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项目正文

发改委批文令国内最好半导体项目流产?

2006-08-01 00:00关键词:发改委半导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纳科原本是个好项目,可惜错过了时机。”7月30日晚,电话那头,国内半导体业资深人士、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守雷如是说,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蒋所指的是纳科(常州)微电子有限公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建设项目。作为常州市政府为振兴该市半导体产业而积极扶持的重大高科技工程,2003年10月,纳科(常州)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然而两年多后,这项被多方寄予厚望的项目,却在厂房刚打完3000根桩后,突然停滞(详见本报7月24日《一个二手设备商的“游击战”》)。

  采访中,包括常州市政府、半导体业内资深专家以及纳科(常州)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德仁,均向记者强调纳科“甚至算得上国内数一数二的好项目”。然而,对于该项目的搁浅缘由,却又各执一词。

  纳科这两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英特尔授权分量

  2002年,当顾德仁带着他的创业计划来到中国时,一度成为各地政府争抢的“香饽饽”。

  当年,在深圳市政府主导下,纳米科技集团与深圳先科企业集团合资成立了先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主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代工业务。纳米科技与先科分别占95%和5%股权。项目于2003年6月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

  不过,发改委批文下达后,合资企业却迟迟未有动静。而当年10月,纳科(常州)微电子有限公司却宣告成立。

  在纳科常州公司出具给有关部门的更改建设地点的一份说明里,记者看到,公司分别从客户群布局、产业配套服务、人才环境、竞争对手等角度阐述了长三角作为纳科项目落户基地的最终可行性。

  不过,在知情人士看来,这些都不是关键因素。“Intel坚决不同意项目的合资方案才是最终理由。”该人士称。

  英特尔是纳科项目中另外一环重要因素。2003年,英特尔公司与纳米科技签署了一个极为特别的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英特尔公司许可纳米公司应用英特尔0.35微米和0.25微米的CMOS工艺。此外,英特尔还提供技术转让、咨询以及培训等系列服务。

  英特尔的这一举动,为纳科赚足了吆喝。业内人士表示,做代工厂,技术来源很重要,目前国内主流芯片代工厂商,均使用国外芯片巨头技术,比如中芯国际技术来源于日本东芝、富士康等,宏力半导体技术来自日本冲电气、美国超捷半导体(SST)等。中芯国际和台积电为此还产生过纠纷。

  “像英特尔这样的全球性大公司的支持,不仅在中国是第一次,在全球也很少见。”蒋守雷说,英特尔的支持成为行业一致看好纳科的理由。

  不只是蒋守雷,包括部分银行、风险投资者以及不少半导体相关上下游企业,都被纳科项目所吸引。

  据了解,纳科项目最初还得到了来自罗斯福基金会220万美金的借贷承诺,而全球著名的风投公司IDC等也表示愿意投出1000万美金。此外,TL Venture、SST也都与纳科签署了投资意向。此外,多家银行表示愿意放贷,其中民生银行有意提供41350万元贷款。

  行业方面,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比欧西气体(南京)有限公司答应为纳科项目提供原材料;而知名IC设计公司晶门科技、SST、深圳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也都有意向请纳科代工。

  “谨慎”的批文

  然而,这一切在发改委的一纸批文后,竟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根据规定,2.58亿美金这样的重大外商投资项目,需要经过发改委审批。纳科于2004年向发改委提出了项目申请,2005年9月拿到了正式批文。

  而在审批过程中,一些先期答应投资的风险投资商陆续退出项目。更让人意外的是,潜在投资者看到发改委的批文后,纳科的融资情势急转直下。

  知情人士指出,发改委在批文中特别指出,该项目存在不确定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充分重视,妥善处理,降低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这份批文,或明或暗地指出纳科项目存在重大风险,这间接切断了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在“铁本案”过后,常州的商业银行犹如惊弓之鸟,对于重大项目的贷款审批,慎之又慎。

  知情人士称,常州市政府曾经出面协调,但最终也没有结果。

  而另一方面,常州市政府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项目具有重大意义,应该积极推进;另一种观点则表示,“铁本案”让常州元气大伤,做出如此大投资应该更为谨慎。

  纳科方面认为,在国内银行不提供贷款保证,政府内部有争议的情况下,国外资金犹豫了。互相观望、互相推托,纳科项目由此陷入资金死循环的怪圈。

  常州永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显示,纳科公司的投资方——2002年成立于英属维京群岛的纳米科技集团,曾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注资,包括537万美金现汇和2400万实物资产,资产总计2937万美金。

  除此之外,常州市政府也给予了纳科相当的支持,包括220亩土地征用费、近250万美元设计费以及500万美金的政府借款,政府投入总计1000万美金。

  尽管如此,两笔投入与项目计划投资的金额仍有不少差距——该项目计划投资逾2.57亿美元,目前至少存在2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而在资本密集的半导体代工业,建造运营一个8英寸晶圆代工厂至少需要10亿美金的投入,4000万美金显然捉襟见肘。

  融资模式争议

  “发改委谨慎的态度并没有错,不过客观上确实影响了纳科融资进程。”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顾问、原江苏省电子工业厅副厅长邬士远对记者说。

  邬今年73岁,但为了纳科项目的融资问题,他不辞辛劳地奔波于烈日之下。他同样认为,纳科是个不可多得的好项目,但因为国内外融资和管理理念的不同,这个项目在多方沟通并不流畅下几近流产。

  在邬看来,对于外商的重大科技项目的投资,国内目前还停留在看“钱”阶段,即考察更倾向于看投资方有多少资本,而忽视项目本身、技术、管理团队以及理念的重要作用。“纳科的失误在于,团队本身并没有多少钱。”

  知情人士透露,虽然顾德仁本身没有太多钱,但其在业界享有不小地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也是众多风投公司答应投资的原因所在。

  有关部门出具的资料显示,顾德仁拥有35年以上半导体从业经历,曾先后在英特尔公司、贝尔实验室、国家半导体公司任技术和管理要职,此后还曾担任过两家美国上市公司CEO。顾至今在英特尔还拥有专利。

  知情人士透露,纳科团队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试图用它们在IC界的经验和关系,以及英特尔IC设备和技术授权作为筹码进行融资。“这难免会给人一种‘空手套白狼’的味道”。

  “开始我也有所怀疑,但是慢慢就理解了。”邬士远坦承,“这种融资方式在国外很常见。”

  纳科人士也表示,该项目融资模式与国内已有代工企业不同之处在于,纳科团队并不准备依靠政府的直接投资发展企业,但在引进国外投资者的同时,由于政府并未直接投资,国内商业银行也不予支持,给国外投资者带来政府不支持的印象,影响融资进程。

  “顾并不了解中国的人情世故,所以在国内不容易交到朋友。”邬士远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科项目的成功。而知情人士则透露,纳科项目从深圳转到常州,在行业里留下很多不好的传闻,比如圈地圈钱等。“这种融资模式要想成功,领导者的声誉非常重要。”邬士远说。

  邬表示,目前中国半导体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但国内针对半导体行业的融资环境并不成熟。他呼吁,此种情况下,有关方面应该积极拓宽思路,大胆尝试。

  据记者了解,常州市政府目前已经为纳科项目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排出时间表。知情人士称,在此解决方案中,政府同时做好了最好和最坏的打算:一方面,在国内外继续融资,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到位;另一方面,筹划与其他半导体公司的合作事宜;最坏的打算就是取消项目,彻底清盘。

  “现在董事会觉得做不下去了,但是顾博士还在坚持。”7月27日下午,一位参与纳科项目建设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发改委查看更多>半导体查看更多>