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这地儿,别的没有,就是风。”当我站在宾馆的门口,诧异于5月中旬竟然还有这么猛烈的沙尘暴时,服务员平静地对我说。
不过,就在这一年间,锡盟常年累月的狂风不再是那么令当地人厌烦,因为这风前所未有地吹来了一批又一批投资者,他们正在这片狂风的土地上紧张地圈着地。这片土地也由此越来越热。
风沙锡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拥有着我国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照片上、邮票上都能看到的草原胜景“锡林九曲”就在盟行政公署驻地锡林浩特市往东,出城不太远的地方。
然而,这些梦想中的美丽并不太容易看到。当5月中旬,记者来到锡林浩特,这里的景色更像是秋天而不是初夏。路边的树只发了一点点芽儿,草也还没返青,到处是黄黄的颜色。风沙还是很大,日夜不停地刮,走在市中心的大街上,只要五分钟,脸上就会被吹上一层沙土。空气干燥,以至于我这个在北方生活惯了的人仍然觉得难受。美丽的锡林河在这个季节是干涸的,因为上游修建了水库,只有到雨季的两三个月里,才会放水。
虽然锡盟的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甚至比中部一些省的面积还要大,但总人口只有93万。在锡林浩特市区,新建商品房的价格是900元/平方米,很难看到超过5层的楼房,而且,很多街道还是土路,经济发展的落后显而易见。
不过,经济发展缓慢的状况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因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在这个资源紧俏价格飞涨的时代,有资源就是有“钱景”。
目前,在锡盟发现的可利用资源有煤、风、石油等能源;铁、钨、金等金属以及芒硝、天然碱等非金属矿产。其中,风能是这里最有特色、开发潜力最大,也是目前最为抢手的资源。因为据测算,锡盟的风能资源是内蒙甚至全国最好的。
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锡盟处于西风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有利用西风的加强,因此除个别地形(山脉)阻挡外,风速较内蒙古东部同纬度地区要大。全盟年平均风速在3.5—5.3米/秒之间。≥3米/秒风速的年吹刮时数为4441—6640小时,平均风能密度约61瓦—190瓦/平方米。按≥3米/秒风速的有效风吹刮时数计算,有效风能密度为109—249瓦/平方米。全盟的风能蓄藏量为158兆瓦,有效功率密度为522—1615千瓦·时/平方米年。
锡林郭勒盟的风能最佳区,形成二个强风带:一是从苏尼特右旗向东延伸,经黄旗、苏尼特左旗南部和浑善克达沙地直至正蓝旗五一牧场;二是由阿巴嘎旗的中蒙边境起,向东南越过锡林浩特市北部至西乌旗中部。另外还有一个强风区,即:苏尼特左旗西北部。全盟的最大风速在22—35米/秒,即10级-12级之间。在风能较佳区和最佳区内具有建立大中型风力田的条件,其中有的还靠近城镇,或有电网通过,每平方米的年功率可达2000千瓦·时以上。
群起争“风”
“大约从去年8月份开始,来我们这里找风电项目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有一阵儿时间是一批接一批的。”锡盟西乌珠穆沁旗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祖光华一边告诉记者,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一大堆名片。“这些人都是来找风电项目的。”她说。
西乌旗的地理位置紧贴锡林浩特市,六条河流横穿旗境,草丰水美,自然条件很好,经济也比其它旗县发达,在锡盟位列锡林浩特市和二连浩特市之后,居第三位。
因为经济发达,电网建设的也比较好,各路资本都相当看好这块区域,短短半年间,内外资四家企业已圈住了西乌旗风力最好的几块区域。
英国的保罗公司(Paul Eveleigh Ltd)动手最早,动作也最大。该公司已与当地政府达成分数期建设总装机为200万KW风电厂的协议,并约定尽快开工建设一期4个4.95万KW装机的风电厂。目前,该公司已在其圈定的204省道150-180公里段及195-245公里段、路两侧8公里宽的范围内,建立起了10个测风塔,收集风力数据。
爱尔兰的安粹公司(Airtricity)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公司之一,他们也于今年来到了西乌旗。为了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取得地方政府的信任并获得开发权,公司利用自己的卫星数据,为西乌旗政府免费进行了风力发电的规划。记者在西乌旗政府里看到的这份规划将该旗划分为7大风场,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KW。安粹公司随后也开始了测风塔的建设。
此外,东北的东电茂霖公司、北京的兴丰达公司也都与当地政府签署了开发风电的协议,并建起了风塔开始测风。
西乌旗并不是风电开发最火的地区。在被认为是锡盟风力资源最好的阿巴嘎旗,已有7家公司与当地签署了开发协议。在锡林浩特与阿巴嘎旗交界的灰腾梁地区,一个装机容量为30万KW、正在面向国际招标的大型风电项目也得到了电力公司的热捧。
灰腾梁风场东西长60.9公里、南北长25.9公里,总面积822平方公里,分为六个区域,可开发容量约为250万KW。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国内外企业参与招标。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爱尔兰安粹公司,还有日本、澳大利亚的国际企业;国内企业则包括了大唐集团、国华能源、北方龙源公司、山东鲁能、华电集团等等。发改委的人士透露,招标将持续至今年7月份才能见出分晓。
在记者得到的一份内部文件———“2006年全盟重点项目明细表”上,灰腾梁风电特许权项目只是锡盟今年要上马的众多风电项目之一。除此之外,今年新建的风电项目还有:2万KW装机的二连浩特市北美风电项目,4.95万KW装机的天河灰腾梁风电项目、内蒙古蒙吉利项目、河北大唐项目、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龙源项目、朱日和内蒙风光电项目,2×4.95万KW装机的国华电力灰腾梁项目、太仆寺旗贡宝力嘎风电项目。今年争取开工的项目还有:镶黄旗装机10万KW项目、多伦县装机30.6万KW项目、装机为4.95万KW的朱日和北方中天航旅项目和西乌旗保罗公司风电项目。
