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国家电网与鲁能集团跨国购电

2006-06-26 00:00关键词:电网国家电网鲁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从邻国来,点亮中国的万家灯火,前人畅想的跨国购电图景很快就将变为现实,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鲁能集团已在近邻蒙古国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国家电网和鲁能集团计划在蒙古国联合开发三个大型煤电基地,年产煤炭3600万吨,电力装机1080万千瓦,总投资超过500亿元。“我们已经签订协议,并联合蒙方的合作伙伴展开了前期工作,”鲁能集团驻蒙古国的一位人士6月21日告诉本报。

  这一中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建成投产后,绝大部分电力将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尽管那时中国早已告别电荒,甚至可能出现电力过剩。 

  到蒙古挖煤发电

  “这三大煤电基地都位于蒙古国东部的Dornogobi省,那里煤炭储量非常可观。”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乌兰巴雅尔指着使馆内一幅硕大的蒙古地图说,中国国家电网、鲁能集团与蒙古国燃料动力部、蒙古国中央区电网国家公司将联合推进这个规模空前的能源合作项目。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各方已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从6月1日起全面展开。 

  资源丰富的蒙古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去寻宝,他们在那里开矿设厂,把开采出来的煤炭、黄金、铜、铁等运往中国。这些项目大多由中国的民营企业主导,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也极不规范。 

  最近几年的电荒催生了中国空前的电力建设高潮,也加速了大型国有能源企业跨国输煤购电的步伐。国家电网和鲁能集团就是其中两家举足轻重的电力企业,与其他公司直接从国外进口煤炭或电力的做法不同,这两家公司尝试着把国内煤电联营的模式搬到蒙古国,在当地建设煤矿和坑口电厂,把挖出的煤炭就地发电,再把电力输往国内。 

  按照初步分工,鲁能集团将主要负责煤矿和电厂的开发建设,国家电网将负责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并将其与华北电网相连,把电力输往京、津、唐等高用电负荷区域。 

  下一步,双方有可能从国内引入其他电力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并初步决定未来时机合适时,再在蒙古国投资建设三个规模类似的大型煤电基地。但由于可行性研究尚未完成,国家电网和鲁能集团均表示,上述项目的很多细节目前仍未敲定。 

  乌兰巴雅尔说,蒙古国政府支持煤电联营的做法,因为蒙古国东部的煤炭适宜发电,通过建设煤电基地,变运煤为输电,能获得比其他开发形式更高的利润。 

  在成本方面,由于蒙古煤炭价格低廉,尽管前期建设煤矿、电厂和输电线路的投资较大,但从长远来看,输送到中国的电力在价格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家电网公司总经济师刘肇绍表示,从蒙古输电到中国,初步测算输发电成本与国内相差不多。

  跨国购电进行时

  从蒙古国输电,只是国家电网庞大的跨国购电战略的一部分。在此前后,这家负责建设运营中国80%电网的企业与俄罗斯签订了大规模进口电力的协议,还在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就跨国购电进行深度接触。 

  今年3月,国家电网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约定未来分三个阶段逐步扩大从俄罗斯进口电力的规模。到2015年,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每年将从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购电300亿千瓦时,这一数字相当于吉林省2005年一年的供电量。 

  此外,国家电网正在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协商,拟在当地投资建设大型火电站,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将电力输往国内。 

  “跨国购电的出发点和主要的效益体现在对国外资源的利用上,”国家电网公司总经济师刘肇绍说。利用国外资源支撑国内发展,尤其是通过输电这种节能、环保的方式发展国内经济,无论是对于疏解当前的区域性电力紧张,还是未来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结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进展顺利,国家电网上述跨国购电项目将在2010年前后形成大规模输往国内的能力。按照业界预测,届时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将超过8亿千瓦(目前约为5.1亿千瓦),即便不从国外输电,国内的电厂也足以满足需求,部分地区甚至还将出现电力过剩。

  “从国外大量输电后,国内的发电企业是否会遭受挤压?”一位电力专家担心,即将到来的国外电力会加速国内电力供应从相对富裕转向全面过剩的进程,电力企业的处境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中国投资协会大中型企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原秘书长陈望祥看来,电力行业应充分预见到未来供电形势可能发生的逆转,在制订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时,应比对国外购电与国内发电的成本收益,合理确定国内电源建设的速度和规模,而不是一味地大规模上马电站。 

  煤电专家、北京长贸咨询公司董事长黄腾表示,电源要有部分过剩,才能满足高峰时段的用电需求,并且,电力过剩导致竞争加剧后,电力企业才会真正拥有降低成本、节能降耗的动力。

  他说:“即便未来出现电力过剩,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坏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