤炭市场的供需变化及价格走势较大程度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趋势。而秦皇岛港的煤炭发运总量占全国发运总量的40%以上,其存煤量的暂时下降,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回暖。从全年供需总形势来看,二季度煤炭市场仍不容乐观。 %26ldquo;28日,神华集团将与华润在上海签订为期五年的电煤供货协议,价格锁定在540元/吨,同时规定一个上下浮动的空间。%26rdquo;3月27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明三 编者按 煤炭占中国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69%,预计到“十二五”这个比例都不会改变。煤炭市场的供需变化及价格走势较大程度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趋势。而秦皇岛港的煤炭发运总量占全国发运总量的40%以上,其存煤量的暂时下降,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回暖。从全年供需总形势来看,二季度煤炭市场仍不容乐观。 “28日,神华集团将与华润在上海签订为期五年的电煤供货协议,价格锁定在540元/吨,同时规定一个上下浮动的空间。”3月27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的理事会上,协会秘书长姜智敏在会上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 “双方已经谈好了5年的供货合同。”
新京报 五大电力集团高层人士表示,虽然神华已经做出了让步,每吨电煤下降了50元,但这与电力集团的要求仍有差距。目前五大电力集团仍然没有一家电厂与神华签订合同,五大集团将继续要求电煤不涨价,并将会继续推动建立联盟从海外购煤。地方电力企业已签合同中都注明了最终价格将参考五大电力集团签订的合同价。 本报讯 (记者 钟晶晶)记者昨日从五大电力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处获悉,国内煤炭巨头神华已经松口,在原本要求的电煤价格每吨上涨82元的基础上降50元,但这与五大电力集团希望的电煤价格维持的去年水平,仍有每吨32元的距离。五大电力集团与煤炭企业的电煤谈判仍在僵持之中
日前,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电力和煤炭企业2006年煤炭供应合同本月内签完,该决定对立场强硬、重点合同难产的电、煤双方矛盾颇具影响。 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该消息引来泾渭不同的两种观点。看好煤企的一方认为,上层部门的态度与之前相比,有向煤炭企业倾斜的意味,最后谈判结果可能是5%左右的价格上涨;而支持电企的另一方认为,煤价此番上涨将增加“二次煤电联动”的可能性,电价政策或许会有松动。 煤电陷入谈判僵局 “现在电、煤双方基本都是只签数量不签价格。”G金牛董秘刘彦春告诉记者,该公司现在已经与两家电厂签了协议,一单是与河北当地一家电厂签约
经过10天的拉锯战,“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实际上无果而终。煤炭企业“齐声喊涨”,电力企业不予应答。电煤“谈不拢”,反映了政府和企业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阵痛”。 长期以来,国家对发电用煤实行限价,而冶金、石化等行业煤价早已市场化,形成了电煤与市场煤之间的差价。根据2005年的情况,全国范围内重点电煤合同价每吨比市场煤价低50元到100元左右。作为推进电煤价格市场化的步骤之一,国家发改委在“衔接会”召开之前,刚刚取消了“电煤价格涨幅不得超过8%”的临时干预措施。然而,实践证明,电煤价格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