如果加上今年续建的内蒙龙源灰腾梁项目和北京永盛灰腾梁项目,今年最多将有14家不同公司的风电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KW,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而此前,锡盟境内仅有锡林和朱日2个已建成风电场,总装机为1.2万KW。
然而,业内人士称,除了这些项目,还有更多更多的项目正在谈判之中。一家欲投资风电的企业告诉记者,据他们所知,近一年来,有超过200家企业在内蒙各地奔波找地,准备进行风电开发。
由于风机与风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隔,因此,风场占地相当大。这样,在各路资本的追逐之下,风电开发条件好的地块越来越稀缺。一些资本开始向交通和电网条件不太好的地区进军,苏尼特左旗(又称东苏旗)就是这样的地方。
嫁个有钱人
苏尼特左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尽管路很好,但从锡林浩特市开车依然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旗政府所在地———满都拉图镇。与西乌旗不同,东苏旗的草场退化严重,道路两侧皆是黄沙。到起风的时候,沙土穿越公路,打在车上沙沙作响。很多村庄房屋的围墙外都堆积着很高的沙土,有的离墙头只有一尺高了。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东苏旗地广人稀:全旗土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3.3万人,平均每人拥有1平方公里。“咱们这儿,大风期长,大风集中期可持续至6月。一年里,风速大于3m/s的天数有300多天。(风能利用的有效风速是大于3m/s)”旗发改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田振宇告诉记者。
“‘十一五’期间,东苏旗计划建设中型风电厂,规划电厂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装机总容量30万千瓦,年发电量7.5亿度。”田振宇说:“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公司也来了几批了,有些公司地方也看了,意向性协议也签了,但开始实施的还没有。他们通常是先把风力好的地占上,然后就开始拖了。”
风电项目投资巨大,要建一个装机5万KW的风电厂,投资不少于5亿元。而要完成这样的投资对于一个普通的企业来说,是不容易的。因此,先圈地,再观望的现象实际上在各旗县都有,这让主管部门十分头疼。
“有钱的没钱的都说自己有钱!”说到风电开发企业,西乌旗的祖光华笑着说,“风能这种资源是可再生的,但又是有限的,虽然锡盟的风大,但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建风电站,一片地区只能建一定规模的风电厂。所以,企业都想先把地圈住,把资源占上,开发的事他们并不是太积极,毕竟现在风电的盈利前景还不是太清楚。”
江苏某投资集团的一位项目经理柳先生告诉记者,风电开发虽然所需资金量很大,但是不一定非要自己有这么多钱。可以先把风好的地方占上,然后再建测风塔,收集数据。“要建一个5万KW装机的风电站,需要每台1500KW的风机共33台,这些风机高70米,每500米才能建一个。目前这样的风机需要进口,这样的一个风电厂投资在5亿人民币左右。但在建电站之前,测风的成本很小。按规定要求,开发企业应建20米、50米和70米高的测风塔各一个,但目前只需要建一个70米高的,上面放3个小风车就行了。这样,一个测风塔的投入也就是20多万元。在收集数据的时期内,你通过各种方式都可以找到钱。可以引资,可以出让项目股权,当然也可以干脆一卖了之。只要大家都看好风电,你圈的地风力资源又好,不愁卖的。”
对于这样的做法,政府主管机关也越来越清楚,祖光华说:“西乌旗就有这样的项目,一家北京的公司,签完了约就再也见不到人了,现在该项目几经转手,还没开始建。现在,我们也长了记性,真正有钱的公司才能来这开发,如果你一段时间内不开发,我就想办法收回开发权。”
不过,祖光华也坦承:“这么多项目拖着,还是因为国家发改委对于风电的政策不明确,要是明确下来,大家都认为能挣钱,肯定就会上得快多了。”
政策变数
祖光华所说的政策,主要指的是风电的定价政策。风电上网电价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因为目前实行的是招标定价。
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自2003年开始实施,到2005年,已有10个项目完成了招标,其平均中标上网电价为0.4894元/度电。而柳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火电机组一年可以发电5000小时以上,水电一般可以发电4000小时以上,但风电目前很多地方只能发2000多个小时,因此,只要电价达到0.6元/度电时才可能盈利。比如,一个5万KW装机的风电场,总投资为5亿元,一年可以发电2000×50000=1亿度,按0.6元/度电计算,年收入为6000万元。扣除减半征收的所得税510万元(6000万×17%×50%),扣除折旧2500万元(5亿×5%),再扣除2500万以内的维修基金(5亿×5%),还剩490万元,再扣除大约15个人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不过,这还没算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费用,按贷款3亿元计算,每年的财务费用至少达到1500万元。这样企业就亏损了。当然,锡盟的风力资源要好很多,但是,由于风中的沙土多,这对风机的损坏也比较厉害。”
内蒙古风电能源公司总工程师徐成龙则更简单而直接地说:“所谓‘商业化’,最关键的前提只有一个,就是赚钱,而我国的风电恰恰长期以来无利可图,所以发展缓慢。”
除了价格,还有一个障碍是电网。中国风电协会的秘书长贺德馨介绍说,风电场一般都远离大城市,没有大的输电线路通过。另外,对于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场的建设,更需要有强大的输电线路才能保证风电被输送到电负荷中心。
一般而言,建设一个500千伏输电线路时,平均每100公里的投资需要3.5亿元人民币左右。 如此巨大的电网投资是开发风电的企业所承受不起的,因此,企业通常会首先考虑自己所要圈定的地块距离电网近不近,如果太远难度就很大了。
最后,还有审批的问题也困扰着风电资本。国家规定,装机超过5万KW的项目就要交国家发改委审批,而5万KW以下的则只需由自治区发改委审批即可。
“要是交到国家发改委审批,难度大、周期长,所以,绝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划整为零的方式。比如说,一个30万KW的风电厂,划分为6个5万KW的项目分别报自治区就行了。”一家风电投资公司的项目经理祁先生说:“这也就是你经常看到大多数风电项目的投资都是4.95万KW的原因。因为要使用比较经济的单机1500KW的机组,在5万KW以内,需有33台风机,这33台总计的装机就是4.95万KW,刚好不超限。但是,这样的建设速度就会慢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鼓励了企业着急圈地,不急开发的行为。”
不过,政策的方向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一系列鼓励风电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即将出台:电网建设加快;特许权招标方式将完善;给予专项资金或贴息贷款的支持。最近,有权威人士透露,即将进行的第二次煤电联动,在火电提高的价格中,每度电有0.1分钱将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风电就是成本高,因此,我们这里风电开发中的问题说到底是政策问题、是补贴问题。我们当然盼着这些政策早点出来,这对我们风电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确实太重要了。”东苏旗发改局的副局长田振宇凝重地说。
产业繁荣下有隐忧
风电产业的广阔“钱”景让不少投资者跌跃欲试,部分热点地区的圈地运动更是风起云涌,风电产业的发展无疑已驶上“快车道”。但不少业内专家警告,表面的繁荣下仍暗藏着政策支持力度较弱、国内风电设备生产技术落后等多重问题。
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上都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持,风电产业也正是这样一个需要“政策阳光”普照的产业。而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看来,现行的产业政策特别是风电上网价格形成的政策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的危机。
目前,风电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这样操作的后果之一便是低价中标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不合理的低价必然影响风电工程的质量,也必然造成项目的亏损。这对开发商、贷款银行、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商以及当地政府而言,都是看得见的损失;而对处于初期阶段的风电产业而言,却是看不见的伤害。此外,这种价格形成机制还可能造成不平等竞争。因为,一些实力雄厚的电力企业集团可以在低价中标后,再高价上网,实力不济的企业根本拿不到风电资源。
施鹏飞形象地说 :“风电产业如同刚学迈步的婴儿,目前的状态是谁给的奶少才让谁领养。这个婴儿吃不饱,还要跟成年人(煤电)赛跑,产业可能夭折。”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应该从政策和法规上给予风电项目比常规电源项目投资回报率略高的上网电价,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市场和成熟产业,而这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经验。例如,丹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除了给予风电较高上网电价外,还给用户购买风电机组30%的补贴;如今全世界有40%的风电机组是从丹麦进口。
国内风电设备生产技术的落后是风电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危机。风力发电机组要在野外可靠运行20年,要经受住各种极端恶劣天气和非常复杂的风力交变载荷,这给看似简单的“大风车”生产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无奈的是,我国目前只能成批生产国外10年前的主流技术产品,而且技术差距还在拉大,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更是薄弱。施鹏飞称,我国风电机组产品都是“定桨定速”的技术,如同电视产业中的“黑白电视”,就是这样的技术我们还没有自主开发的产品。而当前国际主流的“变桨变速”技术,如同电视产业中的“彩色电视”。
为了推动国有风电设备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在去年发布的《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中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但是,技术落后的现状很难在企业缺资金、政策支持欠力度的情况下改变。
此外,配套电网建设的滞后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一大危机。如何解决风电场的并网标准;在风电入网量很难准确预计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电网安全等等都是必须直面的难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